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敬畏泡沫!
迪拜世界從一個神話到一個神話的幻滅,時間并不太長。它讓世人瞠目結舌,眼花繚亂,連素有天堂之稱的杭州,也不由自主地以建一個“中國的迪拜”為愿景。下意識的沖動,如今只剩下一點點愿景幻滅的痙攣。
在高房價問題進一步納入公眾視野之際,將迪拜那位帥哥作為封面,或對當下的中國有參照意義。
迪拜在貌似最為繁華鼎盛的那幾年,其實已經出現難以為繼、后繼乏力的端倪。但人們寧愿相信迪拜的神話!請別忘記,迪拜神話也是媒體刻意堆砌的結果,酋長在媒體面前一時無兩的無限風光,如今只剩下一聲嘆息和殘存的記憶。
迪拜神話的幻滅,專家指出,是過于依賴外債、過于依賴房地產和過于依賴政府投資導致的經濟“空心化”。
學會敬畏泡沫,現在還來得及!
楊錦麟(鳳凰衛視)
不要迷戀迪拜,它只是個傳說
就在迪拜政府宣布重組迪拜世界集團并請求延遲半年償還近600億美元債務消息的前一天,我在某論壇還分享了一組五光十色、美不勝收的迪拜圖片——有人、有屋、有物、有景。還意猶未盡地加了條評論:“天堂!忍不住再分享一遍。”
然后,這個被年輕人奉為“今生一定要過去奢侈一番”的帝國在股市重挫下和人們的驚訝聲中瞬間崩塌,就差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了。
房子,又是房子。在中國青年為買不起房叫苦連天的時候,迪拜的地產已經飚高到我們懷疑自己有生之年賺錢能力的程度。但這個泡沫不是說破就破了么?脆弱如斯。但這不是在看熱鬧,重蹈覆轍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
王子公主們還像星星月亮般美麗,但神話就此破滅,只留下美麗傳說。
下一個會是誰呢?
印青(河北石家莊)
誰的魔術世界?
封面的穆罕默德酋長眼神里,依然是對他的偏執哲學的篤定。嘴角,則是與世界所置懷疑相抗衡的不屑。
“迪拜神話”無疑對世界大潮中舉步維艱的國家產生了極強的向心力,但迪拜世界600億美元負債的停償,則幻滅了人們的仰望,也給了媒體相當的底氣去指摘這位酋長為“穿幫的魔術師”。但這究竟是這位酋長的魔術世界還是大眾的魔術世界?
在《我的愿景》里,酋長有著這樣的描述:“你們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開端;你們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通往大站的幾個小站;你們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建筑物墻基的幾塊磚罷了。”
神話、魔術,抑或其他,都只是大眾視角下的產物,而在酋長眼里,這只是現實的一小部分。之于迪拜,亦只會是未來之曲的前奏。
劉翠翠(廣州)
愛恨日本
中日之間永遠存在話題。某種復雜而微妙的目光在兩國之間長久地打量。
我的日語老師曾說:“中國普通民眾對日本的愛與恨都比較淺薄。理解日本很困難,甚至對日本人本身也是一樣。”日本動漫幾乎滲透了中國所有年輕一代的童年,涉谷、新宿成了潮流文化的朝圣地,中國的大學生和白領們在日劇和杰尼斯偶像身上消磨了大把的時間和金錢……但在歷史問題的大是大非上,中國的年輕人卻又大多都立場堅定,咬牙切齒。
《人物周刊》的專題《日本人的中國觀》搜集了一些日本政治家、企業家、記者和普通職員對中國的看法,他們或是學過中文,或是到過中國,對中國有一定的了解。饒是如此,他們的觀點也不一定能得到國人的認同,更別提日本國內那些根本沒接觸過中國的人民心中存在著多少誤解與偏差了。
中日交往這么多年來,盲信從未消失。在并不遙遠的過去,那種破壞性的盲信,曾踐踏了國內和周邊國家人民的理智。要消除彼此觀念中的曖昧與迷霧,我認為應該從兩國文化的深層聯系開始。因為在今天的交往氛圍中,仍是太多流于表層的膜拜與憎恨,太少追溯源頭的探究和互諒。
何諾書(廣州)
北島采訪記
約訪北島用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第一次是2008年4月,約訪的郵件像石沉大海,杳無音信。那年夏天,我在香港書展上第一次見到北島。那時一篇小說習作剛在北島主編的雜志上發表,于是借此機會繼續約訪。記得北島當時態度和藹,但是依然婉拒了采訪,大概是對媒體不太信任吧。第三次是在去年年底《今天》30周年的紀念活動上。這一次,北島終于同意了采訪,但是看到他狀態疲憊,嗓子發啞,我只好主動退了回來。這一等又是將近一年,直到今年10月份,機緣總算湊上了。
采訪做了3天,基本是整天跟著。他請我和攝影記者吃了兩次飯,喝了兩次酒,還看了一回昆曲。我發現,采訪最放松的時刻往往是在非正式狀態下的餐桌上。有幾次我偷偷打開了錄音筆,想為這些真正有勁兒的東西留下記憶。
從技術層面講,當我越了解北島,我就越感到這篇稿子應該是一篇敘述體的特稿。它在題材和深度上絕不亞于查建英的《國家公敵》。但問題在于,那些真正尖銳、抓人的東西,大都是不能觸及卻又無法回避的。如果回避這些,就無法對人物有真正意義的認識。我感到了深深的遺憾。
其實遺憾也是我對這篇稿子最大的感想。
本刊記者 劉子超
真不容易
前一陣子去采訪某企業界大佬,具體名字就不說了,反正是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且受人膜拜的那種。
采訪時間不長,這頗讓人遺憾,但秘書已經提前打好招呼了:中午有安排。于是先采訪,再拍照。
對于一本雜志而言,拍照的技術含量很高,而且很考驗現場感覺,我們把大人物拉到公司外面一通猛拍。大人物也挺配合,在攝影師的指揮下還屢有發揮。
就在賓主雙方都熱切溝通時,秘書小姐出馬了:“11點45有XX局的會,您不能再拖了。”
我們眼睜睜看著大人物略帶一絲不舍地走了,真的是有點不舍。不禁以小人之心揣測:“快中午12點了,什么會這么重要?非得這時候開,還得讓大人物親自飛奔而至?”
過幾日,去某大型企業采訪,具體名字也不說了,反正今年非常賺錢,非常非常賺。
公司廠區非常之宏大,一進入總部大門,抬頭電子屏打出血紅大字:“熱烈歡迎國X總局XX處長蒞臨指導。”
完了,我又在小人之心加官本位雙重惡劣思想指導下胡想了——不就是一處級干部么,值得這么大陣仗么?你們公司級別不低啊,又這么賺錢。
真不容易。
本刊記者 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