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企業自主創新對國家發展戰略和企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重要性,需要信息和知識的支撐,分析我國企業圖書館目前狀況,借鑒當前發展數字圖書館的經驗和優勢,闡述了發展企業數字圖書館促進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自主創新;數字圖書館;信息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09)02-0182-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igital Library
Promo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Jiang Dongyun
(Library,Heilongjiang Communist School,Hae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needed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This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nterprise digital library,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advantages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elaborated the new innovation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digital library promo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Key words〕independent innovation;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第一條就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指出: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信息…等產業[1]。為此,研究企業圖書館發揮作用,探討發展企業數字圖書館促進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1 企業自主創新
1.1 企業自主創新是國家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近百年世界產業發展史可知,世界上對經濟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技術幾乎全部來自企業。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只有千千萬萬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國家整體創新能力得到增強。世界科技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特別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依靠自主創新[2]。
1.2 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
一是技術研究開發的創新主體。企業有直接面向市場的先天優勢,具有對市場需求了解和反應的靈敏機制,能及時掌握市場的需求信息,主動地組織各種相關的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研究開發符合市場需要的新技術、新工藝;二是自主創新成果的受益主體。企業自主創新成果一旦被市場所接受,將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產品,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和新的競爭優勢,并依靠科技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自主創新風險的承擔主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工藝創新具有不確定性,是一種具有較大風險的市場行為,創新風險一旦出現,所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就主要由企業來承擔[3]。
1.3 整合利用信息資源是實現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一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催化劑。企業必須全面創新,不斷進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進而實現組織價值和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二是企業組織自主創新生命活力的源泉。知識與信息正作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決定著組織未來的命運,企業作為一個人機共同構成的開放系統,只有不斷地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才能適應環境,保持自主創新活力;三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撐。在當今信息和知識時代,企業的技術創新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狀況及發展趨勢,經過企業的利用、整合和消化,實現知識上的飛躍,才能實現技術上的創新,信息、知識、智力要素對企業技術創新起決定性作用[4]。
2 我國企業圖書館狀況
2.1 企業圖書館現狀
企業圖書館一直參照公共圖書館的模式進行運作,費用由企業撥款,最后計入企業成本,不考慮效益、價值等問題。雖然,有一些經濟效益較好的大中型企業,為了打造企業文化、加強企業管理、提高職工素質等原因,建立了企業內部的圖書館。有一些企業家及領導者把企業圖書館視為“知識源泉”、“智力資源”、“智囊團”等,肯于投資和建設。但是,這樣的單位與全國企業總數相比較占比例太少,平均2.5萬個企業才有一個圖書情報館(室)。據不完全統計,我國90%以上的企業尚沒有建立自己的競爭情報系統。長期以來,企業圖書館一直被認為是光花錢,不創造效益的地方,一直停留在日常的以實物為主的管理,管理水平落后,不能適應科研生產對信息的需求[5]。
2.2 企業圖書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思想問題。直接受到企業經營業績的制約,還受到企業決策層的認同與否的制約;二是目標問題。多數企業方向仍然是以提高企業員工思想、文化、科技素質等為主要目標的[6];三是服務問題。服務內容主要是向職工提供圖書、報刊及原始文獻,以收藏、保存和借閱為主,處于淺層次服務[7];四是機構問題。許多大中型企業中,圖書館、情報信息部門、資料室都進行分設,分別管理、獨立運行、分工明確,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不利于集中和專項開展資料、情報、信息的服務。
2.3 企業圖書館的研究
國外對企業圖書館方面的研究較少。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家都將發展競爭情報作為其經濟發展戰略之一,世界500強企業中95%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競爭情報體系[8]。國內對發展企業數字圖書館促進企業自主創新方面,缺少有針對性的研究。目前,國內對企業圖書館研究主要有以下觀點。一是創新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知識源泉[5];二是在創建新型企業中應發揮作用[9];三是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10];四是網絡環境下提供信息服務[11]。
3 我國數字圖書館發展狀況
大多數是對公共和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研究,很少研究企業數字圖書館。1997年,“中國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項目”由文化部向國家計委立項,由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6家公共圖書館參與,該項目的實施標志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開始。經過十年的建設,我國已開通了中國公用互聯網(CHINA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科技信息網(CTNET)、金橋網(CHINACBN)、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等網絡,并形成中科院圖書館系統的百所網,這些網絡外連國際互聯網,內聯全國主要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科技信息機構,網絡的末端已由機構、企業延伸至家庭、個人,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連接世界的高速信息網絡環境。但是,我國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尚處在初期階段,其研究內容基本還停留在館藏文獻數字化、數字資源庫的開發階段[12]。
4 發展企業數字圖書館策略
4.1 更新認識
思想和觀念到位,工作才能做到位,所以首先要更新認識。一是企業領導人的認識。企業職工利用圖書館蘊藏的豐富文獻資源,可以提高自己獲取知識、吸收知識、交流信息的能力,科研人員利用現代化服務手段,提高篩選、辨別、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圖書館成為他們賴以創新的基地。企業領導人必需改變觀念,在注重生產、科研、管理和創新的同時,注重企業圖書館的建設,特別是企業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給予經費、人員、設備保障,使圖書館在企業信息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13];二是企業圖書館員的認識。傳統的企業圖書館服務和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圖書館不僅是各種媒體文獻信息的收藏場所,更是信息中介、處理和評價中心。把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服務上,向企業員工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信息,向網絡化信息服務的新信息資源觀、新用戶觀和新服務觀轉變。同時,積極同員工進行交流,掌握需求的第一手資料,有效實施服務[14]。如寶鋼領導人非常重視圖書館建設,每年投入100余萬元用于購買書報刊等文獻資源并建立了企業信息系統,支持并服務于企業商務活動全過程;三是社會上的認識。加強宣傳和引導,轉變社會上對企業圖書館的傳統觀念。企業圖書館對企業技術創新及發展更具有針對性和適時性,是社會整個圖書館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與現代圖書館實現同步發展,需要社會各界人士都來關心、關注和支持。
4.2 加快企業數字圖書館建設
一是圖書、情報、資料方面的整合。現代企業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企業圖書館”,而是為企業提供資料、情報、信息和知識全方位、立體和虛擬的集成。將企業的圖書館、情報信息部門、資料室機構、人員、設施以及資料、情報、信息和知識等方面,進行合一和整合,以集中地、綜合地、高效地發揮其作用;二是加強企業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現代化的企業圖書館開展服務,要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做技術支持。對信息的開發、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需要利用先進的計算機來輔助完成,并要具備先進快速的網絡通訊手段,實現服務者與用戶間的信息交流和信息發送,先進完善的網絡、設備是更好地開展服務工作的技術保障和必要條件;三是構建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信息知識資源體系。(1)建立網絡平臺。構建能廣泛共享的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形成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標準、學位論文的數字資源,在異構跨庫統一檢索平臺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數據庫的統一管理。(2)建立企業專題數據庫。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依據系統性、科學性的原則,突出重點,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建立與企業技術密切相關的、具有特色的專題數據信息總匯[11]。(3)將館藏中原有的印刷型文獻資料數字化。根據館藏基礎、特點、分類、服務對象等實際,有目的、有系統、有分工地將必要的館藏印刷型文獻資料數字化,提高在企業內部易用性和共享性。(4)信息開發和加工。對網絡信息進行綜合開發,二次、三次深度加工和組織,使大量無序信息轉變為有序、可利用的、具有針對性的信息資源[12]。四是開展專題和層次化參考咨詢服務。通過科學方法和利用專門知識,從研究的角度進行,具有主動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為企業科技項目和領導決策提供全面、優質、快速、方便的服務。并針對不同群體、用途和范圍的咨詢需求,分層次和類別,提供方便的、個人的、適時的、系統的、高智能的、解決問題的服務。五是加強知識管理。(1)挖掘蘊藏于顯性信息中的隱性知識。采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智能化聚類,從網絡上和各類數據庫中,得到專業細化、專向課題、相關學科、成果評價和核心內容的信息或知識,提煉出能夠明確表達一個知識內容的知識元,形成相互印證、相互關聯的、內容廣泛的網絡化知識元,系統地開發個性化知識集成為專業知識,為企業所用。(2)挖掘隱性知識并顯性化。建立一種機制,針對存在于企業員工大腦中的、潛在的經驗、技能、技巧等方面的隱性知識,致力于挖掘、獲取、轉化和儲存。特別是進行技術創新的企業具有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掌握豐富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挖掘這些隱性知識尤為重要。
4.3 構建企業知識網絡
企業知識網絡(Enterprise Knowledge Networks)是一種獲取、共享嵌入在企業內外社會網絡中的知識資源,以創造新知識為目的的網絡。一是明確目標。企業知識網絡的建立要符合企業知識管理的人本化戰略,有利于企業知識管理工作的展開和進行,要符合企業整體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需要,融入到企業的總體戰略中去;二是建立核心層。由一些熱心于推動企業知識交流和共享的少數人組成,相互信任,目標明確一致,并有廣泛的聯系,通過其擁有的各種網絡聯系獲取、共享核心層以外的知識資源。知識活動家協調和優化企業知識網絡的合理配置,調動成員的興趣和積極性,有利地推動知識在網絡中交流、分享與創造;三是鼓勵外部參與。積極地鼓勵企業內其他網絡聯系和企業外部網絡聯系(與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客戶、供應商、競爭對手等)的共同參與,整合相應的知識資源和網絡聯系,共同構筑企業整體的知識網絡;四是協調正式與非正式的網絡聯系。協調和整合企業內外各種不同的正式與非正式的網絡聯系,使其在企業的知識獲取、共享和創造過程中發揮整體效用[15]。
4.4 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竟相迸發、各方面人才大量涌現。企業圖書館的服務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需要,館員的知識結構、業務水平決定著工作開展的深度與廣度,就必須建立一支思想解放、業務精通、技術過硬、勇于創新和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圖書館人才隊伍。一是營造鼓勵人才創新的環境和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和鼓勵人才創新[16];二是調整館員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掌握圖書館學,還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和數字等技術,特別是具有信息技術及相關學科知識相結合復合型的人才;三是加強企業圖書館員的培訓。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在職人員進行在崗培訓、上崗培訓、轉崗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四是注重人才引進。確定目標,制定計劃,引進需要并在短期內難以培養出的、具有相關學科技術知識的人才,快速提高企業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水平[17]。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粟國敏.我國企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6,(11):13-15.
[3]王紅珠.關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思考[J].企業經濟,2007,(1):18-20.
[4]劉玉江.整合利用信息資源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5):82-83.
[5]楊慈田,等.圖書館是創新管理與人力資源開發的知識源泉[J].技術經濟,2002,(9):34-35.
[6]范桂梅,汲迎紅.企業圖書館的問題與對策[J].包鋼科技,2006,(6):90-92.
[7]趙桂娟.網絡環境下企業圖書館的發展方向[J].寧夏電力,2007,(4):57-59.
[8]楊蜀.我國企業競爭情報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情報探索,2005,(1):79-81.
[9]吳琳琳.論圖書館在創建新型企業中應發揮的作用[J].山西焦煤科技,2005,(5):5-6.
[10]朱保英.關于企業圖書館與企業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3,(1):63-65.
[11]張紅海.網絡環境下企業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策略[J].冶金信息導刊,2006,(6):33-34.
[12]李梅.淺談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建設[J].貴圖學刊,2006,(1):51-52.
[13]楊慧,范桂梅.圖書館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J].包鋼科技,2007,(5):96-98.
[14]晏敏.企業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J].職業時空,2007,(19):21.
[15]馬德輝,包昌火.論企業知識網絡能力的培育[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1):65-69.
[16]董慕生.試論企業情報管理及創新途徑[J].企業經濟,2006,(8):49-51.
[17]何承奮.對集團企業圖書館盲區的思考[J].甘肅科技,2004,(1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