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國際化問題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全球價值鏈模式下,我國中小企業已經緊密融入到全球價值鏈之中。問題在于,我國中小企業都處在全球價值鏈的最低端,利潤低且風險大。這次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的風險。這就提出了全球價值鏈背景下的我國產業升級以及如何真正實現中小企業國家化問題。
一、引言
按照原有企業國際化理論,企業的國際化進程遵循從有形商品、技術的交易,到資本層面的投資,再發展到戰略層面的聯盟;Johanson,Wiedersheim-Pau(1975)和Johanson,Vahlne(1977)等在對北歐企業國際化過程的研究中建立了企業國際化階段理論,即烏普薩拉模型(Uppsala Model,簡稱u—M)。該理論的核心論點是:企業國際化是一個發展過程且這一發展過程表現為企業對外國市場逐漸提高投入的連續形式。Johanson和Vahlne對瑞典四家有代表性的制造業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發現,可以用幾個不同的階段來描述這些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一個企業通常通過直接出口開始其國際化進程: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通過其在海外的代理商出口,即所謂的間接出口;接下來是在國外市場建立自己的銷售分支;最后階段則是在國外設立生產或制造分支。
但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國際化呈現新的態勢,參與全球價值鏈成為企業國際化的重要形式。價值鏈是指一個企業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貨以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種活動的集合。20世紀90年代,格里芬等一些學者將價值鏈理論直接應用于對全球經濟或產業組織的研究,提出了全球價值鏈理論。全球價值鏈理論的主要內容有:價值鏈的重組、價值鏈條的協調、價值鏈的治理、價值鏈的驅動力、全球產業聯系以及產業升級問題。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在《2002-2003年度工業發展報告——通過創新和學習來參與競爭》中對全球價值鏈定義為: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價值而連接生產、銷售、回收處理等全過程的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原料采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生產及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
臺灣宏基創始人施振榮,在1992年為“再造宏基”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以作為宏基的策略方向。根據全球價值鏈的幾個環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就全球價值鏈三個環節(技術環節、生產環節、營銷環節)的增值能力而言,這三個環節呈現由高向低再轉向高的U形狀。在價值增值鏈的“微笑曲線”上,研發與服務處于高附加值水平,一般加工制造處于低附加值水平,處于中間水平的是關鍵零部件加工和銷售,因此,由生產制造環節向研發和營銷環節的轉移是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的顯著標志。而生產環節中又可區分為上游的關鍵零部件生產與設計和下游的加工生產,越接近于上游的生產因其與技術研究的相關性強,從而增值能力越強;接近于下游的生產因其與技術研究的相關性弱,增值能力有限,角色易被替代。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企業開始參與全球化進程,經過近30年的融入,“中國制造”幾乎遍布全球每個角落,中國制造成為全球價值鏈制造環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國企業在襪業、打火機、領帶、縫紉機、低壓電器、汽車萬向節等諸多產品領域具有制造優勢,乃至成為產品的世界制造冠軍。但是,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來看,我國企業總體上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位置,企業利潤空間狹小。因此,基于全球價值鏈的理論視角,研究我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時代的國際化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企業目前在全球價值鏈的地位
我國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加工制造業,就其涵蓋產業范圍而言,主要集聚在紡織、家電和電子產業;就區域分布而言,主要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閩南地區等。無論是在長三角,還是在珠三角,分布在這里的制造業集群已經初步成為了全球性消費商品的制造業基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工廠,組成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消費品制造體系。如東莞生產的電腦主板、掃描儀、顯像管、微型馬達等,已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15%-40%,深圳的鐘表占全球市場的四成以上,浙江紹興嵊州的領帶產量占世界的40%、中國的90%。以集群特征顯著的浙江為例,2007年以縣(市、區)為基本單位,以工業總產值5億元以上為統計范圍,浙江擁有的產業集群總數已達462個。而產業集群經濟實現工業總產值2.52萬億元,占到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3.4%,撐起了浙江工業的半壁江山。浙江的爵溪鎮,面積32平方公里,卻聚集了巨鷹、甬南等600多家針織企業,年產達4億件針織服裝,是全國最大的針織品出口基地之一。這個三面環山一面靠海,本以漁業為生的閉塞小鎮,是中國“針織之鄉”,也是浙江區域塊狀經濟的突出之地。爵溪鎮本地人口1萬余人,外來人口近3萬人,絕大部分都在針織企業工作。加工制造業集群的飛速發展在解決廣大農民工就業和繁榮地方經濟的同時,也把“中國制造”推向了世界,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價值鏈視角下生產格局的全球化并沒有帶來收益格局的對等化:擁有技術和品牌優勢的跨國公司通過控制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獲取巨額利潤,進而控制整個世界經濟;而基于生產技術的擴散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只能進入低壁壘、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環節,來承接國際產業的轉移并參與全球價值鏈下的收益分配。基于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國際分工格局,使得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基本上都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這也就使得其在全球價值鏈的分配中陷入不利地位。因此,發展中國家產業地位改善的問題實質上就是產業及集群升級的問題,即通過價值鏈中的技術溢出和營銷支持突破進入壁壘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的攀升。然而,受自身利益驅動,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采購商為了維護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格局,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及集群升級進行控制,這就是價值鏈治理對價值鏈內收益分配的影響。
我國企業增長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主要體現在:第一,高運營成本的挑戰。我國企業依靠低成本生產要素獲取國際競爭力的經濟增長模式,正日益受到其增長成果的挑戰。人口紅利并未消失,但勞動力競爭優勢正在失去,勞動生產率還在快速提高但已經難以抵消高勞動力成本,人民幣升值對外需和企業競爭力的負面影響將繼續顯現。第二,創新模式缺陷的挑戰。我國企業現有創新模式以模仿創新為主。由于模仿創新模式,不做研究開發方面的廣泛探索和超前投資,而是做先進技術的跟進者,因此,我國企業在技術方面有時只能被動適應,在技術積累方面難以進行長遠的規劃。在市場方面,被動跟隨和市場定位經常性變化也不利于營銷渠道的鞏固和發展。
三、全球價值鏈模式下產業升級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由兩個中心問題構成。第一個中心問題是決定產業內相對競爭地位的因素。第二個中心問題是決定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的因素。第一個問題說明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是產業內同業對手,而第二個問題則表明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也包括價值鏈環節上的兩端,即供應商和銷售商。因此,企業需要將競爭戰略提到全球價值鏈的高度來制定。企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在全球價值鏈時代,企業避免不了產業全球化和垂直化分工,所以企業面臨的最大對手并不是國內的產業同行,而是國際上處于整條價值鏈上的各個節點企業,企業在制定創新戰略時不應該只基于產業內部競爭因素,更要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來選擇企業的創新戰略。通過實施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提升企業全球價值鏈競爭力、控制力和話語權,最終提高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企業要想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必須將產業嵌入價值鏈中,實施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企業的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包括從低到高、依次推進的流程升級戰略、產品升級戰略、功能升級戰略和鏈條升級戰略四種具體戰略。四個層次戰略都反映和決定了一定的產業價值鏈地位和競爭力。產業升級層次愈高,嵌入全球價值鏈的環節會愈高,地位愈重要,從而競爭力愈強。
(一)流程升級戰略
企業的流程升級戰略,是我國中小企業通過不斷的生產技術、工藝流程、業務流程的研發和創新價值鏈環節。企業的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模式以及實施對生產制造系統的更新改造,建立先進制造能力并逐步掌握關鍵核心制造技術,實現從低級、輔助環節向較高附加值環節的轉化,從而得以改善企業全球價值鏈地位,分享較大的利潤份額。
(二)產品升級戰略
企業的產品升級戰略,是指企業隨著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掌握,對較高附加值價值環節的占有,努力推進產品創新,一方面逐步發展自己的產品設計、研發能力,提高產品等級和檔次,另一方面也力圖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從而獲得超過競爭對手的產品優勢,穩固自己的較高價值生產環節地位。這使得企業的全球價值鏈競爭力得到明顯改觀。不過,由于此時浙江企業的自主品牌經營能力尚不完善,因而其生產運營是圍繞著原有價值鏈、原有領導企業展開,不能取得對價值鏈的控制權,產品升級還不足以保證企業、產業取得全球價值鏈的領導地位。
(三)功能升級戰略
企業的功能升級戰略,主要是指企業依托自主品牌重構價值鏈而確立全球價值鏈的領導地位。流程創新為全球價值鏈重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品創新則成為全球價值鏈重構實現的關鍵。隨著自主品牌經營能力的提高,價值鏈內企業會通過激烈的競爭排擠,取代原有領導企業,推翻原有價值鏈治理層級結構的拘束,圍繞自主品牌實施對全球價值鏈環節的重新組合,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憑借這種領導地位,嵌入產業已具備強大的競爭力。
(四)鏈條升級戰略
企業的鏈條升級戰略,是企業嵌入全球價值鏈升級的最高形式。前面三種全球價值鏈升級戰略都是圍繞著原有價值鏈及其產品而展開,鏈條升級戰略則是建立全新的、價值量更高的產業價值鏈和產品體系。鏈條升級主要依賴于技術的突破性創新,突破性創新是產業突破常規升級軌跡,獲取逆價值鏈跨越式發展的基礎。正是以突破性的技術和新型產品作為基石,企業能夠完全摒棄原有價值鏈系統而專注于新的價值鏈條構建,從而獲得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憑借全球價值鏈整體競爭能力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甚至成為市場壟斷者。
四、結論
目前,很多企業利用產業全球大轉移的機會,紛紛融入全球價值鏈,但是嵌入的基本上是附加值低、非核心的加工環節,遠未掌握核心技術,不能占據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全球化價值鏈時代背景下企業競爭力的提高,取決于企業的全球價值鏈創新能力以及整合全球客戶資源和供應鏈資源的能力。企業實施和應用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吸引一流供應商和客戶進入自身價值鏈,進而掌握全球價值鏈主導權,成為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迫切需要。企業應當努力構建以提升企業全球價值鏈地位為創新目標的企業創新戰略體系,實施流程升級戰略、產品升級戰略、功能升級戰略和鏈條升級戰略等全球價值鏈創新戰略模式,實現企業從“嵌入全球價值鏈階段”向“控制全球價值鏈階段”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