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學 柳文錄 于斌武
摘要魔芋次生莖以往被人們忽視,未被利用。近年來我們利用以往被丟棄的次生莖繁殖種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魔芋種源嚴重缺乏的矛盾。井在實踐中不斷研究總結形成了次生莖繁種新技術。本文對繁種過程中次生莖選種分級、種莖處理,選地整地、配方施肥、合理稀植、肥水管理、病蟲綜防、收獲貯藏等技術進行了闡述,便于廣大衣枝推廣工作者在生產中參考應用。
關鍵詞:魔芋次生莖繁種技術
魔芋地下球莖在大田生長期間,在初生主球莖上常常橫生出若干次生分枝,后形成根狀莖、小箭果,小球莖等新的地下莖,這些新地下莖我們統稱為次生莖。次生莖往往被丟棄,未被利用。在栽培實踐中,我們發現次生莖大有利用價值,用次生莖繁種,具有增重系數大、病害輕、擴繁系數高等優點。次生莖繁種可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前魔芋種植上種源缺乏,病害嚴重“兩大瓶頸”問題。
為此,我們在實踐中總結了魔芋次生莖繁殖種芋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形成了包括播種、施肥,防病、除草等關鍵環節的繁種新技術。
一整地
農歷2、3月份,將土地清理干凈,深耕曬垡,畝用優質石灰75kg普撒田間進行上壤消毒。
二、備肥
為了保證生產出的種芋優質、無病、耐貯,在肥料施用上,盡量多施優質農家肥。備農家肥每畝不低于2000kg,要求提前一個月將豬、牛廄肥出欄,配合少量尿素、稀糞水進行漚堆發酵,以充分腐熟,殺滅有害生物。另外每畝備50kg硫酸鉀復合肥作底肥。
三、播種
要求適時早播。清明節過后始播,一個月以內要求播完。種子來源為魔芋上年產生的次生莖。播前用農用鏈霉素浸種30分鐘,然后撈起晾干待插。播種規格:按1m的排行起壟,壟高不低于20cm,每壟播三行,具體密度是:人的次生莖(60-100個/kg)每畝播1-1.2萬個,當年呵育成150-250g種芋;中等次生莖(100-140個/kg)每畝播 1.5萬個,可育成100-200g種芋;小次生莖(140個以上/kg)每畝播2-3萬個,經一年栽培,可育成50-100g種芋。播種順序:先牽繩開淺溝,按2000kg/667m2施入農家肥和50kg/667m2硫酸鉀復合肥,然后淺蓋細土,以使糞種隔離,再播下種子,起壟覆上,覆土厚度為種子厚度的3倍。播種完畢后要清溝以利排漬。
四、配方施肥
魔芋肥料配合應按鉀>氮>磷的順序考慮。魔芋施肥按照底肥80%,追肥20%的原則掌握。播種階段已畝施農家肥2000kg和硫酸鉀復合肥50kg。追肥宜早不宜遲,次生莖全部發芽出齊苗后,即六月中,下旬正值根系發育、養分積累旺期,每畝撒施尿素10kg接苗。8月份增施鉀肥,可用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肥補鉀。禁止后期追氮肥和使用膨大素。
五、田間除草
一是播種結束后4天以內土表噴施芽前除草劑,如禾耐斯或精作爾,使魔芋田一個月不長草。二是在魔芋苗出齊后,當雜草較多,對魔芋生長造成一定影響時,用農達除草。用法用量:每畝一瓶農達兌三桶水,選多云或陰天對魔芋行間雜草噴霧,魔芋葉面或莖桿受藥不會受到傷害。
六、病蟲害綜防
魔芋病蟲害的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主。盡管生產用種是新生次生莖,但引起魔芋發病的因素很多,切不可掉以輕心。一是播種前搞好浸種消毒,殺滅可能因運輸造成的種芋帶菌。二是結合土壤深耕用石灰消毒。三是遇旱灌水,遇漬排澇。四是發現病株及時拔出田間,深埋或燒毀,病穴撒石灰消毒。五是出苗后及時用藥預防。可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或生物農藥。魔芋8月份以前主要發生軟腐病,8月份以后主要發生白絹病,防軟腐病用農用鏈霉素,防白絹病用苗病克、硫膠懸劑,連續三次,每次間隔7-10天,最好交替用藥。魔芋蟲害主要是斜紋夜蛾和u,薯天娥幼蟲,生產上主要是人工捕殺。
七、種芋的收獲與貯藏
霜降過后,魔芋開始倒苗,倒苗10天后,可選晴天收挖種芋。挖收種芋要求仔細,不能造成損傷。種芋曬2-3個太陽后用多菌靈和農用鏈霉素浸種消毒,然后分級貯藏于倉庫。倉庫要求防寒防潮,且種芋不可堆放,只能薄攤放置。每過幾天觀察一次,防上發病腐爛。如遇零度以下低溫,要及時采取升溫防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