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家與投資家的區別就在于:資本家讓企業幫助其賺錢,而不是讓股市幫他賺錢。
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50年前在自己家鄉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小鎮,認識了一位比自己年長6歲的律師,正是這位一見如故的律師,讓巴菲特此后不辭辛苦地通過幾個小時的電話,說服他放棄了自己心愛的律師事務所生意,轉成一名專職投資家。
巴菲特的眼光果然獨到,這位34歲才轉行做專業投資的人,在隨后的歲月里,與巴菲特一起,把他們共同的合伙公司辦成全球最著名的投資機構——伯克希爾 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 INC. 下稱伯克希爾)。
50年過去了,巴菲特與這名律師都成為億萬富豪,而與巴菲特不同的是,這位昔日的律師更被譽為最有智慧的資本家。
他就是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
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珍妮特洛爾的新著《查理芒格傳》,為我們全面展示了芒格的故事。這本傳記讓我們懂得了巴菲特兒子所言的真諦:我爸爸是我所知道的第二個最聰明的人,誰是第一呢?查理芒格。
現年85歲的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1948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哈佛大學法學院,后直接進入加州法院當了一名律師,并開始投資于證券以及聯合朋友和客戶進行商業活動。
在學習和工作中,芒格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要為人類作出貢獻,就一定要變得富有,而要真正地富有,一個人必須建立自己的企業。”
芒格此后開始涉足房地產投資,并在名為“自治社區工程”的項目中賺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美元。
隨后經歷的一次成功并購,使芒格漸漸意識到收購高品質企業的巨大獲利空間,“一家資質良好的企業與一家茍延殘喘的企業的區別在于,前者一個接一個地輕松作出決定,后者則每每遭遇痛苦抉擇。”
當芒格在商業上越來越有經驗的時候,他發現運用小卻實用的方法來規避風險。在之后的多年,芒格把他的投資方法總結為成功哲學:紀律、耐心、果斷。
芒格認為,深刻理解怎樣變成一個卓越的投資者,有助于成為一個更好的經營者,他認為,許多IQ很高的人卻是糟糕的投資者,原因是他們的品性缺陷。而優秀的品性比大腦更重要,你必須嚴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緒,你需要鎮定、自律,對損失與不幸淡然處之,同樣地也不能被狂喜沖昏頭腦。
和巴菲特一樣,芒格沒有繼承到任何遺產。他的財富純粹來自于他的自身意志力和天生的商業才干。從1978年起,芒格擔任伯克希爾公司的副主席。他同時也是加利福尼亞發行量最大的法律報業集團——每日新聞集團以及伯克希爾持股80%的威斯科金融公司的領導。此外,芒格在洛杉磯孜孜不倦地堅持著慈善事業。當他的形象出現在1996年《福布斯》雜志的封面時,大眾們開始意識到芒格已經不僅僅是伯克希爾年度大會上巴菲特的搭檔了。
然而,律師出身的芒格更懂得低調做事。作為全美最難以捉摸、引人興趣而且獨立的商業領袖,已經76歲的芒格說他的目標是讓自己的財富恰好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單的水準之下,這樣他就能避開聚光燈。
巴菲特與芒格這對黃金搭檔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在40年里,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1.4%,與此同時,價值投資的理念也被發揚光大。
巴菲特這樣評價芒格:“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當代證券投資學鼻祖,巴菲特的老師)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芒格也承認他們共同的價值取向。“我們都討厭那種不假思索的承諾,我們需要時間坐下來認真思考,閱讀相關資料,這一點與這個行當中的大多數人不同。我們喜歡這種‘怪癖’,事實上它帶來了可觀的回報。”
常互通電話徹夜分析商討投資機會,成了這對珠聯璧合的合作伙伴的溝通方式。芒格把商業法律的視角帶到了投資這一金融領域,發現內在規律,這使得他們能比常人更迅速準確地分析和評價任何一樁買賣。芒格認為很多時候當別人逐漸喪失理智時,成為一個理性投資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會把450億美元隨便撂在那兒,但你必須能判斷出那個高科技股票直躥云霄的癲狂時刻并控制自己遠離。你掙不到任何錢,但卻可能幸免于滅頂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