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史密斯
美國軍用飛行器的設計目標是一次飛行能在高空停留數周。
隨著硬體飛艇在天空占盡優勢,軟體飛艇逐漸被“逼”到體育場上空轉播賽事。近期,美國陸軍正測試發射無人混合軟體飛艇對阿富汗進行監視任務。
這架飛艇能夠輕松完成3周連續飛行任務,在2萬英尺高度的有效載重達2500磅。負荷越大飛艇到達高度越低。
飛艇的升降系統和推進系統能保持20海里/時的速度,在必要的時候能達到80海里/時。在飛行過程中軟體飛艇的偵察范圍可達2500英里,能夠收集大量監視信息。裝配有“快速收縮裝置”,當飛艇失去控制,收縮系統將使飛艇飄入禁區領空,避免因飛艇被迫降落造成信息流失。
美國陸軍正嘗試增強其載重能力,最終的測試目標將是為期1個月載重7000磅的飛行。如果這一飛艇作為常規監視裝置,它在空中的工作時間比目前的無人偵察機更長,并以各種造型在天空中隱蔽。
過分依賴高科技準備美軍欲重抓基礎訓練
許多美軍官兵不懂得在傳統地圖上標注自己所在的位置。一旦GPS失靈,會陷入十分危險境地。
2005年的某個冬日,美軍士兵賽納奇亞在伊拉克希特市執行任務,隨身攜帶的GPS接收器屏幕突然一片空白,加上沒帶備用電池,他很快就迷失在陌生的街巷中——駐伊美軍向來把GPS當羅盤用,缺了它就無法確定自己的方位。幸好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及時趕來,否則真不知這位一等兵會遭遇什么意外。
海軍陸戰隊也存在類似問題。2007年,該實驗室實施了一個代號“戰斗獵人”的項目,希望官兵能在尋找敵人時更好地溝通。指揮官雷格納說:“項目的基本要求就是對形勢和環境有一定了解和判斷。我們給學員們地圖和衛星照片,要求他們尋找指定地形或觀察某個建筑物。可許多人對此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
在部隊部署前,美軍指揮官有權決定哪些技能需要加以強化訓練。由于作戰任務太重,且地面導航容易用技術手段解決,這項技能最常被忽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雖然參戰部隊都配備了羅盤,但基本用不上,美軍官兵更多地借助GPS在地圖上繪制坐標方格。
盡管如此,一位陸戰隊軍士長還是承認,合格的陸戰隊員必須精通地面導航,因為全球定位系統不能幫他們進行地圖判讀、方向確定或地形識別。
美軍眼下正重新普及與地面導航相關的野外訓練。賽納奇亞指導的課程中就包括利用地圖在復雜地形中尋找路線或目標的內容。
海外星云 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