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課教學中,融道德教化、品質培育、心理干預于體育知識、技能技巧中,致力于學生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是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怎樣貫徹品德教育呢?個人有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身體力行,傳播德育
教育者自己的模范行為、良好的德行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教育者能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學生個性品德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地方的小學只有一兩名體育教師,也就是說體育教師能夠直接面對各個年級的學生,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具有示范、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體育教師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言行不一,舉止隨便,教學目的、教學內容不明確,教學不認真,那么學生掌握體育技能,增強體質的目標就很難實現,體育課中滲透品德教育更是空談。
體育教師的言行、儀表對學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充分用自己的人格力量,率先垂范,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二、學習先進,強化責任
筆者經常利用體育課向學生介紹我國體育發展史,包括體育比賽中取得的輝煌成就,為振興我國體育事業而無私奉獻的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的事跡,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例如,組織學生聽取奧運健兒的優秀事跡報告,用他們感人的故事和為國爭光的大無畏精神來鼓舞、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強烈愿望和愛黨、愛國、愛校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從小學好本領,將來為建設祖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訓練技能,鍛煉意志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任何一項運動技術的學習都要經過一個過程。不但要記住完整的動作要領,而且實踐規定動作時還要付出相應的體力,在完成體育動作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怕苦怕累怕痛的本能反應。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要有意識地強化心理訓練,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艱苦磨練。才能有健康的體魄和堅韌的品格,才能在各種艱苦的環境中尋求生存的土壤,茁壯成長。
例如,在田徑類項目中,筆者通常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通過激勵、獎懲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劇烈的體育運動中要堅持不懈,直到完成預定任務,逐步養成堅強、勇敢的精神品質。在籃球、排球等球類項目的訓練中,要求學生根據團隊比賽的特點,掌握節奏、團結協作、靈活應變,要求學生在組織協調中戒驕戒躁,養成沉著冷靜、掌控全局的意志品質。
四、明確要求,嚴格把關
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成,還要靠強制性的制度規范來約束。
體育活動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下進行的,有明確的要求,凡參加活動的人都必須遵守。在體育課教學中認真講解有關制度和比賽規則并在實施中嚴格要求,毫不馬虎。同時教師要激發學生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對符合規范要求的行為及時表揚,對違反制度和規則的行為給予批評指正,使學生秉持正氣,分清正誤,培養他們的是非觀,懂得哪些不該干,哪些該干,該怎樣干,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自覺遵守規范和制度的行為習慣。同時就體育運動中力度與美感相結合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美、欣賞美,去創造美,啟發學生追求美的生活,提高情趣品位。
(責任編輯:魯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