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三的吳克祥而言,輝煌的得獎紀錄是就業的保證。2007~2008年,他參加了5次游戲設計比賽,其中4次獲獎,求才若渴的電玩游戲公司,唯恐同業搶人,寧愿在他畢業入伍前,先“內定”他為正式員工……。
自2008年秋末,國際金融海嘯鋪天蓋地而來,全球失業率暴增,不只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破產,臺灣不少上市公司的中高階主管,也因公司訂單銳減,被迫卷鋪蓋回家。對大學、研究所的“準畢業生”而言,“畢業即失業”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即將到來的事實。
沒有名校光環的準畢業生,更擔心他們所投遞的履歷表,學歷不夠閃亮,如果又沒創意,很可能被主管從信箱中剔除,就此石沉大海、無消無息,就算寄了再多履歷表,也徒勞無功。
甚至,職場還有個怪現象:“高學歷假裝低學歷就業,低學歷假裝高學歷失業”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大學、研究所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時間,也拉得愈來愈長,甚至不乏連續打工好幾年,都還找不到正職工作的人。
考證照還不如得獎
然而,在臺灣嘉義縣樸子市就讀稻江管理學院游戲動畫設計系三年級的吳克祥,雖然在兩年多后(包括1年多的學業與1年的兵役)才能正式“出社會”,卻對未來信心滿滿、毫不憂慮,因為他已獲一家上市游戲廠商智冠科技青睞,等他退伍就聘他為正式的“游戲動畫師”。而另一家上市游戲公司也積極拉攏,希望他退伍后加入。
一個普通大三生就被大公司“內定”,還沒做職場新鮮人已經成為搶手人才,完全不輸名校的學生,他是怎么辦到的呢?
“包括我就讀的稻江管理學院在內,都不斷鼓勵學生們考證照,好像擁有的證照越多,在就業市場中,就越有競爭力。”吳克祥解釋,大學里的師生們都相信,證照可以彌補學歷,其實不然,因為現在滿手證照的人很多,還不如有計劃地參加產業所舉辦的大型比賽,對就業更有幫助。
打電玩未必會變壞
2007~2008年,吳克祥一共參加了5次游戲設計的比賽,其中有4次獲獎,名次最差的一次,也入圍了最后決賽,如此亮眼的表現,使得求才若渴的電玩游戲公司,愿意等上2年多,“先下手為強”,生怕好人才被其他同業搶走。
今年23歲的吳克祥,高中之前的歲月,都在臺灣省中央山脈東側的花蓮縣度過,父親是廚師,媽媽則是環保團體的工作人員;他從小就熱愛涂鴉,只要眼睛能看到的東西,都會被他畫到畫里,而在小學一年級時,就懂得將熱門卡通的情節,改編成紙上闖關游戲,還提供飲料、零食做獎品,號召同班同學們一起玩。
實戰經驗越多越好
很多爸媽都擔心,愛打電玩的孩子會變壞。但從初中開始接觸電腦的吳克祥,不但沒有“玩物喪志”,反而“玩物得志”,他在接觸RPG“制作大師”游戲后,就嘗試將靜態的紙上游戲,升格為動態的虛擬游戲,更嘗試研發簡單的flash游戲,提供網友點閱、下載。
從小學起,吳克祥就一直是花蓮縣大大小小繪畫比賽的常勝軍,所以雖是男生,高中卻就讀花蓮女中,是美術班中少數的男生之一;他略帶靦腆地說:“我沒有別的選擇,因為花蓮縣只有花女設有美術班。”
不過,當吳克祥從高中畢業時,卻沒有隨即升上大學,而是決定帶著畫筆,到臺灣各縣市“流浪”一年,展現標準的藝術家性格。他從花蓮坐上火車,玩遍臺灣東西南北,一邊旅游、一邊作畫,將各地美景看個夠、畫個夠。
吳克祥在考場上并不如意,與第一志愿“實踐大學設計系”擦身而過,他心想:如果上不了自己想讀的學校,那就去“排名后面一點”的大學,可能比較自由;于是,他選擇就讀稻江管理學院游戲動畫設計學系,并立志進入游戲產業。
進入“稻江”就讀時,吳克祥就深切地體會到,唯有不斷累積大比賽的得獎紀錄,才能超越名校學歷,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他排定大學4年的參賽時間表與計劃,并且下定決心:參加比賽一定要得獎,絕不白費力氣。
為了強化自己在動畫制作上的實力,吳克祥還到聯成計算機上了一個月的相關課程。不過他也坦承,在參加比賽時嘔心瀝血,學校的課業只求不被“當”掉,每每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可是,我非常喜歡創作作品,而實戰經驗越豐富越好,所以同學們要我幫忙做系上的作業時,我都非常樂意。”
每半年參加一個大比賽
“每個產業不盡相同,但起碼在游戲產業上,作品遠遠比證照更重要;站在業者的角度來看,證照一點也不稀奇,但能在重要比賽中得獎的人,一定有相當的實力。”吳克祥建議大學生,先搜尋自己想進入的產業,每年會舉辦哪些可讓大學生參加的比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幾項比賽,用自己最好的作品去比賽。
“絕對不要抱持著‘重在參與’的心態,我參加比賽,就是要拿前3名,所以成功幾率頗高。”吳克祥表示,大概每半年參加一個重要比賽即可,太密集也不好,也就是說每學期參加一次比賽,4年共參加8次比賽,“在這些重要比賽得獎,才能讓業者發現你的存在,自己應該排定時間表,為這些比賽好好努力。”
(編輯 胡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