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專題報道 輿論影響力
新聞專題報道,是指傳媒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和版塊里,運用廣視角、大容量、深層次、多手法的報道形式,對某一新聞事件或某一特殊人物或某一現象或某一問題進行的專門的揭示或研究報道。專題報道沖擊力大,社會效果明顯,能放大突發新聞的輿論影響力。有關自然災害的專題報道屬于突發性專題報道。
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與安徽日報農村版報社合作在《安徽日報農村版》開辟“安徽信合”專刊,該專刊定位是信用社對農村宣傳的重要陣地,是農村居民了解信用社的窗口。近年來,作為專刊編輯,我針對近兩年發生的洪災、地震、雪災等自然災害進行了一系列專題策劃,報道安徽省各信用社積極參與救災,在幫助老百姓抗災救災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樹立了信用社良好的社會形象。
2007年入梅以后,安徽境內出現多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發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水災。洪災對各級政府是個考驗,對媒體也是一個考驗。“信合專刊”對全省信用社系統抗洪救災做出了一系列精彩專題報道。
面對洪災,我省農村信用社員工按照省農村信用聯社要求,積極抗洪救災,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生產。作為信合專刊如何將我省信合人抗洪救災展現在世人面前,如何將省聯社救災的指導及時傳達下去,如何引導各地信合人積極開展下一步的救災工作,成為專刊的重要職責。
我在去淮南組稿過程中,親歷了淮南地區的暴雨,并了解到潘集聯社、鳳臺聯社等信合員工奮戰在抗洪一線,有許多可供報道的新聞事件。為集中宣傳農信社員工抗洪救災的感人事跡,7月13日,“安徽信合”專刊推出了以《奮起抗災保安全 信貸服務不中斷》為通欄標題的專題報道。
《確保聯社員工財產安全 奪取防汛救災全面勝利》和《省聯社發出防汛減災緊急通知》兩篇稿件,及時傳達了省農村信用聯社的抗洪救災指導意見,報道省社領導親臨一線指導抗災情況。更多的版面著筆于一線員工抗災救災的鮮活故事。如:鳳臺縣李沖信用社進水,鳳臺聯社員工不顧危險,搶救信用社財產,當東西搬運、整理好了,卻被困水中,最后只得聯系到大鏟車,坐在大鏟車兜里撤離。7月6日夜,利辛境內下暴雨,丹鳳信用社進水,由于雷擊導致供電線路毀壞,職工在黑夜里,一盆一盆地將進入營業廳的水舀出去。為災民及時提供貸款服務體現出信用社的神圣職責:霍邱及時出臺政策,救災貸款優先解決;石臺縣莘田鄉信用社成立支農抗災小組,該小組活躍在田間地頭,及時解決受災群眾貸款;泗縣禁止催收災民貸款。各地信用社在做好自救、為災民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還積極響應省聯社和當地政府號召投入到所在地的抗洪救災中,懷遠聯社派了240名員工上堤防汛。專題報道中既有言簡意賅的短消息,也有生動活潑的現場新聞。版面圖文并茂、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農信社人舍小家顧大家、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精神風貌。
見報當天,專題報道得到省聯社領導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領導肯定。他們要求盡快將專刊送到災區,送到災民手中,以發揮專刊的指導作用。隨后報社積極和郵局聯系,采取特事特辦的方式,報紙于當日及時送到沿淮災區讀者手中。7月15日,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在阜陽市抗洪一線看到了報道,在該專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省農村信用聯社主動服務大局,投入抗洪救災,多方支援受災群眾恢復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要求各部門都要行動起來,努力奪取抗洪救災的勝利。隨后,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于7月16日專門制作一期《省農村信用聯社積極做好防汛抗洪金融服務工作》快報,專題報道我省農信社系統抗洪減災情況,肯定了農信社在抗洪救災中所作出的成績。
專題報道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有效地指導并促進了災區聯社進一步開展救災活動。災情還在繼續,抗災還在進行,為此7月17日,專刊以“眾志成城 抗洪救災”欄標,繼續拿出一個版面集中報道。8月3日,專刊以“社民同心 患難與共 重建家園”為欄標,集中報道了各地農村金融機構幫助災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情況。
2008年初的雪災發生后,信用社職工積極投入到抗雪救災中,為了保證營業網點現金供應,部分信用社肩挑背扛現金步行數天到達深山網點,有的積極發放貸款,保證春節前后受災群眾過上個安穩年。對此,信合專刊集中版面進行了報道。
去年5月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信用社職工積極踴躍捐款捐物,獻血。專刊也集中版面進行了報道。
抗洪救災專題報道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專題選題準確,抓住了新聞價值中的重要性特征。洪災、雪災、地震災害這些突發性新聞事件,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是政府和百姓關心的、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專題緊扣農信社自救和幫助群眾減災這一主題,展開報道。其次,策劃及時,抓住了新聞價值中時新性特征。隨著災情的發展,專刊及時發現新聞,及時組稿,并策劃提煉主題,及時報道。第三,稿件集中,強化報道主題。專題報道,大版面、大標題,消息、通訊、特寫并用,圖文并茂,形成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放大”突發新聞輿論影響力。■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農村版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