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池爭鋒》舞蹈藝術的大眾化
它讓觀眾明白,原來高雅如國標、活力如街舞,都和日常生活不無關聯。藝術并無門檻高低,人人都能融入其中
說到《舞池爭鋒》(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就不可能不拿它和《美國偶像》比較,兩者除了有著非常相似的節目流程設置外,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是金牌制作人Nigel Lythgoe和Simon Fuller的得意之作。《美國偶像》的選手個個高喊自己是“下一個美國偶像”,而《舞池爭鋒》的選手個個都想成為“美國人最愛的舞者”,這兩個節目都帶起了全民熱潮。
和所有選秀節目一樣,《舞池爭鋒》由海選開始,期間會有200名選手進入拉斯維加斯的淘汰周。在淘汰周階段,選手們將經受各種不同舞種的考驗,最后由評委留下10男10女,進入電視直播的決賽階段。一旦進入直播階段,他們的命運當然將從評委手中轉移到擁有投票權的電視觀眾手中。
乍一看,這確實和《美國偶像》等選秀節目沒什么區別,但是跳舞和唱歌等才藝不同,來參加《舞池爭鋒》的選手們擅長的舞種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拉斯維加斯淘汰周,觀眾們會看到街舞小子掙扎著跳華爾茲,踢踏舞選手努力練習嘻哈。也許你在自己的領域確實出色,但是光靠一招肯定走不遠。舞蹈還有一個更突出的特點——需要配合。在20強晉級10強的階段中,選手們會被隨機配對,組成一男一女的組合,每場比賽他們都要共同完成、一起拉票。每次觀眾投票最少的3對選手將有機會各自表演一段獨舞,再由評委來決定最終淘汰的一男一女。進入10強后,選手們才開始爭取自己的觀眾投票,不過他們每周依然要配對表演,這仍是他們最重要的表現機會。
評委掌握了20強到10強階段的“生死大權”。Nigel Lythgoe在成為金牌制作人前,曾以舞蹈演員的身份出道,自然成為《舞池爭鋒》的評委;與他搭檔的是著名的電影電視舞蹈指導Mary Murphy,她既專業又感性,面對精彩表演時發出的尖叫幾乎可以說是《舞池爭鋒》的標志之一。《舞池爭鋒》第6季新加入的固定評委是兼制片人、導演、編舞于一身的Adam Shankman。除了固定評委,每期節目都會有涵蓋不同舞種的嘉賓評委:比如現代舞的Mia Michaels、街舞的Shane Sparks和爵士舞的Tyce Diorio等等。除了被捧紅的選手外,事實上受益最多的還有這些嘉賓評委。每一位嘉賓評委,都有一長串合作巨星名單,但在成為《舞池爭鋒》的評委前,他們的名氣大多只限于圈內。隨著節目的走俏,他們也開始在普通觀眾中走紅。事實上,這些嘉賓評委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為選手們編舞。這些業內高手的加入,無疑為節目留下了無數讓人過目不忘的經典舞蹈。
這個節目的隨機性和挑戰性也有別于其他選秀節目。選手們配對是隨機的,所跳的舞種也是隨機抽取的。所以淘汰周里選手挑戰自己的能力、學習自己不熟悉的舞種、配合搭檔,正是這臺“真人秀”節目所呈現的最“真人”的部分。這可不單單是一個跳舞比賽,在這場華麗的視覺秀背后,它更在意的是如何展現一群本就才華出眾的年輕人如何努力成長,直到實現夢想。
因此,《舞池爭鋒》可以說是一臺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節目,海選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高手們出色的表演外,更多的是那些讓人感動的特殊能力人士,其中有患脊柱側凸的選手,有獨臂甚至失聰的舞者。他們或許還達不到這個比賽的水準,但充分體現了評委們一貫強調的“用心跳舞”的比賽精神。
《舞池爭鋒》最大的意義可以說是讓大眾對舞蹈這門藝術有了更多的接觸和理解,在年輕人群中擁有大量的擁躉。它讓觀眾明白,原來高雅如國標、活力如街舞,都和日常生活不無關聯。藝術并無門檻高低,人人都能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