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金融危機,中國民營企業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以及如何在危機上生存和發展是當前擺在企業家面前必考的一道題。由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和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08’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活動于2008年12月8~9日在溫州市舉行,旨在幫助中國傳統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和自身的競爭力,尋找抵御金融海嘯的對策,堅定戰勝危機的信心。
高層言論:合作創新提升競爭力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就此次危機所帶來的啟示談了他個人的三點意見,他認為,第一,應該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這次金融危機再一次證明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關系從來沒有這樣密切,關聯度從來沒有這樣大,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應該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只有建立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才能共同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只有越開放才能越安全。”第二,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堅持企業轉型和產業升級,他強調,中國企業只有穩步堅持創新和升級,才有夠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是企業升級和轉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在一夜間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在企業轉型升級中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辦法,才能符合國情,符合地方的省情,才能使得整個產業轉型和升級實現軟著陸。第三,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他說,造成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次級債。中國目前正處于一個工業化的中期,所以,在城鎮化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老老實實地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這其中包括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這些是中國經濟的基礎,也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強項。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孫鵬說,溫州是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開放的新型城市,在溫州舉辦這種對話,就更加表明了中國民營企業有交流與合作的需要,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挑戰與機遇并存,希望中國民營企業和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合作,尋找發展機遇。
“跨國公司與民營企業都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跨國公司在資金研發能力管理經驗全球生產和資源整合方面都具有突出的實力,而中國民營企業則具備積極創新,勇于嘗試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同時,還擁有靈活的經營機制和強大的本土資源整合能力,這次活動的舉辦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和契機,要積極借鑒世界500強和著名跨國公司先進的管理理念,先進的技術管理水平和市場經驗,充分招眼于創新,從產品創新、服務方式創新、技術工藝創新、企業管理創新,到雙方合作內容和方式創新,以進一步推動浙江民營企業與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之間在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浙江省人大副主任徐宏進表示。
溫州市市委書記邵占維說,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發展路子,創造了一種新穎的經濟模式——溫州模式。世界500強是各級生產要素流動的主要載體,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加強與世界強的交流與合作對積極地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加大拓展國際市場的力度,促進溫州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對推進市場技術管理創新確實提高溫州民營企業國際化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說,希望通過這次對話,深入探討跨國公司與民營企業合作的模式途徑方法,進一步增強雙方的交流合作,實現供應合作,以積極的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微機帶來的嚴峻挑戰。
專家解析:化危機為機遇
世界創新研究院院長馬俊如從創新的角度談了一些他自己的觀點,馬俊如說,“創新發展是今后發展的趨勢”,“國際全球化經歷了三個過程,即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創新全球化,一時的金融危機不會改變這樣的發展總趨勢。”他認為,當前中國要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對此,他對低成本制造方面也提出幾點建議,他說,低成本制造是有需求的,因為世界經濟結構是混合型的,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混合型的,所以,這種需求是長期的存在的,當前,低成本制造吸引最熱烈的地方不是在中國、亞洲、也不是在東歐,而是在美國,他認為,這是今天戰略決策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美國賓夕法尼亞洲大學教授、著名創新專家丹尼斯·西蒙從工業設計創新以增加企業競爭力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在面對客戶群或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要想有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創新。“現在工業設計不僅越來越重要,而且所謂的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價值觀”,“中國也不能夠逃過全球化的競爭,溫州也是如此,要想在今后處于不敗之地,不僅要讓工業設計是全球化的,還要讓技術體系也是全球化的,必須創新并致力于消費者體驗的產業和服務,必須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國際知名度,必須建立和世界消費者溝通的關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制勝之道。”西蒙說。
“千萬不要抱現金為王的機會,每一次危機都會造就一批新的偉大企業或個人,這是一個新的商機的開始。”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李道認為,很多的投資變成了投機,而過度的投機又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過后將帶來一大批新的增長點。現在是投資投機的最好機遇,即使不在2008年度做,但最少要在2009年做,但他提醒大家,做意向投資擴張的機會,特別反對現金為王,要利用受傷的現金資金,做最有效的投資,為以后兩三年的復蘇做準備。
他說,現在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仍至走上去是個很好的機遇,現在國外很多企業的渠道、品牌,人才、技術,甚至其公司,在很便宜的條件下,便可以采取兼并或合作的方式獲得,千萬不要錯過這一良機。
經驗交流:練好內功 放眼未來
新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春潮以切身的經驗對這次金融危機談了他本人的一點感受,他說,企業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就應該扎扎實實地做企業,不要想搞資本運作,不要脫離企業的根本,只有苦練內功才有可能后繼進發。
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認為,傳統產業的發展有瓶頸,但是創新與合作不能有瓶頸。當前,管理、技術、人才,資金和觀念是困擾傳統產業發展的五大瓶頸,雖然眼下形勢緊迫,但總體上是機遇大于挑戰,所以,要充分利用當前的經濟發展轉型期,做好產業升級和長遠的行業規劃。
他說,面對當前的困局,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要用戰略的眼光看待發展,爭取突破當前的困局。他特別提道,早在2003年,當奧康跟國外的大品牌進行合作時,剛開始就有很多人反對,說他是引狼入室,但在合作五六年后,不但沒有引狼入室而且還學會了與狼共舞。
“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四屆,已經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與跨國企業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正如龍永圖秘書長所說那樣,舉辦民營企業和世界500強對話本身就是一個創舉,希望把這樣一種對話機制長期堅持下去,成為中國會展經濟當中一張名片,一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