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使人終身受益,文化能使人的道德更加高尚,藝術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精彩。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蘊,校園有了藝術,就有了靈動的精神升華。近幾年,筆者所在的學校在實施藝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大力度,擴張其內涵。在抓好文化課基礎學習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并注意遴選藝術苗子,組建藝術特色班,在多年積累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藝術見長的辦學特色。
一、更新觀念,健全藝術教育領導體系
學校通過反復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對“美育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促進智力的開發”認真思考,確立了“四個有”的藝術教育目標:“環境有藝術風格,校園有藝術特色,教師有藝術品位、學生有藝術情趣”。經常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和《江蘇省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解讀新課程理念,制訂《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并形成了一系列觀念新、措施實、機制活的舉措,如建立藝術教育管理和獎勵機制、藝術教師學習培訓機制、藝術教育專項資金保障等制度,并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全校師生明確藝術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從而讓全體教師關注藝術教育,支持學校藝術活動,在各科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培養熱愛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釋放他們的創造潛能。
1、構建管理網絡
學校專門成立了藝術中心,下設兩個教研組,構建了由“分管校長——教科主任——教研組長”分工協作的管理網絡。藝術中心在分管校長的領導下全面負責學校涉及藝術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工作,如計劃制定、課程設置、活動的開展、期末考評、學生的專業輔導及志愿填報等。
2、制定師生規范
學校結合新課程理念,提出“學校先管理再教育,教師先育人再教書,學生先做人再讀書”。學校提出藝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更應以自身較高的藝術素養來教育好每一位學生;同時要求全體教師注重自身的行為禮儀的養成,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做到言語文明、不說粗話;舉止大方,不體罰學生,行為優雅,穿著得體,以自身的形象感染學生。對學生從坐姿、聽課、行走、課外活動文明禮儀等各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培養自身的藝術氣質;并要求學生遵守學校日常文明規范:高一新生被明確要求做個文明學生,入校先進行一次宣誓儀式;高二舉行成人儀式;高三舉行畢業儀式。高一、高二年級全面開設音樂、美術課程,并組建校園合唱團、舞蹈隊、器樂隊及書法、素描、油畫、國畫、色彩等興趣小組,有計劃地開展活動,一年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陶冶學生,來培養學生的情操、品質及審美創新能力。
二、強化管理,構建藝術教育保障機制
藝術教育的特色創建關鍵是抓好硬件(設施、設備)和軟件(師資)的建設和管理,使兩個方面完美結合,從而發揮最大作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改善藝術教育實施條件
學校在原有藝術樓的基礎上,積極改善藝術教育條件,完善、充實專用教室設施設備,按國家規定標準購置合格的專用器材,藝術教育經費逐年增長。近5年來用于改建藝術樓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超過300萬元。目前,學校有專用藝術樓,其中包括畫室3個、音樂室2個、舞蹈家房1個、模擬電子鋼琴室1個、琴房10多個、師生創作畫室5個。音樂、美術各有一個專用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設施。同時加大對設施設備的管理,學校配專人負責設施設備的管理,要求教師提高專用教室的使用率,做到了盡力添置、合理使用,每次使用都作好記錄。
藝術素質是人的基本素養,優美的學校環境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美的情操,也展示學校的整體形象和精神面貌,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重視“隱性因素的作用”,在改建校園的過程中聘請了上海同濟大學設計專家設計教學樓及環境布局,讓每一幢樓的外型及校園環境給予學生美的熏陶。校園注重環境的美化、綠化、凈化,有藝術雕塑、羅馬柱、小橋流水、涼亭魚塘;幢幢相連的教學樓過道,是從底樓的學生作品長廊到二樓的報刊讀物長廊到三樓的班班有特色長廊,這一道道校園風景,激發了學生欣賞美、走近美的激情,引發了他們創造美的靈感,誕生了一幅幅優秀的作品。
2、加強藝術教師的專業化建設
其一,建立藝術教師繼續教育的保障機制。設立藝術教育專項資金,保證教師繼續教育時間和財力,在換課、出勤、費用報銷等方面予以照顧,讓藝術教師有提高和深造的機會。另外制定了一系列激勵藝術教師積極進取的措施。
其二,堅持師徒結對和校本培訓。學校積極為三年內上崗藝術教師選配好師傅,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師徒互聽課、評課、交流,讓新教師感受到教育的魅力,享受迅速成長與成功的快樂。每周一次政治或業務學習,有分管領導出席,通過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政治素質、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堅持一周集體備課一次,一月組織一次教科研沙龍,每學期每人開公開課、示范課和評比課不少于一次,分管領導、中心組領導對每學期對每位教師隨機聽課兩次。每學期每位教師交論文或教學心得、教學隨筆等不少于一篇。
其三,聘進來、走出去。學校專門聘請如蘇州科技學院藝術教授等有資深學歷和聲望的專家來校指導藝術教育工作,特聘藝術教育專家、特級教師胡繼淵及原吳江市師范學校副校長徐文江等為學校藝術教育顧問,不定期來校指導藝術教育工作;組織藝術組老師到高校藝術系進修、到蘇州六中等兄弟學校聽課,既提高藝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又增強了團體合作戰斗力。
其四,引導老師一專多能。通過教師自己定位、學校壓擔子、提供各種培訓外出學習機會等途徑來引導教師有側重發展,目前藝術教師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長和風格。通過分工合作、取長補短,不斷提升他們的群體服務能力。教師不斷研究藝術課堂實效,摸索藝術課程的整合及社區資源的整合,把多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多名教師在全國、省、市專業評比中獲獎。
三、提升理念,促進藝術教育縱深發展
1確立科研為先意識
學校于2004年申請立項的蘇州市教科研課題《中學藝術教育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已獲批準,藝術組教師結合市情、校情,設立了自己的研究課題,通過校本學習、校本研究,針對學校的辦學特色,研究、改進藝術教育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全面性,把藝術教育作為學生素質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突破。
2推進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其一,正確把握新課程理念,充分發揮其整體效能。學校在認真貫徹各類教育法規的基礎上,研究新課標,結合學校實際,依據學生文化基礎、學生年齡段和獨生子女等特點,始終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品德和品格的形成、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內動力的開發等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制訂了一系列改革方案,一是校本課程的開發:①美育與禮貌、禮儀。②禮貌禮儀與思想品德、心理健康。③體藝結合(把形體、健美、舞蹈等納入到體育教學課程中)。④藝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二是全面普及,除了要求學生上好藝術課外,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①人人注重禮儀。②人人寫好一手好字。③人人唱準一首歌曲。三是通過評比、競賽等活動促進全面提升,學校除了舉辦藝術節外,每學期開展一些單項比賽,并在每學期期末評選一批特色班集體、特長三好學生等。
其二,藝術教育不單是為了讓藝術開花,更是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不僅是看這所學校特色是否鮮明,更重要的是社會是否認可、家長是否滿意。我校提出的目標是:“一個超越”“一個錯位”“兩個百分之百”。“一個超越”就是超越自我的基礎,把入學進校時應該是專科基礎的學生培養成本科生。近三年的實踐已充分證實了這一點,我市本科生源應該部在省四星高中,但連續三年我校本科錄取人數均超100人,尤其2008年達到140h。“一個錯位”就是與四星高中錯位發展,形成自身的辦學優勢,我們充分論證了學校辦學歷史、區域文化、師資等特點,選擇了藝術為學校的特色項目,通過三年的實踐、調整、擴展,已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在市內有一定的影響,無論在省市各級各類比賽中,還是高考藝術類考生錄取的檔次和數量都是全市第一。“兩個百分之百”就是進入我校的學生要追求百分之百合格、百分之百升學。近幾年,學校上下朝著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努力,年年上新臺階,2008年我校升學率已達98.5%。
(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學院附中,吳江松陵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魯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