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獲得捷克“卡夫卡文學獎”;2007年再拿下愛爾蘭歐康諾小說獎。這幾年日本媒體更以“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日本人”來稱呼他,村上成為有史以來全球閱讀最多的日本作家當之無愧。這位日本首席人氣作家,在西方被媒體封為“當今全球最酷的作家”,他的《關于跑步,我說的其實是……》美國版2008年8月一出手,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
在英國,村上也有相當高的人氣,此處轉譯的《“村上迷”不可不知10件事》,就來自近期英國媒體報道。
1村上春樹從一開始就注定引發爭議
2000年6月,有德國文學節目的書評委員對村上的書觀點嚴重分歧,最后一位當了12年固定來賓的資深書評家憤而求去。
母國日本對他的書也有兩極評價:年輕人崇拜他。甚至為了他選讀早稻田大學,住進《挪威的森林》里的宿舍;但文學界批評他的作品通俗、西化。
2村上春樹就是讓讀者覺得魅力無法擋
村上影響力早跨越國界,美國新秀作家蘇菲亞·柯波拉(《教父》名導柯波拉女兒)的《愛情,不用翻譯》就受村上風格啟發。兩度獲布克獎提名的作家David Mitchell在日本教書時讀了村上作品大受影響,他的第二本小說Number 9Dream隱然是向《挪威的森林》致敬之作。(2008年紅透整個臺灣島的《海角七號》的主題曲,也頗有村上的風格哦——編者注)
3村上春樹的書要拍成電影很難
村上的主角通常是想活下去的尋常人,直到有不凡的男性指引他們,并帶領他們進入新方向。雖然難以拍成電影,但是據最新消息傳出,《挪威的森林》即將于200g年開拍。
4村上對日本愛恨交織
他瘋迷西洋音樂,抱怨日本傳統文化很無聊,父母都教日本文學,但村上愛讀通俗小說。1987年《挪威的森林》一夕爆紅,他深受不安困擾,來年底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日本媒體報道標題是“村上逃離日本”。但他也說過:“我想過自我流放,但我是日本作家,這是我的土地。你無法離開你的國家。”
5村上春樹開過爵士樂酒吧
從大學畢業到1981年靠寫作維生前,村上的正業是開爵士樂酒吧。喝酒在他書中多是負面形象,他以酒精象征罪惡,但村上愛喝啤酒。“我開酒吧時,站在吧臺后必須陪客人聊天,偏偏我是不愛說話的人。我發過誓,一旦不開店,我只和真正想說話的人說話。”他一直拒絕上廣播或電視節目受訪。
6村上春樹的一切從棒球開始
1978年4月1日,村上到東京明治神宮球場看棒球賽,美籍選手Hilton揮出全壘打。當下,村上決定寫小說,“那是種溫暖的感覺,現在我心中仍能感受到”。當晚他動筆寫處女作《聽風的歌》,有許多日后村上小說頻頻出現的元素:英雄是年輕男人,孤立、簡單、待業,女朋友有孿生姐妹(村上對面貌相像的人有好感),細膩寫煮飯、吃喝、聽西洋音樂細節,情節極簡又極復雜。因是開店空當寫成,破碎且跳躍。
7村上春樹愛貓
他的爵士樂酒吧叫彼得貓,許多小說都出現貓,暗示奇怪的事就要發生。《發條鳥年代紀》中,失蹤的貓開啟一連串超現實事件;《海邊的卡夫卡》中,主角昏迷醒來發現自己有和貓溝通的能力。
8村上春樹迷音樂
書名都和音樂有關:《挪威的森林》是技頭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來自納京·高,《舞舞舞》是“海灘男孩”的歌。《發條鳥年代紀》三部曲分別是羅西尼、舒曼和莫扎特樂曲名;《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占領大學建筑物的革命學生發現古典音樂庫,每晚都聽。記者到村上住處,發現一間房里排滿7000多張黑膠唱片,印象深刻。
9村上春樹非常愛長跑
33歲開始長跑,想減去戒煙增加的體重。最佳成績是1991年紐約馬拉松:3小時27分。100公里超級馬拉松跑11個小時,中途幾乎不支倒地。他形容第二次跑超級馬拉松近乎宗教經驗,此后不再嘗試。“聿運的作家一生也許能寫12部小說,我不知道還能再寫多少,希望再有四五本。但我長跑時感到不受限制。”每天4點起床,寫4小時,再跑10公里;村上希望他的墓志銘寫著“至少他沒有用走的”。
10村上春樹本質超浪漫
男主角往往遇到美麗卻又神秘、困惑的女子,發生肉體關系因而改變。村上筆下的愛非常微妙,但女角不是幽靈一般就極脆弱,在遠方給男人寫啰嗦的長信(就像《海角七號》的畫外音),不是想自殺就是自殺成功。1971年結婚,村上在訪談透露不確定是否做對了,“我和我太太不一樣,我不喜歡有人做伴。我結婚多年。經常處在戰斗狀態。我習慣一個人,也享受一個人。”
責任編輯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