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靜守,是網常用的一種漁獵方式,游蕩是魚一種自然的生存狀態。世世代代,魚和網的爭斗,就是一種動與靜的較量。我們無從判識,是靜能克動,還是動可制靜。我們只知道,在靜與動的對峙中,一些魚不幸落網了,但有更多的魚依然在自由的世界里快樂地生活。盡管網是魚的死對頭,但威脅魚兒們生存的最大敵人,絕不是網。
二
魚是命運的寵兒,自由的化身,它們暢游在江河湖海,嬉戲在碧水藻草間,悠閑自得,樂在其中。它們以一生的快樂譜寫生命的樂章。
網是人造的,它的命運既被人操縱,又受制于境遇。它以沉默、孤寂、落寞的形象漂泊與江河湖海,最終以千瘡百孔了卻殘生。
即使注定要成為落網之魚,我也寧愿是一尾快樂的魚,而不是一張遍體鱗傷的網。
三
逾越幾千年,滄桑的歲月,滄桑的網。一次次從水中落下提起,張開合攏,風蝕,雨淋,日曬,網是真的衰老了,遲緩的動作遠遠合不上時代的節拍。網作為一種古老的漁獵工具,正在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可這又能意味著什么呢?它能給魚帶來什么好運嗎?
網的主人,欲望在遞增,胸襟在縮小,誠信在減退。魚的命運越來越多舛,我們看到餐桌上的魚,越來越年輕便是例證。
四
網眼織得越來越細密,那是因為人的心眼越來越小。我親眼看見過一尾經過紅燒放在餐桌上的魚,依然瞪著一雙滾圓的眼珠,嘴巴一張一合,似乎在哀求什么。一位老者讀懂了魚的目光,他告訴我們,魚在祈求:能否把網眼織得大一點,放過那些剛剛出生的孩子?
五
一尾緊追一尾,魚不得不落荒而逃,來不及逃走的只能拋尸沙灘,把骨刺亮在陽光下,刺痛行人的雙眼。
一張張網在水下地毯式地搜捕,河底的每一粒沙子都篩選過了,收獲的卻是一堆自得發綠的塑料飯盒。
那些死不閉目的魚和這張疲憊不堪的網,以同樣憤怒的目光直指城市的排污口。
六
一尾聰明的魚,長有兩翼令同伴非常羨慕的魚翅,這對魚翅助它在水中游動,能像鳥兒在藍天上翱翔一樣,揮灑自如。父母曾多次警告它,別游遠了,當心網。這尾聰明的魚,不以為是,它決心見識見識那叫網的家伙。一天,它來到一張大網前,左瞧瞧,右瞧瞧,它發現網眼那么大,足夠容它的身體自由進出,便得意忘形起來,直往那網眼鉆。頭是進去了,可是它感覺有什么東西把它擱住了,原來是那又長又寬的魚翅勾住了網線,它欲退出來,可那魚翅,就像倒鉤一樣牢牢地勾在網線上,使它欲進不能,欲退不行,動蕩不得。它怎么也沒想到,昔日曾引以為驕的翅翼,今天卻是置于它死地的罪魁禍首。
七
當野生的魚越來越稀少時,網的職能也就隨之而變了。如今的網,主要承當的角色并不是漁獵,而是以圍欄的形象,把某一處水域隔離成囚室,把那些人工養殖的魚,牢牢囚禁在狹小的空間。當網失去原始意義之時,魚對我們來說已經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我們所品嘗到的魚味已經失去了它的本真。這時我們都會懷戀起魚和網,說不定我們會把魚和網一起作為圖騰來崇拜。
八
結繩為網的日子漸行漸遠,這張未曾敗落的網卻滋生成了春天的種子,廣為播種,到處生長。時代,便是它的養料。我們以生活在1980年后的海洋中的小小游魚的身份,則正在不斷地沖擊著另一些人類所設的垂網——正是那些自以為是的人們,以保護和培養的借口,用一張張張牙舞爪的,從四面八方包攏而來的巨網,將我們扼殺在了這尚未到來的雨季之中。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