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莉張艷峰李俊峰馬俊平王 展
泛發性環狀肉芽腫1例
韓 莉1張艷峰2李俊峰1馬俊平1王 展1
臨床資料 患者,女,56歲。手背環形丘疹1年,面頸部丘疹及環形斑片1個月。患者1年前無明顯誘因手背部出現綠豆大紅色丘疹,逐漸擴大呈環形,中心皮損消退,皮疹逐漸擴大,數量逐漸增多,1個月前面部及頸前皮膚出現類似皮損,無痛癢。既往史:糖尿病病史2年,用藥控制空腹血糖在9~10 mmol/L,無結核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體檢:一般情況好,各系統檢查無異常,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皮膚科檢查:手背散在暗紅色丘疹,互相融合成環狀,最大直徑9 cm,面部及頸前散在紅色丘疹,密集排列呈弓形或匍行狀,丘疹光滑質硬(圖 1~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肝腎功能正?;蜿幮裕崭寡?.7 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3.0 mmol/L。組織病理(右頸部丘疹)示:表皮輕度角化過度,棘層萎縮變薄。真皮淺層可見典型的柵欄狀肉芽腫形成,其中央有局灶性膠原纖維變性,周圍可見組織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圖4)。診斷:泛發性環狀肉芽腫;2型糖尿病。治療:口服羥氯喹片100 mg,日3次,1個月后復診,皮疹部分變平、消退,遂將羥氯喹片100 mg日3次減至100 mg日2次,共服用3個月,皮損基本消退,目前仍在進一步隨訪中。

圖1、2 面部散在紅色丘疹,密集排列呈弓形或匍行狀 圖3 手背散在暗紅色丘疹,互相融合成環狀,最大直徑9 cm

圖4 真皮淺層可見典型的柵欄狀肉芽腫形成,其中央有局灶性膠原纖維變性,周圍可見組織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HE,× 100)
討論 環狀肉芽腫(Granuloma annulare,GA)臨床上分為7種亞型:局限型、泛發型、皮下型、斑片或斑疹型、穿鑿型、艾滋病伴發型和伴發惡性腫瘤型,1本患者為泛發型。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可能是由于感染、腫瘤、炎癥、代謝、化學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皮膚肉芽腫性反應。2某些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可能與肉芽腫發病有關,故年齡較大的GA患者要全面檢查以排除其他系統性疾病的存在。3
泛發性環狀肉芽腫典型皮損為泛發質硬的膚色、淡紅色丘疹,皮疹多對稱分布于頭頸、腕部和軀干,有時可為全身性。本病典型的組織病理學特征是真皮內柵欄狀肉芽腫形成,其中央有局灶性膠原纖維變性,周圍有柵欄狀排列的上皮樣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有時可見多核巨細胞。臨床上,本病主要需與扁平苔蘚、結節病、發疹性汗管瘤鑒別,組織病理檢查有助于診斷和鑒別診斷。
泛發性GA常需系統治療,可口服糖皮質激素、羥氯喹、磺胺類藥物,4部分患者PUVA治療有效。本病往往有自限性,部分患者未經治療,皮損在2年內可自行消退,不留瘢痕。
1 James WD,Berger TG,Eiston DM.徐世正譯.安德魯斯臨床皮膚病學.10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746-749.
2 Smith MD,Downie JB,DiCostanzo D.Granuloma annulare.Int J Dermatol,1997,36(5):326-333.
3馮仁祥,常建民.糖尿病并發泛發性環狀肉芽腫1例.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38(4):248-249.
4劉艷萍,張晶,楊凌云,等.泛發性環狀肉芽腫1例.臨床皮膚科雜志,2008,37(9):567-568.
(收稿:2013-04-11)
1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河北衡水,05300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皮膚科,河北承德,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