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所有的人都關心,到底還有多少實習生正站在人命關天的手術臺前
熊卓為教授的非正常死亡,毋庸置疑地在全體普通人的心里投下了陰影。
人們為什么要走進醫院?那全是因為擔心健康和生命有可能受到損害而產生了恐懼。人們是為了克服疾病帶來的恐懼而進醫院的,他們來到醫院是迫不得已,他們絕對不要在這里再增加自己的恐懼。
為什么不能允許正在學習的,尚未成熟的實習醫生們給病人開刀動手術?那也是因為病人對此感到害怕,就像是害怕一個年齡尚不到16歲人拿到駕駛執照一樣。所有的人都不能夠故意地增加他人的恐懼,人們不能也不應該放縱這種不道德的行為。
現在,這起案件還處于司法進程當中,我們的記者報道了相關的情況,三位實習醫生多達百次以上的簽名證明了他們確實超越了法律規定的權限。
但是,簽名這個事實只是對于訴訟至關重要,卻不是治死人命的直接原因。在醫院我們經常可以見到有資格的醫生甚至是經驗豐富的醫師因為疏忽大意或者極端不負責,缺乏基本的愛人之心而導致發生嚴重的醫療事故。
我們甚至愿意善意地想象,這三位實習醫生其實比一般醫生更有愛心,尤其是比那些每天處于極度的疲乏狀態下的感情麻木的醫生更有愛心,他們對熊卓為教授更尊重,對于難得的親自站上手術臺的機會更加珍惜,工作更加認真負責,但終究因為缺少必要的經驗而沒有預測到手術后可能產生的并發癥會害了老師的性命。報道中提到,于崢嶸在記者會上哭了。
可是,如果我們相信了這樣想象,認定這一起導致一個寶貴的生命像閃電一般逝去的醫療事故是一個不存在惡意的錯誤的話,那么,我們內心里的那種原始的憤怒又應該向誰去發?我們因為“不知情”而產生的恐懼又要如何消除呢?
難道不是嗎?假如我們可以預測到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可能發生,但卻始終不能對它有所了解的話,我們會怎么樣?不可預測的恐懼是最恐懼的。這就是這起民事訴訟案件為什么可以成為一個事件的原因!
人們其實是擔心自己會有和熊教授一樣的遭遇。現在所有的人都關心,到底還有多少實習生正站在人命關天的手術臺。有多少實習醫生憑借著他們幼稚的學識和少得可憐的經驗給風燭殘年的老人和弱不禁風的孩童開出了藥方!而這些藥方當中又埋藏了多少錯誤!
所以,導致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包括諸多方面——應該被判為有罪。
第一是負有職責的帶教醫生允許、默許甚至指令實習生替代自己。第二是醫院行政管理系統對于違法的行為視而不見。第三是醫療行政監督機關不能忠于職守,履行監督檢查之責。第四,相關利益共同方借助壟斷性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于違法行為肆意遮掩、回避、強詞奪理地進行欺騙性解釋。使得這樣的情況仍然在其他地方得以繼續。第五是以“歷史形成”這一原因為根據地,將人為的錯誤推理成為一種客觀存在,從而將可以立即著手改正的錯誤轉化為一種遙遠的未來。第六是造成當下中國醫療資源極度緊張,合格醫生數量嚴重不足的一些個根本原因,比如體制問題,投入問題和保持壟斷,以及不以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為動機進行改革的消極態度。
如果我們現在要認真談談體制問題的話,那就等于開鑿了一條語言之河,文章將無窮盡。如果我們不談,而它又是無處不在的問題之母,想要繞開,裝傻充愣永遠于事無補。不解決制度問題,問題將層出不窮。萬般無奈之下,我們只能承認醫療改革尚未成功,只能希望有大智慧大能力者奮力跳出歷史和利益的羈絆,為中國人的疾病救治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來,不單止于醫療,中國還有另外幾大難題,局面大體也如此。
至于那些渴望早日成為正式的醫生,胸懷濟世救人之大愛的實習醫生們,他們以為出于這樣一種偉大的善良的動機而隱瞞自己的身份是正常的,在滿懷痛苦的病者面前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經驗老道、信心十足的正式醫師的樣子,單就這一點來說就不可原諒。他們至少應該把寫有“實習醫生”四個字的名牌掛在胸前。
所有的人,無論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他都應該光明磊落地行事。
說到底,人們對于這類事件的高度關注還是來源于對自己命運的關心。聽到好的事情,人們就希望自己也可以效仿,看到壞的事情,人們就想辦法避讓,這就是人生的自然之道。
如果一個人知道壞的事情會造成痛苦,但卻不知道怎樣躲避,除卻嚴重的焦慮之外,人不可能有其他的反應。這也是自然之道。
怎么辦呢?難道還要我們等著將來在方便的時候去問問有經驗的熊卓為教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