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凌
【關鍵詞】SNG 野外直播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衛星新聞采集”的英文簡稱,作為一個移動式發射站,電視臺工作人員可隨時將所在現場的信號通過衛星傳送到電視臺,電視臺再從衛星接收信號播出。電視臺或其它新聞傳媒機構,在新聞現場所采集到的視頻及音頻信號,通過SNG系統處理后,發射到同步通信衛星再轉送回電視臺或新聞機構總部,電視臺或新聞總部可以直接轉播或經過編輯后播出。由于應用了最新的衛星通信技術和設備,SNG在形式上打破了以往ENG傳統的微波傳送方式,而可以根據需要做成便攜式系統和車載式系統。SNG還突破了原來傳統ENG的地形和應用區域限制,使各傳媒機構能夠更快、更方便、更經濟地采集和轉播突發性以及重要的新聞事件。
2009年6月5日,在長江東流段水域,一場大風讓8條輪船翻沉,29人落水,26人獲救,打撈沉船的工作立即展開。“能否在電視上直播沉船打撈的過程”?當《第一時間》欄目組這一構想提出的時候,這幾乎是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8條沉船,分布在十多公里的長江水域,采訪已是困難重重,直播談何容易。這次野外直播,一切都在不確定中……設備不能定,臺里的兩臺直播車,已經在執行其它任務,唯一能用的是一臺在國內從沒投入使用過的SNG移動設備,安徽電視臺的這套設備,只在廠家培訓時打開過一次,相關的指標測試,一樣都沒做過,它能保證安全直播嗎?直播地點不定,打撈的地點在江中間,是在工程船上直播,還是在岸上直播?電源不能定,在野外如何才能保證穩定的電源供應?一切都是未知數。
6月12日上午,開始調試設備、組裝,花了四個小時,才算調試成功。6月12日下午,直播小組人員來到了打撈現場,當地海事部門提出,能否把設備放在工程船上,這樣距離近,而且能提供穩定的電源,但這一方案很快被否決,因為SNG移動設備必須固定水平地擺在同一個位置,才能定位找星。打撈現場的南邊,是一片江心洲,沙土松軟,不能擺放設備,因為江心洲阻擋,從南岸也無法看到現場,北岸是一片灘涂,距離現場有兩公里。最后的決定是,直播地點定在北岸,用船將人員和設備運過去,請當地移動公司提供2.6個千瓦發電機作為電源。
6月13日中午,直播人員和設備上了船,一個小時后,船到打撈現場的北岸,直播人員選擇一處廢棄的黃沙碼頭做直播點。烈日當空,工作人員又用了一個多小時,將SNG移動設備組裝調試完成,一切似乎是那么順利,就等著下午4點測試信號和6點20之后的直播了。下午4點到4點10分,是衛星測試時間,當攝像機連好SNG移動設備,臺里播出平臺做好接收準備,現場準備傳送視頻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在發射信號的一瞬間,因為上行功率過大,SNG移動設備自動斷電保護。盡管按照廠家人員的說法,2.6個千瓦的發電機,足以支持SNG移動設備工作,但因為沒做指標測試,在現場還是出了問題。直播在兩個小時后就要進行,是繼續還是放棄,難題擺在面前。直播的地點雖然是灘涂,但好在幾百米外,還是有幾戶農家,但隨行的技術人員出于對農網電壓的不穩定擔心,開始不同意接農電試機;經過和相關領導的簡單溝通,認為既然這套設備定位為野外工作使用,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野外適應條件,況且這幾年,經過農網改造,農村電網的負荷能力和穩定性也大有提高。簡單商議之后,直播人員將設備搬到了幾百米外的農戶附近,用農網做SNG移動設備的電源支持。又經過一個小時的重新布線,調試設備,在6點15分,通過衛星測試回傳視頻成功。6點20分,安徽經視《第一時間》開播;6點25分,現場直播正式開始,出鏡記者在現場出鏡,并采訪當地海事部門領導,背景就是打撈現場,攝像根據出鏡記者的講述內容隨時調整機位和景別,把打撈現場的情況在第一時間向觀眾呈現。整個直播過程持續8分鐘,畫面聲音傳輸信號穩定,效果十分理想。
直播,已經并將日益成為新聞節目的常態。這次野外直播,為以后常態化的直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執行速度更快,這次從開始動議到第一次調試設備到最后成功完成,只用了3天時間,以后將會更快。直播隊伍小型化,在執行過程中,SNG移動設備取代了過去一臺直播車的作用,輔助人員少;機動性好,SNG移動設備可以在車輛無法到達的地方,成功進行衛星直播,這次就是范例。據廠家工作人員介紹,這次直播,是SNG移動設備在全國范圍內的第一次直播使用。■
(作者單位:安徽電視臺經濟中心)
責任編輯:周蕾 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