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以其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高超的學術、高潔的品行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推崇。但是,價值的迷惘,師德的迷失,地位的失寵,也使教師的師道尊嚴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在新時期如何樹立自身形象,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學生道德情操的建設者
當今,學生的價值取向往往與教師的要求背道而馳,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德育工作棘手的難題。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德高為師,學高為范”,可見,教師應該是學生道德情操的建設者。這樣的教師必定有著豐富的內心體驗,幽默儒雅,學識淵博,從而贏得學生的尊崇;這樣的教師必定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這樣的教師必定會對所有學生傾注全部的持久、細膩、博大的愛,猶如涓涓細流,年復一年地滋潤幼苗般的學生,從而贏得學生的尊敬。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熏陶和影響著學生。教師只有讓學生在情感上依賴自己,在學術上推崇自己,在人格上信任自己,才能使他們在心悅誠服中,樹立起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學生精神家園的捍衛者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工作是與學生一起在靈魂深處旅行。教師要耐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不追名逐利,不浮躁空虛,成為學生精神家園的捍衛者和守護神。
紛繁復雜的世界很精彩,它讓學生感到好奇、刺激,卻也充滿誘惑。在網絡盛行的時代,色情、暴力、迷信充斥著網絡,給學生的精神家園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差,自覺抵御低俗信息的意志薄弱,容易感到迷惘、空虛。如果沒有及時得到關愛,有些學生就會迷失方向,甚至自甘墮落,追求物質享受和感官刺激,肆意放縱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青年一代關系到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弦。凈化網絡環境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而守護和打造學生的精神家園,凈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空間,應成為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教師要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其文化品味,提高其審美情趣,使其增強辨別能力和抵制不良信息誘惑的能力。在學生迷惘和困沌時,教師要適時給予指導,讓學生摒棄虛擬時空,擺脫消極頹廢,少走彎路、不走邪路,免受身心的雙重傷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學生學術方向的引領者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使命。如果沒有追求科學真理的執著精神,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深厚的文化素養,教師就不會擁有迷人的人格魅力。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課堂這一條途徑,其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方式甚至超過教師。如果教師還一味滿足于畢業前的知識儲備,學富不過兩車,才高不過三斗,在學術上怠于鉆研、投機取巧,弄虛作假、濫竽充數,不能與時俱進,必定落伍于時代,落后于學生,怎能贏得學生的崇拜?又怎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渴求,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汲取知識的力量呢?
一筆好字、滿腹經綸、出口成章……都是教師令學生迷戀、崇拜、模仿和追隨的資本,教師只有擁有遠遠超過學生的學識、能力和水平,才能打動學生,讓他們羨慕不已,贊不絕口,念念不忘。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在技藝的殿堂中徜徉。在為學生引領學術方向時,教師需要的是腳踏實地,而不是夸夸其談。
四、學生民主意識的培育者
教師的尊嚴來源于崇尚平等民主的態度。缺乏平等的民主意識,缺乏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就不可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師道尊嚴。美國教育家多爾曾說,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首席”,這就要求教師在追求平等的同時,不應放棄首席的主導地位,而應細心地為學生指引道路,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如果教師按照學生家庭狀況的不同而有差異地對待學生,又怎么可能贏得學生的認可呢?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是傾盡全力,而是把精力放在課后自己辦的“補習班”上,動員本班學生成為自己學生的“顧客”,又怎么可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呢?
教師要公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教師不應粗暴踐踏學生的人格,虛意逢迎學生的情趣,恣意對學生發號施令,而應傾聽學生的心聲,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營造平等和諧的氛圍,讓歧視、冷漠無處遁形,讓友愛、溫情時時洋溢。
五、學生人生態度的塑造者
榮獲“感動中國2008年度大獎”的李桂林、陸建芬教師,扎根大涼山19年,撐起“懸崖學校”。他們不畏清貧,不畏艱險,每日從大渡河上過吊橋,走羊腸小道至巖腳,再爬山崖,攀越5架木制的云梯到達學校。正如感動中國組委會的頒獎詞所說的那樣;“他們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他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他們對人生的積極態度,以及由此散發的人格魅力,不僅贏得了當地彝家人的信賴,而且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受到李桂林、陸建芬式教師的熏陶,他們的學生將、來對待事業、對待人生的態度自不待言,教師可貴的言行定會成為學生一生效仿的典范。
可見,教師的尊嚴來源于教師高貴的心靈。師道尊嚴的缺失不僅要從學生那里找原因,更需要從教師自身找癥結。在急功近利、浮躁喧囂的環境下,教師若能像一潭清澈可見的泉水那樣,保持正直、純潔、獨立,不隨波逐流,不見利忘義,就會贏得學生的敬佩,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社會的尊重,教師的形象必將高高矗立,永不坍塌!
(作者單位:山東招遠高級職業學校)
(責任編輯: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