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仍是一項“懸于半空中”的計劃,各方的贊譽和質疑已紛至沓來
一位福建企業家最近特火,他便是世界第四、中國第一的玻璃制造企業福耀集團董事長、63歲的曹德旺。他決定,將曹氏家族持有的公司股份的7成,拿來成立一個名為“河仁”的基金會。
曹德旺家族持有福耀玻璃10.8億股,7成便是7.56億股,按照最近的市價,這部分股份現值超過40億元。
“看起來挺美”?
“這名字不錯吧。”曹德旺說。“曹河仁”是其父親的名字,在曹德旺眼中,“河仁——黃河的子孫,黃河的仁義,代表著中華民族的仁義精神”。

聽起來像是在吟詩。你還甭說,曹德旺還真是很健談,具有“田園詩人”的氣質。與他接觸過的人,要不是其鄉音“泄密”,不少人都會誤以為他是北方人。他曾“震懾”過北方人——記得去年8月底在吉林省經濟顧問的一次晚宴上,曹德旺一落座就開始大談黨的政策、農民問題等,激情四射、滔滔不絕,讓在座的農業部的一位老部長大吃一驚。自然,這也是純樸的表現。
“曹氏純樸”表現在諸多方面。他甚至會主動提起與老婆的感情,以及差一點“婚外戀”的經歷——曹德旺婚后曾遇到 “一個不同的女人”、“一個讓我想把家都扔掉的女人”,但最后他還是剎住了車,“想起我太太嫁給我時是那么純樸的一位少女,我就覺得有義務盡到自己的責任,她和我可是患難夫妻!”
曹德旺的大兒子曹暉比他老爸小24歲,也屬狗。父子感情很好,像是朋友,父親對兒子的培養也是煞費苦心,讓其從最底層干起,并到海外歷練數年。盡管曹暉現在是福耀總裁,但做到這個位子上也是幾經周折——曹父曾分別讓一位美國和日本的職業經理人任福耀總經理,但最后皆因水土不服而被迫“下課”,曹暉最終走到前臺。“我當時先是驚訝,然后感到壓力。”曹暉說。
富甲一方的曹氏家族口碑不錯,同樣與慈善之舉有關。在2008胡潤慈善榜上,其排名第14位,捐贈額超過1.4億元。
未曾料到,曹德旺最近稱要捐出所持的福耀股份的7成成立慈善基金會,這無疑是大手筆。盡管仍是一項“懸于半空中”的計劃,各方的贊譽已紛至沓來,其風頭甚至壓過了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新任國務卿希拉里!
但質疑聲同樣開始涌現。比如,有人說他是在“作秀”,他不予理會;有人懷疑他是否在配合私募為福耀股票“抬轎”,所幸最近股價波瀾不驚;有人一笑了之,說“捐股份”之于中國,只是“看起來挺美”。
在一種不盡成熟、信任體系缺乏的商業文化中,一項慈善之舉引起這樣或那樣的質疑,再正常不過了。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對“捐股份”大都是比較陌生的,就像那英歌里唱的一樣,“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化莫測的世界”?
制度如何創新?
好多人會想起一個人——蒙牛集團的掌門人牛根生。2005年,牛根生捐出其所持有的蒙牛的股份,成立“老牛基金會”。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牛根生引得萬人注目。再加上他慣常的高調,一時十二分地耀眼。從彼時起,牛根生開始以“道德之尊”的面目游走江湖;CCTV“贏在中國”節目中擔任嘉賓的牛根生,出口成章,句句“名言”,一時間粉絲成群,老少通吃,相伴隨的自然是財源滾滾來——直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
牛根生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一出出怪誕的“演出”暫且不論。就“老牛基金會”而言,第一,基金會成立4年,從未公布過一份財報;第二,股份既已捐出,后來卻又將其中一部分(占蒙牛香港上市公司4.5%)抵押給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以融資,偌大數目的融資,用途亦未公開;第三,“老牛基金會”下又設“老牛投資”,別名“尚心投資”,期間的資金流轉含混不清,而牛根生、蒙牛、老牛基金會等方面從來都是三緘其口。
頗具有反諷意義的是,當曹德旺因捐出大部分股份受到熱捧時,牛根生繼三聚氰胺事件后,再次因“OMP事件”遭公眾質疑成為焦點人物;如果說在前一起事件中還有許多人以“行業潛規則” 對之堅定擁護的話,這一次,他的“道德塑像”徹底倒塌。
有人說,牛根生的戲劇命運,雖然與曹德旺扯不上干系,但就行善來說,至少也會讓其打個冷顫。此言可謂話糙理不糙。就中國的“慈善哲學”來講,你可以不行善,但一旦高調地站了出來,就會被億萬雙眼睛盯住,受之監督——人們太渴望看到言行一致、透明的中國慈善家出現了。
去年6月,比爾#8226;蓋茨捐出他的580億美元的財產給以他及他的妻子命名的基金會——比爾及梅琳達#8226;蓋茨基金會,一時震驚全球。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蓋茨的好友、“股神”沃倫#8226;巴菲特就宣布將自己85%的財產(約370億美元)捐給比爾及梅琳達#8226;蓋茨基金會及其他4家基金會;重要的是,巴菲特一直奉勸蓋茨,公開基金會的財報。2009年1月26日,接受建議的蓋茨首度公布了其慈善基金的年度報告,并稱其目的是“透露哪些地方取得進展、哪些地方沒有進展”。
當然,又會有人說,人家美國的慈善環境是中國沒法兒比的。此言不差,但這并不能屢屢成為慈善行動非透明的托詞。令人欣慰的是,不少中國企業家開始注重慈善形式的創新,記得幾年前網易的丁磊和他的好友、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在浙江大學捐款時,事先設計捐款管理模式,用心良苦,最后選擇的是“等比配”的方式。當然,“捐股份”在中國操作和管理的難度要大得多。
慈善風暴?
曹德旺說,面對“河仁基金會”,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的成竹在胸的姿態令人贊許,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能夠從一而終;如果曹大老板對“河仁基金會”的堅持和堅守能像他對他的妻子一樣——偶生心猿意馬之念、然卻自始至終一片忠心,則是曹氏家族的另一大幸事,也是中國慈善業的一大欣慰了。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福建知名企業家最近也在籌備成立一家慈善基金會;問他具體計劃,他說一切保密。不管如何,金融風暴中若有一場慈善風暴,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暖人肺腑。
有人說比爾#8226;蓋茨今年要來中國,推進一項計劃,號召中國的富人行善,我問唐駿,你的前東家果真有此計劃?他說他問過微軟高層,這是一場誤會,中國媒體“理解有偏差”。咳,蓋茨來也罷,不來也罷,“曹德旺們”正在慈善途中跑步前進,“國產大王”似乎要比“海外教父”更具現場感和說服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