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 宇
說到居住,可以談點城市建筑美學。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國人皆知。蘇東坡有一首詩,單道杭州西湖之美: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擱下杭州,先說石家莊。從城市規劃建設和居住環境來說,石家莊是個不太理想的城市。

朋友說我家里十分潔凈,那是天天打掃的緣故。石家莊是個土莊,滿目灰塵。而且這個莊既少文化,又少藝術,你看整個城市規劃,綠地很少,綠色空間很少,到處都是房子和馬路。(本次談話錄于2007年12月16日,時在開始于2008年春的城市改造之前。——整理者注)中國的傳統文化,歷來重視有與無的關系,庭院布局是這樣,城市建筑更是這樣。要有蓋房子的地方,也要留下不蓋房的地方。明暗相襯,有無相間,這才叫立體感,這才可稱作合理。現在的城市建筑,只強調了有,樓挨樓,路串路,不留空間,太悶太堵,人要窒息。不是真沒有了空氣,而是空氣不新鮮,沒有綠色植物調節。而且居民不見綠色,不見自然陽光,長期如此,心理上也是一種摧殘。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我們祖先很早就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榮,相生相長這樣一種客觀規律。我們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就要尊重這種規律,這也是對人的生存與發展權利的最大尊重。農民住房質量差一點,但他們走出門就是自然,走出村莊就是自然,勞動也是在自然之中。城市呢,吃穿住行都是在墻縫中進行,再沒有一點空間,人怎么受得了?這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城市建設需要以這種關系為中心來規劃、設計。違背客觀規律的城市建設,是要受到客觀規律懲罰的。
再說杭州。杭州為什么好呢?東坡先生的詩寫了他的感覺,我們也有自己的時代認識。一是古老、有文化。在杭州舉頭就能看到文化的存在,看到藝術的存在,到處都是古今名人題寫的牌匾,甚至一個小店也是如此,極是氣派,給人以很好的精神滋潤與文化享受。城市建設不能只蓋高樓以體現科技優勢,更要體現文化優勢與文化品位,歷史文化積淀與現實文化表現行云流水般地融為一體,彰顯著城市審美功能,以此言之,杭州至佳。二是城市規劃設計講究造型,有很大 的活動空間,能滿足人的自然生命力的張揚。杭州有湖,有園林,有綠地,體現著和諧、合理的美學關系,它的文化品位與藝術品位的許多重要內容其實也就體現在對這種關系的把握中。西子湖是一個無地空間,那是藝術創造,是杭州的眼睛與亮點,它使整個城市為之鮮活起來。文化藝術是杭州山水的靈魂,到靈隱寺去看看,看看建筑設計,看看門橋,白堤,仙棲寺,雷峰塔,整個構圖是非常之美。不但地上美,空間也美,再加上風景美,三美畢至,是座有風、有水,有好風好水的城市。西湖好水,錢塘江從城南邊流過,又是一脈好水,杭州由此便是人間天堂,天造地設的去處。這是城市藝術,城市文化。多年前,我曾作《秋日杭州》一文,這樣寫: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在初秋到來之際,白居易的詞章又響起在我的心扉。中學時代讀過這篇名作,歷經數十年仍如春風春雨般拂綠我青春的夢想。
杭州,歷史與風光的名城,文人詩詞的誕生地,在我青春藝術生命的初始便成為一輪麗陽照耀我靈感的沃野。我向往著有一天這多彩的夢成為眼前的現實。
十年前,我尋著白氏詞作余音來到了秋日杭州,來到了西子湖那一片神圣之水,在靈隱寺夕陽的鐘聲里尋找白居易桂子般的詞作。新月初上,圣殿前桂樹依依,坐在石凳上,靜悄悄聆聽桂子落地之聲,如禪語讓人深深地追想,如清茗浸入淡泊之心。撩開朦朧的月色,在幸運中尋找幾枚桂子,格外感到人生的滿足,像重新擁抱了年少歲月,那樣的一種萋萋之情,讓生命之旅又多了一份難忘的紀念。
踏上錢塘,郡亭早已已無處尋覓,但六和塔仍然矗立在歷史的岸上。月至中旬,看錢塘江之潮確是人生一大快事。潮水趕著月光從東方而來,潮頭在前,帶領著一隊牛陣般吼叫的波瀾向六和塔、九曲十八彎處奔來,巨大的轟鳴在觀者的心壁上回蕩。
潮聲依舊,月光依舊……
杭州的美不止于桂子和潮頭。西子湖的迷人風景讓人們在夢中常常暢游……
風景杭州獨好……”
杭州之美,令人不免擊節三嘆。
人道“月是故鄉明”,“水是故鄉美”。石家莊怎么樣呢?街上很少有名人題寫的牌匾。城市歷史短,求古人自然不可,今人呢?牌匾、建筑物、街道,這里邊還有好多美學關系需要把握得當才好。可惜千樓一面,缺乏比例,缺乏關系,缺乏和諧,余下的就是生硬,沖突,造作,看著不舒服。這是土文化。不是說土文化不行,真正有韻致的土文化也有好的地方,石家莊的土文化從建筑美學上說其實是沒有文化。過去曾經是個“莊”,沒有歷史積淀,沒有文化積淀,今日也不可老守著“莊”的意識。要追趕潮頭,與時俱進。
石家莊和杭州兩個城市的比較是很有趣的。人們愿意選擇在杭州居住,外商愿意去投資,也愿意去旅游。文化藝術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有好的藝術與文化的城市,經濟上才能飛躍。當然,經濟的發展,對文化藝術的繁榮與進步又是一個促進。經濟與文化藝術的發展,更會對人的素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杭州城市建設的藝術水準,文化內涵,美學理念,會給每一個杭州人,給每一個到杭州觀光的人,以文化藝術與審美上的影響與感染,于不自覺中產生美的性情,向往高雅。“近朱者赤”,文化之城多雅士,藝術之城多才子,文明城市、文化環境必多文明風氣。回眸石家莊就缺乏這樣的誘惑,城市建設沒有歷史文化積淀,也少現實文化表現,這種文化不足,拖累了我們這座年輕城市的現代化步伐。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與藝術口味,關系著城市的整體進步,職在管理城市的領導者。城市的文化建設與藝術建設,關系著傳統美德教育,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民族精神的傳承,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政治人物治理社會,要辯證認識經濟與文化藝術的關系。沒有文化藝術支撐的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將是有限的。城市 的領導者可以是政治家,經濟學家,但是不可只懂政治,不懂文化藝術, 歷史上很多開明君主,雖然不是文學家,藝術家,不做文化學者,但懂文化藝術。曹操的詩很好,李世民寫一手好字,他非常推崇王羲之,死了還用《蘭亭序》陪葬。毛澤東有創造中華民族歷史的能力,他懂文化藝術,他的創造力與他的藝術想象力是聯系著的,藝術想象的翅膀與他軍事上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共同翱翔,成就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騰飛。美國的阿波羅飛船也是科學家根據藝術家創作的劇本想象出來的。藝術想象力是政治家完美執政的翅膀。政治家也要有想象的空間。施政中的想象空間,會使政治理念與管理方式不那么死板,有創新意識與開創精神。
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文化藝術。政治領導也同樣需要藝術文化。文化藝術是所有人的共同需要, 是人類的需要,它包括在也消融在我們的七情六欲當中。
杭州很美,石家莊后來居上,將會更美。
我們期待著。
(本文由郗吉堂根據采訪錄音整理)(責編:郭文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