李文峰 田文華
一、落葵植物學特征及營養價值
落葵是主要以墩莖葉供食用的蔬菜,別名木耳菜、胭脂菜、豆腐菜、軟漿菜、藤菜等。屬落葵科落葵屬中以嫩莖葉供食用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原產中國。落葵嫩莖葉滑嫩多汁,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落葵的嫩莖葉、幼苗均可食用,其色澤油綠,氣味清香,爽口柔滑,風味獨特。經常食用有降壓保肝、緩瀉、清熱解毒,防治癤瘡和潤澤皮膚、美容的功效。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落葵是一種高溫短日照作物,對環境條件的總體反應是喜溫暖潮濕、不耐寒、不耐旱。具體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溫度:落葵喜溫暖,較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芽適溫為25℃左右,露地播種時,要求溫度在15℃以上才能發芽出苗。生長最適溫度為20~30℃,但溫度持續在30~35℃時,只要不缺水,仍能正常生長發良。溫度若低于10℃便停止生長,遇霜即受凍害而枯死。
2、光照:落葵為短日性植物,短日照條件下促進花芽分化,長日照下有利于營養體生長。落葵對光照強度要求不嚴,在高溫陰雨條件下仍可旺盛生長。
3、水分:落葵喜濕潤的環境條件,土壤水分充足,空氣濕度較大,則莖葉柔嫩。落葵不耐早,遇旱則葉片纖維素增加,降低品質,落葵特別耐澇,但田間不宜長時間積水,雨爭要注意排水。
4、土壤和養分:落葵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各種土壤及房前屋后均可種植,但高產栽培應選擇疏松肥沃的沙壤土,pH值以4.7-7.0為宜。
落葵是多次收獲的蔬菜,生長期較長,從土壤中吸收養分較多,因為主要釆收嫩莖葉,在肥料三要素中以吸收氮素為最多,其次是鉀和磷,在施肥管理上,除應重施基肥外,生育期間還應多次追肥。
三、栽培技術理論
1、季節栽培落葵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但以春季栽培較為普遍。一般從4月份開始分期播種,可連續播到9月中旬。播種后40天左右可間拔幼苗上市,也可采摘成株嫩葉上市,露地栽培可陸續釆收到降霜為止。采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栽培,可提前到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定植在大棚或溫室內,可提前上市。也可利滑保護地進行秋季延后栽培,以延長供應期。
2、播種和育苗落葵可以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落葵還可扦插繁殖。食用幼苗的落葵用直播法,以多次釆收嫩莖、葉或嫩梢食用的,多用育苗移栽法。
落葵的種殼厚而堅硬,春季播種干種子需10多天才能發芽,在播種前應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放人45℃的熱水中攪拌浸泡30分鐘,然后在25~30℃的溫水中浸種5小時,搓洗干凈保溫保濕催芽,種子“露白”即可播種。秋播時可用釆收的新鮮種子直接播種。每畝用種量6~8kg。
育苗移栽的,定植時行株距,單株栽植為20-25×20cm;穴栽為40-60×25-30cm,每穴2-3株,穴內株間保持3-4cm的間距,直播的也參照此營養面積定苗。直播多采用條播或穴播。多次采收嫩莖、葉或嫩梢食用的,于4片真葉時即可定苗,釆收幼苗食用的,5-6片真葉即可開始間拔上市。
3、植株調整落葵莖蔓性,分枝性強,且具纏繞性,以采收嫩莖葉為目的的栽培,要進行植株調整。及時摘除花莖和減少過多的側蔓,是優質高產栽培的重要措施。
一般在株高30cm左右時引蔓上架,以增加空間利用率和植株受光面積,提高產量和品質。搭直立柵欄式架,并根據釆收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整枝方式。
采收嫩梢食用的,在株高33-35cm時,留下2-3片真葉釆收主莖嫩梢,并選留2-4個強壯的側芽,并及時釆收其嫩梢。生長的中后期要及時摘除花莖,以減少養分消耗。生長后期只留1-2個側芽,其余側枝全部抹掉,以縮短采收間隔期,提高品質。
采收嫩葉食用的,整枝要培養若干個骨干蔓,生長更多的嫩葉供釆收。骨干蔓選主蔓和植株基部強壯的側蔓,骨干蔓上不再留側蔓。骨干蔓長至架頂時摘心。骨干蔓上的葉片釆收完畢后,剪蔓下架,整個生長期要及時摘除花莖。
4、肥水管理落葵生長期較長,經多次采摘,產量較高需肥量大,尤其是釆收嫩莖葉上市的,需要大量氮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長期間還要多次追速效氮肥,追肥前輕后重,隨生長量的加大,追肥量也逐漸加大。以促進莖葉的生長。第一次迫肥可在定苗或緩苗后進行。以后每釆收一次即追肥一次,每次迫肥數量為充分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每畝800~1000kg,或尿素10~15ks。落葵喜溫潤,但田間積水又容易爛根,應保持土壤濕潤為宜。一般是每采摘一次,結合追肥,灌一次水,遇早時應增加灌水次數,遇澇要注意排除積水。
5、病蟲害防治落葵是病蟲害較少發生的蔬菜。主要病害是褐斑病和灰霉病,蟲害主要是蠐螬。
(1)褐斑病:又稱“魚眼病”,“紅點病”。主要為害葉片,從幼苗到收獲結束均可為害。以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紫紅色水浸狀小圓點,凹陷,直徑0.5mm,后逐漸擴大,中央退為灰白色至褐色,邊緣為紫褐色,較薄。嚴重時引起葉片早枯。
防治措施:主要是由殘枝落葉和種子帶菌,應注意綜合防治。①與非落葵科和非藜科蔬菜輪作,井深翻地,消滅土壤菌。⑦用福爾馬林100倍液處理種子30分鐘,消滅種子帶菌,③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采用直立柵欄架,栽培密度不宜過大。④藥劑防治,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用1:3:200-3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保護。在發病初期,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的代森銨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根據情況,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可控制病情。
(2)灰霉病:一般在生長中期開始發病,屬真菌性病害,侵染葉片和葉柄,發病初期呈水漬狀斑,在潮濕和較高溫度下,迅速蔓延,致使葉片萎蔫腐爛,莖和花序染病,在莖上引起褪綠水漬狀不規則病斑,莖易折倒或腐爛,病部可見灰色霉層。
防治措施:應進行綜合防治,①加強肥水管理,合理密植,清溝排漬,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②選用抗病優良品種。③增施磷、鉀肥,噴灑噴施寶,每毫升兌水12升,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藥,可選擇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70%的甲基硫菌靈懸浮劑或50%的笨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3)蠐螬:為地下害蟲,主要為害幼苗。可在初冬深翻地,減少越冬蟲源,播時施用40%的甲基異硫磷200倍液拌毒土防治。
6、采收落葵生長迅速,播后40-50天,苗高15-20cm即可釆收幼苗供食用。在株高30cm左右,有5-6片真葉,即可留2-3片真葉采收嫩梢。采收方法可用刀割或剪刀剪,收割長度約16cm,第一次釆收后7-10天可再次收割,一般可連續采收3-5次。采收嫩葉的,在長前期,一般15-20天可采摘一次,中期10-15天,后其7-10天采一次,春播的可連續采收4個多月。生長過程中需及時摘除花莖,以利葉片生長,提高產量。一般春播畝產20004000kg,如果栽培管理精細,畝產可高達8000kg。
四、優良品種介紹
(1)青梗落葵:植株蔓生,株高200-300cm。莖圓、肉質、綠色。葉互生,卵圓形,長14cm,寬10m,肥厚,光滑,綠色,全緣。葉柄長2.7cm,綠色。播種至初收60-70天,延續采收約70天。生長勢強,易生側枝。耐高溫多雨,驟雨易發褐斑病。質嫩滑,品質中等。每畝產量1500-2600kg。
(2)紅梗落葵:植株蔓生,高200-300cm。莖圓、肉質、紫紅色。葉卵圓形,長12cm,寬8-10cm,肥厚,光滑,深綠色,全緣。葉柄長3cm,紫綠色。播種至初收60-70天,延續采收70天。生長勢強,易生側枝,耐高溫,耐濕,驟雨易發褐斑病,質嫩滑,品質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