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童聲合唱起步較晚,各地區乃至同一地區不同學校的童聲合唱的發展水平都存在巨大的不平衡,特別是在中小學校,童聲合唱的發展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困惑。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結合日常的音樂教育教學,談談對
童聲合唱訓練的一點建議。
一、先運用“輕聲”唱法,形成正確的發聲狀態
教師在訓練初期應時常提醒學生用輕聲去歌唱,避免聲嘶力竭。“輕聲”實際上是人體各發聲器官協調發聲的基礎,符合發聲循序漸進的道理,并能有效地克服發聲狀態中不必要的緊張和“僵硬”。因此,在合唱訓練之前做好放松練習是非常必要的。如打呵欠、模擬喝水、聞花香、哼鳴練習等,盡量讓喉嚨打開,頸部放松,氣息流暢自如。無論用什么樣的練聲曲和練聲方法,都不能在音量上過早要求,直到學生們在歌唱時能夠做到完全打開喉嚨、徹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氣息勻暢,再去考慮音量。音量絕對不是“大”就好,“小”就不好,而是看一個合唱團(隊)是否能夠按照指揮的意圖,將所演唱的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作品表現得較為準確和完美。
二、正確的氣息支持是形成穩定歌唱狀態的關鍵
青少年學生的身體處在發育時期,歌唱時容易感到氣力不足,有時會用胸部呼吸去支持歌唱,這樣容易出現氣僵、喉緊的弊病。因此,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訓練是十分必要的。胸腹式聯合呼吸的狀態是比較科學的呼吸狀態,即用胸腹舒展、擴張的動作有規律地進行吸氣,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動氣息支持發聲,這種發聲訓練就是氣聲結合的方法。其簡單操作方法如下:在正確的歌唱姿勢狀態下,口鼻同時緩慢地吸氣,感覺把氣吸至腹部和腰周圍,然后保持吸氣狀態,緩慢而均勻地呼氣,并發出“嘶”聲,檢查氣息是否均勻;同時,小腹略向內收,要感覺到由小腹收縮的力量推動氣息的呼出。
三、練聲追求音質自然、舒適、優美、清晰
合唱發聲訓練通常從適中的聲區和輕聲力度開始,并以多數同學的能力水平為基礎,掌握適當的訓練進度,切勿生搬硬套成人合唱的訓練方法與訓練要求。應以追求自然、舒適、優美、清晰的聲音為根本,常常提示學生用像說話、朗誦一樣的感覺來發聲。結合發聲,同時訓練不同聲母韻母的口形,使學生學會自然圓潤地發聲,逐步養成習慣,以保證合唱時聲音協調統一。之后,逐步用輕聲帶假聲,以假聲找“頭聲”,逐漸擴大共鳴腔,去解決自然聲的局限。另外,在每次有限的訓練時間里,要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訓練,或采用練聲曲,或演唱歌曲片段,并結合排練歌唱技巧的要點和難點進行,練以致用,練用結合。
四、引導學生欣賞優秀的作品,培養濃厚的合唱興趣
學生只有對合唱藝術有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自覺地唱好每一個音符,充分領會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從而注意各聲部的協和,努力體現合唱作品的藝術魅力。要時常讓學生欣賞一些經典優美的中外優秀合唱作品,引導他們細心聆聽各聲部的旋律,培養他們發現美的音樂耳朵,從音樂本身的旋律中體會合唱藝術的美,以此來激發自身學習、參與合唱的興趣。
五、樹立嚴肅、認真、活潑、主動的訓練風格
合唱是典型的集體藝術,其統一性和整體性取決于各個合唱隊員良好的素質。要調試好童聲合唱隊的聲音,隊員之間強烈的相互配合意識及集體的凝聚力是關鍵。要做到這一點,前提是合唱隊要有良好的紀律,參加訓練的態度要認真。中小學生活潑好動,思想約束力差,如果沒有良好的紀律,就會嚴重影響排練的效率。
六、沒有不好的合唱團,只有不稱職的指揮
指揮不僅是合唱團的組織者、領導者,而且是合唱藝術的指導者,因而有人將指揮譽為合唱團的靈魂。
總之,訓練一支較高水平的合唱隊伍和做好合唱訓練工作復雜而繁瑣,除以上提到的一些常見問題之外,還有隊員的挑選、訓練曲目的選擇、合唱音準、節奏、多聲部練習與協調、作品理解與表現等問題。廣大中小學校只有結合現有的條件來開展活動,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