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中美聯合聲明》中的關鍵突破,有待執行
11月17日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在廣泛領域里達成了高度的共識,這是多年未見甚至未料的。
《中美聯合聲明》的一個重要特點,不是其篇幅,而是它超過100處的“雙方認為”、“雙方重申”、“雙方強調”,這體現出中美兩國在一系列涉及雙邊、地區和全球重大問題上的共識和共同利益。
在中美雙邊關系領域內,《中美聯合聲明》首先強調了兩國領導人保持密切交往對確保中美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至關重要性,也高度評價了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的重要作用,強調各國及各國人民都有權選擇自身發展道路,各國應相互尊重對方對于發展模式的選擇。
中美雙方還特別表示,將采取具體措施推進兩軍關系持續、可靠地向前發展,以便加強雙方開展務實合作的能力,增進對彼此意圖和國際安全環境的理解。這是雙邊關系中的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在肯定已有雙邊關系的基礎上,《中美聯合聲明》專辟一章“建立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這也是歷史性的進展。
中美雙方一致認為,培育和深化雙邊戰略互信對新時期中美關系發展至關重要,重申致力于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并將采取切實行動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而在小布什時期,他對中美關系的定位始終不愿使用“戰略”、“伙伴”等詞匯。
具體地說,雙方不但重申1998年6月27日作出的關于不把各自控制下的戰略核武器瞄準對方的承諾,而且認為兩國在推動和平利用外空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同意采取步驟加強外空安全,同意通過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兩軍交往等渠道就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意通過現有磋商和對話渠道,根據國際法準則,在相互尊重管轄權和利益的基礎上妥善處理軍事安全和海上安全問題。
對這種戰略互信的認知,是確保兩國進一步加強協調與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有效舉措。
在最為敏感的臺灣問題上,《中美聯合聲明》重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系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雙方均不支持任何勢力破壞這一原則的任何行動。
特別應看到的是,美國方面明確表示了歡迎臺灣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系。這不但對臺灣各界,即使是對中國大陸的觀察家和研究者來說,也是很大的震動。
實際上,今天的中美關系已經大大超出了狹義的“雙邊關系”。正因為如此,在《中美聯合聲明》中,專門有一部分談“經濟合作和全球復蘇”,另外一部分談“地區及全球性挑戰”,體現出雙方在從如何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全球經濟實現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并致力于共同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到朝鮮半島無核化、伊朗核問題、南亞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再到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共同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最終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等當今重大的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共同利益或合作空間。
僅就經濟合作和全球復蘇而言,雙方注意到了彼此強有力和及時的措施,有助于遏制全球產出下降和穩定金融市場。雙方同意延續現有舉措以確保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體系。《中美聯合聲明》明確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溝通與信息交流,共同努力采取調整國內需求和相關價格的政策,促進更加可持續和平衡的貿易與增長。這實際上強調了中美在這個領域中的合作對于全球經濟復蘇的意義。
小布什八年來里外抱怨,除了伊拉克戰爭外,就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一意孤行。奧巴馬上來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要在這個問題上與廣大國家和地區協調一致。
應該注意到,在《中美聯合聲明》中中美雙方的三個“相信”:雙方相信,應對氣候變化應該尊重發展中國家把經濟和社會發展作為優先事項,相信向低碳經濟轉型是促進所有國家經濟持續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同時相信,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的基礎上,達成的成果應包括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和發展中國家的國內適當減緩行動。
在此基礎上,中美決心根據各自國情采取重要減緩行動,并認識到兩國在促成加強世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可持續成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體現了兩國在全球挑戰上的共識,這將是全世界樂見的。
當然,老話說“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奧巴馬畢竟執政還不到一年,今后中美兩國如何像胡錦濤所說的那樣,本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雙贏的精神,發展中美兩國長期友好合作,包括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處理在人權領域存在的分歧,使中美關系朝著積極合作的方向發展。
這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需要時間和智慧,需要兩國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