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汽車及其相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已形成以整車制造為主,集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運輸,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等產業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汽車工業已成為鹽城的支柱產業。
鹽城汽車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不足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發展和資產重組,鹽城市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產品技術質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鹽城市區初步形成以東風悅達起亞為核心的汽車產業集群。目前,全市共有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61個。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185億元。另外,伴隨著整車和零部件生產的發展,汽車營銷,服務,修理、物流企業也在鹽城蓬勃發展,分別達到1294家,415家,375家和146家。
盡管鹽城汽車產業發展的勢頭非常強勁,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部分整車企業產能不足 汽車產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其規模效益明顯,只有達到或高于規模效益臨界值時,才能產生較好的規模效益,才能形成競爭優勢。目前,隨著第二工廠的順利投產,東風悅達起亞年生產能力已達到28萬輛,但距離轎車規模生產還有一定的差距。盡管中大客車具有生產1.5萬輛寬系列多品種中高檔大中型豪華客車的生產能力,但由于客車生產分散在各個下轄的中威客車公司,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上海中大光輝客車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雙層客車有限公司,鹽城本地客車生產能力目前只有3000多輛。總之,除東風悅達起亞外,其他汽車整車廠由于產能的限制,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帶動作用有限。
汽車配套產業鏈條短,封閉性強 目前,為東風悅達起亞配套的大小企業有142家,多為韓國獨資或中韓合資企業,而核心配套企業是26家韓資企業,中方企業只分到雨刷器,密封塑膠件,蓄電池等二三級配套的一杯羹。在鹽城市境內為東風悅達起亞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僅18家,其中,韓方獨資企業8家,其他中外合資企業2家。韓一模塑有限公司、摩比斯公司是為悅達汽車配套的投資額較大,銷售額較高的企業。鹽城市本地配套企業僅為6家。
本地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人才支撐 目前,鹽城市還沒有建立起具有自主開發能力的汽車研發體系,產品主要依賴國外或區外技術。鹽城轎車的發展主要通過與韓國現代合作來進行,轎車核心技術被韓方控制,中方公司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發言權有限。近幾年來,鹽城本地汽車集團——中大集團,雖有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旗下的中威客車銷售總量中,盡管90%以上都是最新研制的車型,但這些車型設計大多依靠外援——國家機械設計院,清華大學及武漢汽車工業大學等科研單位。目前鹽城市汽車制造業中高級管理人才不超過300人,高級汽車技術人才更是缺乏。
汽車配套產業和服務業專業化程度低規模小 鹽城市目前汽車商貿,汽車服務形式較傳統,專業性不夠強。除東風悅達起亞等少數4s店采用國際流行的銷售和服務方式外,其他均采用傳統的銷售和服務方式;伴隨汽車零部件銷售的同時,銷售商也銷售五金、食品及其它商品。另外,這些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空間布局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效益和空間聚集效益。
創建鹽城汽車產業科技園的背景和目的
當前,鹽城的汽車產業實際上走的是一條以引進為主和組裝為主的產業依附型發展道路。在短期內選擇此條路線,既可以迅速填平市場供求缺口,又可以借助外力很快提高國內汽車的產業技術水平。但是,從長遠看,中國不能靠“賣市場”發展本國汽車產業,永遠走引進一落后一再引進之路。應該走引進一消化一開發一自主創新的產業主導型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日本、韓國的經驗。日本汽車也是從引進模仿開始的,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成為世界汽車產量頭號大國。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汽車工業發展計劃,現在韓國擁有了自己的著名品牌汽車,汽車國產化率達到70~95%,汽車出口率也達到產量的1/3。
目前,中國尚未建立汽車產業科技園區。國外汽車產業創新機制隨著百年發展自然形成,但是中國的汽車產業創新分散,資源、技術、人才得不到有效整合。在有限的內外部資源條件下,我們不可能建立多個創新基地,但企業的技術中心只能局限于解決單個企業的技術問題,不利于實現國家或地方整體的創新戰略。因此,建立一個符合全社會利益的,滿足產業創新、產業升級,打造自主品牌的公共平臺,讓各類企業站在一個高水平的起點上進行創新,在汽車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歷史作用已成為必然。為此,國家已啟動國家汽車創新工程,就是圍繞中國汽車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由國務院直接領導組織的產,學、研大聯合,抓住汽車技術轉型換代的契機,依托已有的汽車技術基礎和高新技術優勢,通過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科學的組織管理,集成全球的科技力量和有效資源,協作攻關、重點突破,力圖在1~2個局部領域取得世界級的突破和創新,真正擁有汽車技術或產品的知識產權,以搶占新一代汽車技術的制高點,抓住新一輪世界汽車工業發展主動權。這是一項跨國界、跨部門、跨地區的世界科技大聯合、產業大聯合、技術大突破、產業大發展的系統工程。汽車產業是鹽城“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的第一主導產業,而且正在舉全市之力打造“鹽城汽車城”。抓住這一良好的機遇,在鹽城建立汽車產業科技綜合服務園區,是探索與國家汽車創新工程建設的有效結合點,是實現汽車科技創新基地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增強鹽城汽車這一主導產業的科技創新實力,而且對于汽車產業升級、延伸汽車產業鏈、拓展鹽城招商引資渠道,建設江蘇省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提升鹽城形象,都將起到積極的引領和中堅作用。
創建鹽城汽車產業科技園的思路和構架
創建汽車產業科技園,建立汽車產業創新基地是一個系統集成工程,在硬件的建設、軟件的設置上都牽涉到很多領域。結合鹽城實際,本人考慮汽車產業科技園創新基地的基本構架可以概括為“兩個核心、五大中心、四個平臺”,即圍繞建立汽車產業技術服務和市場評價兩大核心,建設汽車產業技術中心,汽車產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汽車產業工程技術培訓中心、汽車產業青少年科技中心、汽車產業消費者服務中心等五個中心,為汽車產業搭建汽車及零部件共性技術平臺、教育平臺、采購平臺、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平臺。
汽車產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包括建立現代化的汽車試驗場和現代化的基礎試驗研究設施,完備基本的基礎硬件設施條件,并在汽車產業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流通服務三大領域,與國內外重要汽車企業,如一汽、東風、上汽、豐田、通用,福特等建立技術中心聯盟。通過同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開展產學研結合,實施自主創新的技術研發活動。同時,加強同德國博世公司汽車技術中心等國外技術研究部門的戰略合作,實現中西合璧、洋為中用。
汽車產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該中心包括建設汽車博物館和展覽館等設施,通過定期開展同國內外汽車產業、產業相關單位的交流,學習借鑒汽車工業發達國家、特別是學習跨國公司對于品牌的創立、培養、宣傳、鞏固等方面的經驗,理解和把握地域文化,產品功能定位、消費文化,成為促進中外汽車文化交流、跟蹤汽車技術發展趨勢,引導汽車消費的國際化交流平臺。以此推進鹽城汽車產業明確正確的發展思路和先進科學的發展理念,為汽車工商企業及其他相關企業的發展戰略提供咨詢服務和指導。
汽車產業工程技術培訓中心 該中心載體是建設綜合性汽車研發教育基地——汽車技術學院,通過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整合研究實驗體系,構筑高水平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面向全行業工程科技能力建設,對廣大工程技術人員開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新標準,新思維,新概念等培訓活動,培養大量的創新型和技能型人才。邀請國內外著名的相關領域的專家就國內技術創新所急需的知識、信息、管理等進行授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在培訓中心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較完善的汽車培訓信息網絡。
汽車產業青少年科技中心 該中心以在建的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為載體,主要圍繞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培養儲備人才,同時借助青少年這個全社會都非常關心關注的群體,開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有利于汽車產業科學持續發展的汽車科普教育宣傳活動。聯系社會相關單位開展青少年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動,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汽車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例如全國、全省青少年車輛模型錦標賽,激發全社會尤其是汽車科技人才和青少年的創新活力,推動汽車科技進步,向社會傳播最新的汽車技術信息與動態。通過形式多樣的汽車知識競賽等活動,開展汽車知識科普,激發社會廣大人群對汽車產業的興趣。
汽車產業消費者服務中心 該中心以正在籌建的東方汽車文化廣場為載體,主要圍繞汽車的消費教育、消費指導、消費維權三個方面,開展汽車知識、道路交通,安全駕駛、汽車旅游、汽車運動等教育活動,推動和諧汽車社會建設。引導汽車消費文化,建立完善的市場評價體系,從消費者關心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問題入手,利用有資質的試驗隊伍,為消費者提供培訓、咨詢服務,讓顧客體驗管理、體驗營銷、體驗產品等。
建設鹽城汽車產業科技園的措施和建議
啟動決策程序,盡快開展科技園區建設調研籌備工作 在市汽車產業發展辦公室牽頭下,協調相關單位,組織專家對建立汽車產業科技園構想進行論證,開展深入細致的戰略研究。并盡快將其納入決策程序,盡快啟動園區建設籌備工作。
成立汽車產業科技園建設領導機構建議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成立汽車產業科技園領導機構,負責基地的規劃制定,用地、政策等重大事項的決策與協調。以市開發區為主體,組建汽車產業科技園項目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汽車產業科技園項目的開發和建設。
協調解決汽車產業科技園建設選址和用地以引進德國博世公司投資建設國際汽車試驗場和測試中心為契機,整合相關要素,在開發區東環路以東地區選擇合適地塊進行統籌規劃。據初步的估計,土地占用量應該在5000畝以上。同時,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為園區發展創造良好的硬環境。
組織制定項目實施規劃,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政府一旦作出決策,要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園區建設實施規劃,包括確定項目內容、建設目標、分步驟實施方案等。條件具備時,加快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采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 科技園區的運作,要推進多元投入機制,堅持走市場化的道路。從組織結構、資金的籌措,物業管理等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和管理,保證將來高效有序的正常運行。要實行各種支撐性的優惠政策,通過合資,合作,招商等多種方式,吸引有實力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咨詢機構等參與園區建設。
(作者為鹽城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