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美國,今年一些城市的財政狀況會很糟糕,有關官員說:“當面臨巨大財政虧空時,節省的每一分錢都有意義。”
中國今年的財政緊張,行政經費如何節省?目前來看,各地政府雖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行政經費普遍只是要比去年“零增長”,其實還是“不壓縮”。處在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美國,今年一些城市的財政狀況會很糟糕,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過“緊日子”。
市長帶頭減薪,多管齊下減開支
由于財政開支收緊,不少城市準備關閉一些公共設施,或者削減包括市長在內的政府工作人員的薪資以節省開支。亞特蘭大市預計財政收入赤字將高達6000萬美元,市政府決定將削減包括市長在內的4600名政府工作人員工資的10%。
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加利福尼亞州,去年9月份通過的2008-2009財年預算方案赤字高達112億美元。預測未來18個月內,該數字將增至驚人的280億美元。12月1日,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正式宣布,加州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并要求推出經濟刺激方案,解決該州入不敷出的窘境。
施瓦辛格試圖通過增加稅收以及削減開支,雙管齊下來解決目前的資金短缺。他的系列經濟措施主要包括:暫時性提高州消費稅,消費稅將從現行的7,25%升至8.75%;同時消費稅的增收范圍也被拓寬,對家具修理、汽車修理、高爾夫業和獸醫服務增稅。這意味著加州政府將在本財政年多取得40.29億美元的稅收收入。
在削減政府開支上,早在去年7月施瓦辛格就簽署行政命令,強制加州20萬名公務員接受6.55美元的聯邦最低時薪,此舉為加州財政節省10億美元;11月,他再提議減少兩個帶薪假日,試圖再節省1.14億美元;同時還提議削減6600萬美元政府預算,減少教育投入,包括基礎教育的25億美元和大學的1.32億美元資金投入等。預計,上述方法將節省44億美元的政府開支。
經濟危機令紐約市面臨至少13億美元財政虧空。為緩解財政吃緊狀況,市長布隆伯格已經將財產稅增加7%,并勒令全面減少開支。市政府計劃今年3月末之前,將政府下屬部門的非緊急用公務車削減至少10%。紐約市許多政府部門擁有公務車隊,供公務人員工作使用。政府部門3月末前,必須將現有6800輛非緊急用公務車輛,至少削減685輛。
紐約市政廳工作人員保證,經濟萎靡之際所有開支必將經過審查。大部分遭削減的公務車,每輛能拍得大約2000美元。削減公車的措施估計在未來兩年內,將為紐約市節省開支2000萬美元。有關官員說:“當面臨巨大財政虧空時,節省的每一分錢都有意義。”
紐約市一些公務人員可能會對削減公務車輛不滿,但削減公車有助于緩解民眾對市政廳的不滿。此舉向民眾表明,政府不僅僅只是呼吁民眾使用公共交通,而公務人員卻經常駕駛公車。
各州爭取聯邦補助,壓縮醫療教育預算
美國自從兩年前經濟開始衰退起,許多州的稅收減少了,而加入醫療補助計劃的人卻增加了。美國的失業率在衰退開始的前年12月為4.7%,一年后增加為6.7%。而失業率每增加1%,加入醫療補助和州學童健保計劃的人就會增加100萬。醫療補助計劃照顧了美國六分之一的低收入者,其中的一半是兒童。聯邦政府負擔醫療補助計劃的57%,其余由州政府負擔。
目前,全美50個州中有43個州面對預算短缺,去年短缺790億元。奧巴馬總統上任以前,各州州長就在游說奧巴馬和國會,增加聯邦醫療補助計劃,以協助困難州度過難關。他們需要額外的400億美元,才不致于為平衡預算而削減服務或增加稅收。
康州的一位名叫卡珊卓的原來工作不錯,去年10月被裁員,后來又賣人壽保險但收入低。4歲的兒子患有眼疾,需要經常找醫生檢查。她從沒有想到有企管碩士學位的自己也會失業,現在不得不依賴政府的安全網,加入醫療補助計劃。
也有人雖然同情失業者,知道他們確實需要依賴醫療補助計劃,但不同意聯邦政府補助那些計劃不周的州,“如果這些州做出他們無法信守的諾言,然后要國會解困,結果是聯邦政府逐漸對支付健保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未來的世代買單”。
實際上,已經有19個州已經或計劃,在今明兩年削減其醫療補助計劃的預算,采取的措施包括規定成人每6個月重新申請1次,以減少申請人數;限制支付的醫療和處方藥項目;減少對醫生的付費等。
州立大學在保障教學和科研需要前提下,將費用下壓到基層核算單位開支。田納西是州立大學,其經費大部分由州財政提供。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州財政開支緊張,下一財政年度對大學的經費預計將壓縮20%。
對此,大學和各院系節省經費的總原則是:在保障教學和科研需要,保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薪金的前擄下,將由系里支付的各項費用開支落實到基層的核算單位(實驗室),以便于各核算單位精打細算,減少浪費,降低消耗,節省經費開支。
學校對一般技術人員或者是解雇15-20%;或不解雇員工,但每人工資減少15-20%;系里的車輛減少1/3,汽油費也由以前的系里支出,現在改為由實驗室支付,就是誰用誰付費;過去教室、實驗室都是長明燈,現在下班就關掉不用的燈;實驗室用的液氮、二氧化碳、氫氣罐以前系里付費,有閑置的大家也不在乎,現在是實驗室付費,用完就趕緊還回廠家去。
一周工作四天,全國勁吹種菜風
受汽油及能源價格飆漲、州政府財政補助減少等影響,美國有不少州及各地市政府不得不想方設法節省開支。一些市已經率先將公務員一周上班天數縮短為四天。
新澤西州的格勞市實施四天工作制,每年將為6萬5千名居民和納稅人節省3萬美元的水電開支。厄文頓市正在考慮跟進,其它市亦在探討該措施的可行性。該措施的理論依據是,如果將非必要的政府服務單位每周關閉一天,將每周四十個工時擠入四天之內,不僅可以節省市政府的電費開支,還可節省員工上下班的交通開支。
該措施的前提是不大幅刪減政府的服務,但該措施不適用于緊急服務人員。有些市實施時,采取公務員分批輪流上班的方式,保證市政府辦公室每周仍然開放五天。從去年8月份起,猶他州將成為全美第一個,由州政府強制要求大部分公務員每周上班四天的州。別的州圖書館等公共機構,也實行這個辦法。
除政府外,不少企業也紛紛實施彈性上班制,采取減少每周上班天數和在家工作的策略,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威瑞森電話公司允許數據庫部門的員工在家上班,員工通過公司配備的計算機和公司網絡聯機工作,開會也是通過網絡召開遠程視像會議。
在號稱“世界首富”的美國,網絡上最近出現一些園藝社區網址,大力推行種菜運動。美國種菜的風氣去年開始復發,人們普遍產生危機意識,使得許多人拿起鋤頭開墾菜園,作為開源節流的手段。
還有人提出建議,請新任總統奧巴馬帶頭,來個“白宮種菜”。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環保人士杜沃隆,他希望能說服奧巴馬以身作則,立即著手開墾白宮南側5畝大的草坪,把它轉變成美國的第一菜園。他認為此舉意義非凡,可以鼓勵全民種菜,發展家庭菜園的雄厚潛力。
這種主張乍聽之下讓人覺得有點異想天開,過分天真,但對那些推行種菜運動的人來說,白宮種菜其實是源遠流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白宮在1800年完工落成時,當年的總統亞當斯要求加建一個菜園,白宮菜園和白宮總統府因而同時誕生。隨后,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斗園”、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園”這都是“菜園”在特定社會背景下的“特稱”。以至11年前克林頓總統,任內在白宮屋頂上開辟的有機菜園,都說明了白宮種菜其實是美國第一家庭的優良傳統。
而在中國,當年遭到經濟封鎖的延安時期,黨中央發動了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誕生了“延安精神”。膾炙人口的歌曲“南泥灣”,唱的就是那時候的事。上世紀60年代的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也親自種過菜。
奧巴馬第一家庭在白宮草坪種菜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民間種菜的風氣漸強,顯示出今年各地出現的菜園數量將會劇增。這樣一來,美國專業菜農豈不要失業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