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刊記者參加了祿豐第二屆媒體龍鄉行。走進滇中腹地祿豐縣就到達了神奇的恐龍之鄉,在這里記者不僅看到恐龍谷、驛站煉象關和黑井古鎮,而且也感受到了祿豐人在改革大潮中所取得的成果。
在探求恐龍谷奧秘時,祿豐縣有關領導告訴記者,1938年,地質學家卞美年在祿豐大洼發現一種用恐龍脊椎骨化石做的龍骨燈,卞美年便在祿豐扎下根。1939年,沙灣東山坡挖掘裝架出第一架恐龍化石。中國古脊椎動物學開拓者之一楊鐘健院士將之定名為一一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不僅是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而且是中國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條恐龍。
祿豐縣領導介紹說,坐落在祿豐金山鎮境內的煉象關是古代通往滇西的交通要道,關城面積O.5平方公里,是保存較為完整的古關隘。過去,當地黑井鹽要經此轉運到各地,從各方轉運來的各種貨物也需要在這里集散。因此,造就了馬幫文化和鹽文化。今天的煉象關歷盡滄桑,保留了較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古民居,牌坊、樓閣、石刻和木雕寺院等寶貴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他還饒有興趣地指著地圖對記者說,黑井古鎮位于祿豐西北部,2007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同年,被評為云南文明風景旅游區。早在32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少數民族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生息勞作,因黑牛發現鹽井產鹽簡稱黑井。明朝、清朝、清末民初上繳的鹽稅分別占到云南鹽稅64%、50%和46%,富可敵省。使黑井一度成為滇中繁華的經濟重鎮。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城鎮格局,有明清社會活化石之稱。
當記者尋問祿豐工業園建設狀況時,他介紹說,近年來,祿豐在打造旅游產業同時還狠抓工業發展。通過積極利用國際、國內資源,使工業總量不斷擴大,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2007年,祿豐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16戶,實現工業總產值54.7億元,比2006年增長45.8%。實現工業總產值73.93億元,比上年增長35.5%。2008年1-8月份實現工業總產值69.4503億元,同比增長82.5%。
最后,他強調說,隨著工業基礎的不斷完善,工業將成為拉動祿豐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