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林
《共產黨宣言》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著作,正如列寧所說:“這本書篇幅不多,價值卻相當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還鼓舞著、推動著文明世界全體有組織的正在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重讀《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對于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這一戰略思想十分具有啟迪意義。
一、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線
160年來,在《宣言》的指引下,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由理論變為現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經驗。今天,盡管世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但《宣言》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對我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根據社會歷史發展與人的發展的內在聯系,馬克思曾將社會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他認為“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宣言》中關于通過消滅產生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實現勞動人民的解放,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線,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命題或最高價值。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未來新社會的根本標志?!白杂扇寺摵象w”,是《宣言》第二章最后一段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边@一論述不僅闡明了人的發展對于未來新社會的重要意義,而且闡明了在人的發展問題上全體和個體的關系:沒有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就沒有一切人的自由發展;要實現一切人的自由發展,首先要促進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繼《宣言》之后,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第1卷和《反杜林論》等著作中進一步闡述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問題,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在那里,“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會因此而危及這個社會的基本條件?!?恩格斯:《共產主義信條草案》)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未來新社會的根本標志,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趨勢。
《宣言》中深刻論述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問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著眼于為絕大多數人甚至為每一個社會成員謀利益的根本特點。由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一條深刻教訓,就是社會財富的增長是以犧牲個人的全面發展為代價的,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本質上是“自由人聯合體”,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所以,在共產主義社會里能夠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無產階級運動實踐的最高目標,也是馬克思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這一根本著眼點的最終體現。
俞可平先生在他的《<共產黨宣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文中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一根本命題,有四個方面的含義:其一,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全人類的解放”,是“每一個人的發展”。馬克思說:“要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解放,社會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所以,它不允許存在一種以犧牲多數人的利益而保障少數人特權的社會制度,它所期望建立的社會主義新社會是一種維護最大多數人利益的制度。其二,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發展”,存在于社會現實中的活生生的個人是發展的主體。這種“自由發展”要求人的個性、人格、創造性和獨立性最大限度地“不受阻礙的發展”。其三,在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發展”是其“全面發展”的前提,沒有人的“自由發展”,其“全面發展”便無從談起。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強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后來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更明確地提出: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共產主義的基本原則。其四,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人的個性、能力和知識的協調發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質、社會素質和精神素質的共同提高,同時還是人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其他社會權利的充分實現。
二、深刻認識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努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推進,隨著世界經濟政治科技的發展,我們黨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人是一切發展的關鍵。特別是隨著理論創新的進行,我們黨深刻認識到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并提出了“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他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笨茖W發展觀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當代中國的又一次生動而具體的展現?!耙匀藶楸尽睘楹诵牡目茖W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關于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理論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邏輯關系。
馬克思主義蘊含著極為豐富的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觀點:如社會是由物質生產力的進步所決定和推動的自然與歷史的發展過程;社會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互相聯系、相互制約、共同作用的有機整體;社會發展進程是社會規律的決定性與社會主體的能動性辯證統一的過程;實現人、社會和自然之間關系的理想狀態,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所主導的持續的、和諧的物質交換過程;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等等。我們黨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正是以這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觀點為理論基礎與思想源泉的。尤其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理論,更是為中國共產黨人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如何更好更快的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全部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走向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歷史,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奮斗的目標就是要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在我國已進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新的發展階段,重視并推進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正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它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努力奮斗,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按照馬克思的設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執政的共產黨人的所作所為,歸根結底就是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保障,就是最大限度地有利于“人的
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更具體地說,社會主義應當通過具體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大限度地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利益。我們黨正是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趨勢,著眼于回答我國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面臨的復雜而深刻的時代課題,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繼續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從而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三、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從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和主體視角對《宣言》中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做出了新的詮釋
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從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和主體的視角對《宣言》中關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做出了新的詮釋。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的、核心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不渝地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二是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茖W發展觀內涵豐富,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也就是把實現、維護、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謀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這個核心內容影響和制約著科學發展觀中的其他內容,其他內容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內容來展開的。三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我們黨之所以要提出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要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到發展當中去。因此,我們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宣言》中提出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一重要思想,使我們改革開放的宏偉大業始終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與人民群眾共命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中國人民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條件。它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社會的物質財富,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也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政治和社會進步,增加了人民群眾的政治和文化權益。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30年來,我國逐步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在這一歷史進程中,我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突出呈現為多樣化的發展狀態,并日益向廣度和深度發展,這一方面喚醒了各類主體的主體意識,增強了各類主體的競爭觀念,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從而使整個社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但另一方面,利益主體的多樣化與社會群體的分層化,也造成了人們在整體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利益矛盾和沖突,使我國的許多問題和困難顯得更為突出和艱巨。比如,“三農”問題,人口和就業問題,低收入群眾的生活保障問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相對落后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法制尚不健全的問題,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面對社會多樣化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利益矛盾和沖突,中國能否在保持社會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保持社會政治的穩定?如何整合社會各個階層的合理的要求、凝聚社會一切積極力量?這些問題擺在了中國共產黨人面前。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矛盾,就會削弱黨的群眾基礎和凝聚力,甚至釀成嚴重的社會動蕩。因此,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各種利益進行協調的制度建構和對社會與經濟生活進行的有效整合,而要有效地整合各種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首先就必須要有一種具有權威解釋力與涵蓋力的社會共同價值觀來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一種價值選擇的共同導向,從而形成解決社會重大問題的基本共識,達到整合各種利益要求,凝聚各種積極力量,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諧共處的局面,最終達到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目的?!耙匀藶楸尽睘楹诵牡目茖W發展觀的提出,正是具有權威解釋力與涵蓋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共同價值觀,它體現了《宣言》中提出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一重要思想,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價值追求,尊重人們之間的共同性與個性差異,有利于人們達成共識和認知,這樣的發展觀無疑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科學發展觀具有馬克思主義面向整個人類文明的理論特征,吸收借鑒了世界上不同類型國家和地區在發展上的經驗教訓。比如,它吸收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從二戰后到現在半個多世紀發展的經驗教訓,反思了這些國家從經濟增長發展論到綜合發展論、從增長極限論到可持續發展論的理論與實踐變化軌跡,吸收借鑒了關于增長不等于發展、經濟發展不等于社會進步、發展目標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社會與自然必須協調等諸多啟示。再比如,它吸收借鑒了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的經驗教訓,特別是比較和反思了“拉美模式”及20世紀80~90年代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道路,得出既要吸收發達國家的積極成果和有益經驗,又不能照抄照搬,盲目追隨,而必須堅持從本國實際出發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的啟示。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應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更好地發揮人民群眾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和綜合國力。特別是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根本上實現人民群眾的經濟自由,逐步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四、馬克思、恩格斯始終關注的是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
這里值得指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個人,其內涵是指所有的個人都能夠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說明,馬克思、恩格斯始終關注的是個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當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這樣的理想目標還有相當漫長的路程。但是科學發展觀明確告誡我們:我們從事發展的每一項工作,都不可偏離這個遠大目標,都是為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斷創造條件。胡錦濤同志早在2003年的“七一”重要講話中就曾指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崇高的社會
理想”。“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斷創造條件”。在當前,最緊要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創造性的工作,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離開了現階段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離開了最廣大人民的現實發展,在未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不僅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而且曾對科學發展觀中的核心——“以人為本”的內涵作過精辟的闡釋。他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痹诖颂貏e提到的“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即是指要讓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惠及每一個人,而決不僅僅是少數人。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本,但我們不能到此為止,應當像《宣言》所闡明的那樣,從促進每個人的發展來認識“以人為本”問題。發展首先要滿足人民物質上的需要,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只要全體國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推進現代化事業就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支持。因此,發展必須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著眼點,始終圍繞改善人民生活搞建設、謀發展,盡快使人民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水平推進。在生活上得到滿足后,人民群眾會對自己的政治文化權益和自身素質更加關注。所以,發展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人民素質的提高,尤其要努力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是要求在經濟發展上,著眼于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發展上,著眼于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合法權益;在文化發展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提高人民精神生活質量,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在社會發展上,著眼于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增強社會的創造活力,不斷建設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責任編輯: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