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人民來講,有著比中國內地和沿海地區更深刻的意義。由于客觀原因,這里改革開放的時間要遲于內地14年,今天的麻栗坡縣27萬各族人民正在與時間賽跑,努力追趕著全國改革開放的步伐。
據麻栗坡縣口岸事務管理局副局長趙茂洪向記者介紹,口岸聯檢部門和管理部門積極探索并推行預約通關、5+2工作制、零等候等通關制度,設置通關綠色通道,使天保口岸進口貨物通關時間由原來的4~5天縮短為現在的5小時,出口貨物通關時間由原來的1~3天縮短為現在的2小時,極大地提高了人、車、物的出入境通關速度,口岸便利化通關建設進一步加強。
天保口岸的歷史
早在公元1897年5月20日就設立了邊境口岸。1928年口岸開放,出入境自由,中國天保、越南清水河口岸生意興隆,貿易活躍。1952年中越貿易得到長足發展,并成為麻粟坡縣經濟發展的亮點和增長點。1954年,國家在口岸建立了海關監督站和天保邊防檢查站,天保口岸被確定為貿易通商口岸,正式對越開放。1993年2月,國務院批準天保口岸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10多年來,國家累計投資7000多萬元用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完成了口岸部分場地平整,修建了部分河堤和供排水、供電設施,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線尋呼、閉路電視、對外廣播及改建了1.43公里的過境主干道等。與此同時,當地政府吸引集體和個人投資9000余萬元,進一步完善了口岸基礎設施及住宿、飲食、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增強了口岸綜合服務功能,使口岸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中越兩國政府于1998年3月實現了中國文山——越南河江車輛的互通,為雙邊貿易、友好往來、跨國旅游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條件。
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天保口岸以緊緊圍繞發展口岸經濟和構建國際“大通道”的戰略為布局,積極引進資金投入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啟動建設了聯檢樓,國門,查驗貨場,邊民互市市場,天保大橋,華龍商貿城等項目,使口岸功能明顯增強,有力地帶動了邊境旅游和跨境旅游。目前,整個口岸規劃面積5.629平方公里,駐有“一關兩檢”等20個單位,常住人口2000多人,暫住人口1200多人,在建項目有7個,計劃總投資4085.5萬元。
在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的同時,大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建設。吸引了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省內外大中型企業及小型企業到天保口岸開展進出口業務。口岸呈現出人流、車流,物流大幅攀升的良好發展勢頭。一方面,對外貿易發展勢頭強勁。2007年,天保口岸實現一般貿易和小額貿易9488.9萬美元,同比增長211.93%,2008年1~11月份,實現進出口總值10590萬美元,同比增長31.9%,創歷史最高。另一方面,邊貿進出口商品有新的變化,規模和檔次均有較大提高。目前,天保口岸已形成以電力、汽車、芭蕉芋粉、水果,蔬菜出口為主,以日用品出口為輔,以干果、礦產品進口為主,以海產品,茶葉進口為輔的進出口格局,打破了以往主要是礦產品進日用百貨出,商品互補性較差的單一格局。2008年1~10月份,天保口岸對越出口電力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6%;出口創匯3926.8萬美元,同比增長61.9%,占天保口岸一般貿易和小額貿易出口額的53.12%,穩居天保口岸出口商品首位。進口各類礦產品40975.95噸,同比增長149%,價值852.9萬美元,同比增長107.8%,占天保口岸一般貿易和小額貿易進口額的37.16%。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中,共有5家外經貿企業在越南開展經濟技術合作項目1O個,目前,在河內和河江投資建設的3個汽車、摩托車組裝廠以及采礦項目進展都很順利,生產也很正常。
面臨的困難
由于口岸位于云南省麻栗坡縣南部著名的老山腳下,海拔107米,交通不便利,加上開放得又較晚,所以,目前口岸的人流、貨流不足,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一個國家級口岸的地位與作用。據趙茂洪介紹,天保口岸經過1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其他國家級一類口岸相比,差距還很大,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條件制約。由于無資金投入天保口岸建設,造成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功能不健全。由于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大通道”不暢通。麻栗坡縣境內唯一與越南2號國道相連的文船公路路面等級低,路況復雜,彎道多、路面窄、坡度大,運輸成本高。許多客商不愿意從天保口岸過境和開展貿易,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資金,口岸自來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濱河綠化等亟待建設的配套基礎設施一直未啟動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口岸的發展。二是政策制約。目前,天保口岸還沒有實現對第三國人員開放,開放范圍受限,使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國家之間的貿易,經濟技術合作和旅游開發等領域受到限制,影響天保口岸區位優勢的全面發揮。
同時,他希望政府給予一些政策和項目上的支持。
政策方面。一是希望國家在2009年初批準擴大天保口岸的開放范圍,允許第三國人員從天保口岸進出境,以提升口岸的規格和檔次,增加口岸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二是請求國家給予在天保口岸實行“稅收返還”政策,把國家從天保口岸收取的關稅按比例返還,用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天保口岸建設,繁榮邊境地區經濟。三是希望國家加大對天保口岸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用于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口岸垃圾處理廠、自來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國門廣場、濱河綠化,出入境通道等項目,完善口岸服務功能,樹立口岸窗口形象。
重大項目方面。一是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夠考慮立項并建設平遠一天保口岸高速公路。由于平天高速公路既是中國與越南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交通干線,又是重要的邊防公路,對擴大對外開放、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鞏固邊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二是希望能把國家口岸中辦立項口岸查驗設施運轉為維護項目。三是希望商務部立項建設天保口岸國際物流中心。四是希望商務部立項建設貿易加工區。
發展機遇
國際環境為天保口岸發展帶來機遇。趙茂洪說,中國加入WTO后,為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提供了機遇和條件,天保口岸已成為邊境貿易的集散地為發展對越貿易和通過越南發展多邊貿易創造了條件。另外,構建“中國一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對天保口岸與越南清水河口岸相連接對應鋪墊了道路。
趙茂洪指出,國家扶持政策也為天保口岸發展帶來機遇 首先是云南省在西部大開發中提出了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國際大通道”的發展戰略,天保口岸建設是西部大開發建設的組成部分,抓住這一機遇積極爭取項目,有利于加快天保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是實施新一輪“興邊富民”的政策。三是各級黨委、政府關注口岸的發展。都促使口岸建設進入了良性的發展軌道。
趙茂洪強調,天保口岸與國內的其他口岸比較起來,雖然還排不上名次,但對于麻栗坡的人民來說,建設好口岸是他們追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