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 長
一、褚姓起源
褚姓起源較早,距今已有2600多年。在此之前,可溯源到黃帝,這在史籍里有記載。周朝建立初期,周武王實行了空前的大分封,周王的兄弟子侄、宗室外戚、有功之臣都得到了封地。同時為了穩(wěn)定政權的需要,周武王把商丘(商舊都,今河南商丘市南)分封給了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爵為公(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國號宋,享受著高等級的大國待遇。

商朝舊貴族把發(fā)達的商文化帶到宋國,使宋國的文化進一步發(fā)達起來。宋國自從微子啟起,傳位到第二十三位國君,就是宋共公。這位宋共公于公元前588年至前575年在位,他有個兒子叫段,字子石,被分封到褚地,段這個人的品德特別高尚,褚地的人們都學習他,尊敬他,把他當作老師,久而久之,人們就稱他為褚?guī)煛拇艘院螅淖訉O后代就姓了褚。褚?guī)熞簿统闪笋倚盏氖甲妗q倚盏钠鹪词怯薪浀涫穫饔涊d為依據的。《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中明確記載:“褚氏出自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guī)煟訉O因此為褚氏”。《蘭陵褚氏家乘》創(chuàng)修序中說:“按褚姓眈自宋公子食采之地,因以為氏,此見于經傳,無容議者”。就是說宋公子段食采于褚,自此才姓褚,這是不容懷疑的。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于褚姓起源,個別史籍上另有記載,如《中華姓氏大全》上說:“周代有褚地,洛陽縣南有褚氏亭,居者以地為姓”。還有的書上說,褚?guī)熓莻€管理商貿市場的官職名稱,子孫因以為姓。這些說法都有待商榷。
綜上,褚氏因封地得姓,始于褚?guī)煟詮鸟規(guī)煹浆F(xiàn)在,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褚?guī)煹钠涞驴蓭煟匀灰矔蔀轳沂系倪z風,流傳千載百世。
值得一提的是,別的大姓,也許由于樹高影長的緣故,發(fā)展到后來都無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統(tǒng),或被賜姓、被冒姓。而褚姓的后代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過被冒用的記錄。
二、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30里。郡治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一帶。
堂號
“登善世澤,輔政家聲”。唐代名臣褚遂良,封河南郡公,也稱褚河南。氏人以“河南”為堂號,以“登善世澤,輔政家聲”為堂聯(lián)紀念褚遂良。

三、楹聯(lián)典故
春云比潤;秋月齊明。
全聯(lián)典指南朝宋、齊兩國大臣褚淵,官至吏部尚書,人稱其“豐儀與秋月齊明,音徵與春云比潤”。
經學博士補史記;書法名家序雁塔。
上聯(lián)指西漢經學家褚少孫,沛人,官至博士,魯詩有褚氏之學。他曾增補過司馬遷的《史記》。下聯(lián)贊唐初大臣、書法家褚遂良。
筠心廣志西域;彥回功封南康。
上聯(lián)典出清代乾隆進士褚廷璋,字左莪,號筠心,長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工詩及書,通聲音字母之學,諳悉回部山川風土,有《西域圖志》《西域同文志》等。下聯(lián)典出南朝南齊尚書令褚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人。宋文帝之婿,為明帝信任,受遺命。南齊時,封為南康郡公,任尚書。武帝時,改授司空、驃騎將軍,卒謚“文簡”。
四、歷史名人
褚少孫,大約出生在公元前1世紀70年代,是西漢后期一位了不起的大學問家,身后的文人史官都尊稱他為褚先生,而不直呼其名。他飽學經書史籍,廣采百家,尤其精通經學、史學,文學造詣很高。他用幾十年的時間研究司馬遷的《史記》,收集了諸多資料,補撰史書,增補了《史記》漏載的史事。裴骃《史記集解》云:“遷歿之后,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蒯成列傳》。褚先生補闕……言辭鄙陋,非遷本意也。”不過,所謂“言辭鄙陋”是值得商榷的,有觀點認為,“鄙陋之文”并非褚少孫手筆,而是后人假托其名罷了。南常褚氏家祠里有對聯(lián)“漢儒林續(xù)補史篇”,即指褚少孫事跡。
褚磐,字武良,生于220年,大約是東漢末期。其家貧,但自幼勤學,氣度廣,有局量,善用巧妙的方法化解矛盾,當?shù)乜h吏有難事總請他出面斡旋。有時候縣吏辦案用刑,他就出面勸止,那些被免了刑罰的人,對他十分感激。到了西晉初武帝(265—290年)時,50歲的他終得推薦,逐漸升遷官至安東將軍。后晉朝內亂,他一家就從河南陽翟遷居到江南丹陽,從此,褚氏走向了顯赫。
褚燹,字謀遠,據《晉書》卷七十七《褚燹傳》記載,褚燹以極優(yōu)秀的才藝襲封關內侯,補冠軍參軍。當時晉國內混亂,他審時度勢,預知國將有難,就棄官不做,周游了各地,率數(shù)千家將攻殺胡虜。314年復被任命為豫州司馬,散騎郎,太子中庶子,奮威將軍,淮南內史。323年東晉明帝任他為屯騎校尉,升任太子左衛(wèi)。成帝初時任左衛(wèi)將軍,侍中。當時晉國大亂,叛軍攻入都城,朝廷的軍隊敗退,只有他奮身保護皇上,抱著晉成帝登上太極殿前殿,斥退敵兵,才保住成帝性命。因功被封為長平縣伯,升丹陽尹。他又修復宮殿,召集失散群臣,實行惠政,后被擢任兵部尚書,加奉車都尉,再升尚書右仆射轉左仆射(宰相)、加散騎常侍、護衛(wèi)將軍常侍。341年卒,追贈為衛(wèi)將軍,謚號曰“穆”。他的兒子名叫褚希,官至豫章太守。
褚淵,字彥回,南朝宋、齊時代人。彥回小時候很有器量,十余歲時,他父親褚湛之的一個門生偷了褚湛之的衣物,正被彥回撞見,彥回對那門生說:快藏起來別讓人看見。那門生羞愧得不辭而別了。他父親有一牛,特別寵愛,不慎掉到天井里,褚湛之率左右營救,但彥回認為“止一畜耳”,不屑一顧。及長,彥回娶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拜駙馬都尉。父湛之卒,所有家產,彥回一分不要,全都讓給弟弟褚澄,其中有兩櫥子寶物,彥回的嫡母與庶母相爭,彥回也勸母親讓出,彥回僅要了詩書數(shù)千卷。彥回任侍中領尚書右衛(wèi)將軍時,宋明帝朝會百官,見彥回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皆有大風度,嘆曰:“褚彥回能遲行緩步,便得宰相矣”。宋明帝病重,召彥回托孤,輔佐幼主,并升彥回為吏部尚書、衛(wèi)尉卿兼尚書右仆射、中書令、衛(wèi)護將軍。彥回受顧命輔佐幼主登基,整肅吏治,發(fā)展生產,又任中書監(jiān),侍中護軍、封為侯。彥回先后在宋、齊兩朝六個皇帝間任官,年48歲薨,家無余財,尚欠債數(shù)十萬錢。詔贈太宰,謚曰“文簡”,封官品第一。按太保王禮安葬。
褚遂良,字登善,少時與父親褚亮一起在薛舉處謀事,任通事舍人。薛舉敗后,歸唐,任泰州都督府參軍。褚遂良自幼博涉文史,精通經籍,多才多識,尤工隸書,書法造詣甚高,名列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褚遂良書法深得“二王”神韻,如“美女嬋娟,不勝羅綺”“少則服膺虞監(jiān),長則祖述右軍”,達到瘦硬至極的地步。褚遂良性忠烈、重品德、不放蕩,深得魏征的敬慕,魏征專門搜集褚遂良墨跡珍藏。有次太宗問群臣:當今何事最急?群臣各抒已見,都不稱太宗心意,褚遂良說當今急事莫過冊立太子,一語中的,太宗甚喜。太宗曾說,唯有褚遂良心里想著國家。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太宗期間,褚遂良就國家大事諫奏數(shù)十次,大多被太宗采納。649年,唐太宗病重,召褚遂良、長孫無忌二人入宮托孤。后因加封武則天一事被罷官。晚年潦倒,而忠心不改。(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