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體實力增強
新疆工業總體實力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提高。2007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達到1405億元,比1978年增長15.9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81億元,比1978年增長160.6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72.57。工業生產實現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原油產量2604萬噸,比1978年增長6.4倍:原油加工量1692萬噸,增長11倍;天然氣210億立方米,增長82.7倍;發電量404億千瓦小時,增長18倍;粗鋼446萬噸,增長52倍;水泥1537萬噸,增長18.7倍:成品糖64.9萬噸,增長30倍;乙烯23.9萬噸。2007年,工業增加值占新疆生產總值的39.9%,工業增長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6.7%,成為推動新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
支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目前已建成了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獨—克、烏魯木齊、吐—哈,南疆等4個石油煉制和加工基地。2007年,新疆原油產量居全國第三位,天然氣產量居全國第一,“西氣東輸”、中哈原油,烏蘭成品油、西部原油管道等相繼建成投產,新疆已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的主產區和21世紀國家重要的石油戰略基地。氯堿工業快速發展,到2010年,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的PVC和離子膜燒堿生產區之一;煤電煤化工產業快速推進,一批重點項目陸續開工,顯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批優勢礦產開發項目建成投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機電行業初步形成了輸變電裝備,可再生能源裝備,石化通用機械,汽車等行業,以特變電工、金風科技、新能源等為代表的一批技術創新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紡織行業生產能力穩步增長,棉紡生產規模達到350萬錠,居西部12省、市、自治區之首。輕工行業一批龍頭企業快速發展,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啤酒花顆粒、番茄醬及甜菜糖生產基地。建材行業全面發展,水泥制品,石灰、石材,玻璃鋼、建筑陶瓷、化學建材等九大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主導產品產能水泥近2000萬噸。有色行業產品產量迅速增長,2007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7.18萬噸,精鋁占有全國80%以上的市場。冶金行業目前已形成以寶鋼八鋼公司為骨干,其他鋼鐵企業配套,分工與合作,鐵、鋼、材協調發展的格局。電力行業快速發展,2007年末發電裝機873萬千瓦,實現220千伏電網全疆聯網,火、水、風電裝機比例為74:22:4。黃金行業發展后勁增強,黃金產量再次居全國重點產金省(區)行列。
園區建設有序開展,產業集中度提高
1992年,新疆成立了第一個開發區。2005年自治區召開新型工業化會議以后,新疆各地工業園區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07年底,全區經國務院和自治區兩級政府審批的工業園區(開發區)32個。自治區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36億元,入駐企業7808家,企業累計完成投資924億元。2007年,自治區工業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265億元,同比增長47%。工業園區日益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
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成效明顯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六大以來,自治區吸引神華,寶鋼、首鋼,中糧、新汶等一大批大企業大集團進駐新疆參與優勢資源開發。天業集團,有色集團等一批地方企業迅速做大做強。2007年末,全區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工業企業已達10戶。大企業大集團對新疆經濟發展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中小企業加快發展
2007年,工業領域中小企業數已達到38714個,比1978年增長9.4倍。工業增加值占全區的31.9%,從業人數占全區工業從業人數的69.3%。中小企業成為自治區繁榮城鄉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
企業技術進步步伐明顯加快
工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呈逐步加快趨勢。2007年,工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32億元,比1978年增長141.8倍。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610億元。以中泰化學36萬噸聚氯乙烯和30萬噸離子膜燒堿,八鋼板帶熱軋及高爐建設等為代表的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技術創新成效顯著。組織實施了一批自治區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和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產學研聯合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舉辦了2006年、2008年新疆產學研展洽會。截至2007年末,新疆企業建立技術中心87家,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7家,建立了40個產學研聯合開發示范基地。特變電工、新疆眾和、金風科技、新能源、馳達電器等一批企業依靠技術創新走上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
循環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工作有了良好開端
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不斷強化。近年來,新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目前,自治區已有1個城市、1個園區,3家企業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范圍。
萬元GDP能耗呈逐步下降趨勢。2007年,新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由1995年的3.35噸標準煤,下降到的2.03噸標準煤,對新疆典型的重化工業結構來說,成績來之不易。重點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不斷下降。
能源消費結構趨于優化。2006年,新疆煤炭消費比重由1 978年的72.5%下降到56.7%,水電、風電由2.6%增長到4.3%,天然氣由3.4%增長到14.3%。
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近年來,新疆加強尾礦、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礦產資源回采率不斷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的利用范圍日益擴大,2005年,綜合利用率已達到50%左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高。
節能執法監察、檢測能力不斷增強,節能服務機構檢測范圍逐步擴大。重點用能企業能源管理狀況及用能水平不斷提高。
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提高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中共十六大以來,新疆商貿流通業積極推進流通現代化進程,流通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2007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8億元,比1978年增長37.7倍,年均增長13.4%。以流通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吸納就業人員294萬人,占社會就業人數的35.4%。
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商品市場供給充裕,消費需求旺盛,物價保持穩定,徹底改變了1978年以前商品物資供應短缺的狀況,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流通現代化進程穩步推進。以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營銷方式發展迅猛。物流配送業逐步興起。流通領域科技含量和流通效率不斷提高。流通業對內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家樂福,百盛、王府井、國美,蘇寧等一批知名企業紛紛落戶新疆。
國有流通企業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7年底,流通領域國企改制面達98%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流通行業的主體,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4%以上。
商品市場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商品市場發展較快,多層次的市場體系初步形成,華凌綜合市場,國際商貿城,邊疆賓館,北園春批發市場等一批重點市場對全區及周邊國家經濟已具有一定的影響。農村市場日趨活躍,農家店、配送中心等連鎖網點已覆蓋全區92%的縣(市)、86%的鄉鎮和50%的行政村。市場運行監測指標體系初步建立。畜禽進點屠宰率達到98%。肉,糖等國家重要商品儲備任務落實完成,調控市場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交通運輸規模迅速擴大,運輸保障能力增強
改革開放30年來,新疆交通運輸業發展迅猛,全區已初步形成以公路運輸為主要方式,鐵路運輸為主骨架,民航和管道運輸相配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公路方面,初步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輻射地州市、東聯兄弟省市,西出周邊國家的公路交通網。截至2007年底,全區通車里程達14.5萬公里,比1978年增長5倍。
鐵路方面,運輸線路不斷延伸、線路質量逐步改善。南疆線抵達喀什市。蘭新線東段建成復線,西段實現與哈薩克斯坦接軌。2007年,精伊霍鐵路、奎北鐵路、吐庫二線、烏精復線、烏準鐵路相繼開工建設。截至2007年底,鐵路營運里程2925公里,比197B年增長1.8倍。
民航方面,全區已有14個民用運輸機場和1個通用機場,開通國內外航線141條,通航里程16萬公里,比1978年增長33.5倍。
管道方面,全區油氣管線總里程已達6793公里,比1978年增長14.3倍。
經貿事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國防科技工業在基礎項目和軍品配套上實現突破,逐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格局。民爆行業科技含量和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基本滿足了新疆經濟建設的需求。經貿培訓工作初步形成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教育與服務體系,為新疆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了各類技能型人才。行業協會不斷發展壯大,經貿系統主管的行業協會共有65個。經貿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黨風廉政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有效地保證了經貿工作各項任務的完成,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新疆經貿工作展望
今后一個時期,新疆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共十七大,國務院32號文件及自治區黨委七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緊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堅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與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兩輪驅動”,共同發展,加快技術進步,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努力建設全國石油天然氣開采和加工基地、煤炭開發儲備和煤層氣開發利用基地、國家其他急需礦產資源開采及加工基地、優勢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以及依托內地面向周邊國家乃至歐洲的出口商品基地,促進新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10年,新疆將實現工業增加值2200億元,年均增長1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第二產業所占比重達到50%以上);工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1400億元,確保年均增長20%以上;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實現預期目標。
201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000億元,年均增長17%:工業領域固定資產投資2100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11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2020年,新疆將基本實現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