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人類基因變異的最新研究成果推翻了以前的假設,即大約4萬年前現代人類在非洲出現,從那以后人類幾乎沒有進化多少。研究數據表明:人類正在迅速進化,在過去的4萬年里人類的進化速度加快了,特別是在冰期結束后的1萬年里。我們已經不同于1000年前或2000年前的人了。
我們和古人已不同
猶他大學的古人類專家亨利·哈彭丁教授和其他幾所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特定人群的基因變異,包括中國漢族人、日本人、非洲約魯巴人和北歐人等。
我們知道,由于自然選擇的結果,地球上的生物群體經歷了進化,形成今天的生物世界。這種機制直到今天還在起作用,它引導動植物適應地球的氣候變化,并在很多方面改變著人類。科學家通過研究成果發現,不同大陸上的人在基因上差別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相像。他們的另一重大發現是:人類基因組中有7%的基因正在加速進化。
之前,科學家曾認為,豐盛的食物使人類比以前更加容易生養,因此他們認為人類種族的進化已經停止。但今天的研究卻發現,任何適應新環境的基因變異都會在各個族群內部迅速擴散,使那些有益于生存的變異基因傳遍整個群體。人類進化速度非旦沒有減慢,4萬年前已經在加速,過去的5000年內加快了100倍。這意味著全球混血兒在不同的陸地加快步伐。他們不是混合一起的一種基因的同源種族。
今天的我們,與1000年或2000年前的古人有著明顯的遺傳差異,這或者能夠解釋海盜入侵者和他們的愛好和平的瑞典后裔之間的差異。過去我們一直被教條告知,這是由于文化影響造成的。但其實,大部分性情特點是受到基因和遺傳影響的。
如何判斷進化速度
研究小組對過去8萬年的270個基因進行分析,來尋找自然選擇的遺傳學證據——有益的基因突變革命。從而找到那些導致人們疾病的基因,并進而應用于醫療事業。這項新研究僅針對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PN)的特定的基因變化。這是一種在人群中廣泛傳播的染色體的單點變化。
什么是SPN呢?我們知道,染色體由DNA組成,DNA是一個纏繞的梯狀結構,階梯的每一級都由一個氨基酸“堿基對”組成,可能是G-C或A-T。在兩個人的染色體中,平均每1000個堿基對,就能找到一處不同,這就是SPN。
試驗檢測的數據顯示,在來自4個民族的270個人中,有390萬SNP:中國的漢族、日本、非洲的約魯巴人和北歐。
隨著時間推移,染色體隨機地打斷并重組,從而創造新的染色體。如果出現了一個有益的突變,那么,這個染色體在人群中的復制情況將迅速增加,它將在一段時間內普遍出現在人體中。
研究人員根據這些原理來判斷最近染色體是否有所進化。人類有23對染色體,父親和母親分別提供23對中的一半。如果一大群人的同一個染色體上有同樣的SNP,這意味著這個染色體還沒有斷裂和重組。如果是很久以前就進化出來的,染色體應該已經斷裂并重組了。
通過將觀測數據和一個假設人類進化速度恒定的模型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人類正在加速進化。相對進化速度恒定的模型的預測,試驗發現了更多的SNP。按照今天非洲人的進化速度,如果從非洲在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開始出現進化差異時算起,到今天,人類和猩猩之間的基因差異應該比實際高出160倍。所以,非洲的進化速度表明加速是近期發生的。
人口越多進化越快
研究人員分析了各大陸的人口變化歷史,他們發現,基因突變模式的數據和人口越多進化越快的假設一致,人口巨大增長是基因變異的原因。
隨著人口擴大與數量增加,有利于生存的基因發生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過去1萬年人體骨骼和牙齒的快速進化,是基因對飲食變化和各種疾病的回應。這些例子包括歐洲人吃的消化淀粉、脂肪酸、乳糖;非洲人身上出現的譬如瘧疾、艾滋病、黃熱病等疾病的抗體。“總之,過去的4萬年里,基因的進化幅度加速很多,特別是冰河世紀未。”哈伯丁說。
與此同時,人類基因還努力進化以適應迅速變化的世界——11000年前,沒有人種過地,沒有人為家畜擠過奶,沒有人在城市中生活過,基因進化幫助人類適應外界變化,而這樣的人更有可能大量繁殖,并將這種基因變化傳遞給后代。例如,消化乳糖的能力到3000年前才變得普遍。現在,德國北方約95%的人具備消化乳糖的能力,同樣的基因也在非洲的馬賽人和芬蘭的拉普蘭人身上出現了。研究人員說:“這一進化速度的確十分迅速。”因為,在中國和非洲大部分地區的人當中,只有少數人在成年期可以消化新鮮牛奶。
人類將繼續進化以應對新的疾病。抵抗感染性疾病的基因是人類基因中進化最為迅速的基因之一。祖先生活在歐洲城市中的人對天花的抵抗力更強,而生活在撒哈拉南部非洲的人則對瘧疾的抵抗力更強。
人類的大腦則很可能在未來出現更大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大腦中控制葡萄糖代謝的基因是最新進化成的基因。可能正是這種進化使得人類大腦的體積達到我們最近的物種黑猩猩的大腦體積的2倍。這也能夠解釋為什么黑猩猩不會得糖尿病,而人類卻會。
不會成為種族歧視的理由
2005年發布的一項研究說,德系的猶太人智商超過平均水平。這項研究成果曾引起爭議。德系的猶太人是北歐血統,是中世紀歐洲的自然選擇的結果。當時這些人迫于壓力而從事金融、貿易、管理和稅收工作。這些人中的成功者,變得富有而擁有了一個大家庭,從而讓自己的基因更好的傳遞下去。當然,他們的智力也和諸如神經鞘脂貯積癥和葡糖腦苷脂沉積病等在猶太人中較多的遺傳疾病有關聯。
這種研究很敏感。他們的研究,以及所有對人類遺傳區別的研究,有人擔心可能會破壞人人平等的原則,并引發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其他批評還包括諸如其研究結果在科學上的可信度,以及認為文化影響大于基因影響的爭論。
哈彭丁說,人類遺傳區別的研究“不可能變成種族歧視的正當理由。憲法并不是基于人們生物學的絕對平等的。無論人們屬于哪一類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