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煙烈酒
是什么樣的家庭不和,能令一個身居副市長高位的優秀女性,在凌晨爬上自家浴室的窗臺,萬念俱灰地跳下29樓,結束所有來之不易的奮斗?是什么樣的顧慮,能令一個頭腦超群的女子寧肯去死,也不選擇尋常人終結無愛婚姻的常規方式——離婚?發生在5月初的浙江省湖州市的副市長倪玲妹墜樓事件,留下了只有她才能解答的懸念,被眾人唏噓了一陣兒后,便為更重大、更吸引眼球的新聞迅速覆蓋了。但倪玲妹的死亡,撩開了時下中國許多優裕家庭冰冷的面紗。
能攜手度過奮斗期的艱辛,卻無法逾越成功帶來的人生落差,由開始時的一同起跑,到奔跑中漸行漸遠。終有一天,再無執手相看的默契,再無可資分享的話題,兩人心靈的距離像鴻溝一樣橫亙在朝朝暮暮,偌大的房子成為孤獨的曠野,越來越多的物質堆積和無聊的精神寂寞令所有的成就都變得毫無意義。這是“倪玲妹們”最深切的悲哀。
這樣的場景并不鮮見;忙碌的夫妻,或一方忙碌的夫妻,聚到一起的時候,除了在孩子的問題上有商有量外,別無談資。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一個屋檐下連互助式的同心同德都難以做到,家真正成了一個空殼,進入沙漠化狀態。
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在為衛斯理女子學院的畢業生演講時說:“你們將成為醫生、律師或者商業精英。然而,與配偶、子女、朋友之間的關系是你們要進行的最為重要的投資。因為,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你們不會后悔沒能再多打贏一次官司,不會后悔沒能再多簽一份合同。成功不僅取決于社會的作為,更取決于家庭的作為。”
可惜,能意識到“成功取決于家庭作為”者實在太少太少了。
有一位就職于美國某大報的女子,在丈夫被公司派到大連工作后,毫不猶豫地辭掉了駕輕就熟的工作,陪同丈夫去大連。在大連,先是適應環境,隨后圖謀創業。接受記者采訪時,她非常坦然地直面人性的弱點,陳詞自己這樣選擇的原因:“我媽媽告誡我,夫妻不能分居,那樣會給丈夫提供愛上別人的機會,找工作總比找丈夫容易。”深受震撼的女記者,把這番理論講給同事聽,聽者都陷入了沉思。
而反觀周遭,不少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為了孩子教育等貌似強大的理由,在人生盛年之時夫妻分離,有的家庭一方陪孩子移居國外,一方在國內繼續辛苦打拼,互相勉勵著忍受家庭離析,也在不知不覺中制造著“家庭沙漠化”的可能。
而相守在一起的夫妻,也未必能相知相惜。過到后來,一些夫妻難過地發現:這世界上最不了解自己的人,居然是枕畔的那位。錦衣玉食味同嚼蠟,再多的金錢換不來心心相印的溫暖。
在哪里?什么時候?我們弄丟了那個曾經海誓山盟的親人?
奮斗中的人容易誤會奮斗本身就是目的,其實奮斗只是謀取幸福的過程。沒有幸福相隨,確切地說,沒有那個無論健康還是疾病、無論快樂還是煩惱、無論年輕貌美還是色衰相遲,都始終在乎你、呵護你的那一個人,“過程”就成了一場無休止的人生苦役。在某個難過的午夜夢回,在某個雨點兒敲窗的黃昏,檢視空曠的夫妻關系,你會無奈地承認:在生命本質意義上,你是個孤獨的人,歌里唱道:“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作者說的是另一種意義的、大有深意的可恥!
摘編自《半島晨報》
責編/徐金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