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峻聯詐騙案前不久在廣州市中院開庭審理,這個涉案金額高達4.7億元的非法集資詐騙案的3000多名受害人中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們有的在寒風中苦苦等待法院開庭給個說法,有的卻激動地表示:“自己沒受騙”,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呢?
億元詐騙案開庭審理
據廣州市檢察院查實,2003年7月,張俊川成立峻聯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之后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以合作投資安防、投資山西焦炭交易中心、購買平安大廈等名義,以高額分紅為誘餌吸引公眾投資。同時峻聯公司大肆進行夸大或虛假宣傳,組織業務員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招攬了3344人進行投資,而這些人多為離退休老人。
2007年10月,峻聯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經媒體曝光,同年12月,警方查封了峻聯公司,先后刑事拘留了其法人代表張俊川及主要業務人員。
廣州市檢察院起訴書中稱,在峻聯公司非法募集的4.7億余元中,只有約6500萬元資金(含案后扣押、凍結資金)投入到峻聯公司與受害人約定的投資項目中;余款4.1億元被分別用于業務部門提成、返還被害人到期的本金、支付被害人紅利及非法占有。據查,峻聯公司自成立后基本沒有營業收入和利潤,案發后,已經沒有能力償還被害人投資款本金。2009年1月16日,峻聯公司及其法定代理人張俊川等7名主要涉案人員出庭受審。
受害人血本無歸
81歲的周老伯稱自己是該案中年紀最大的被騙者,他頭發花白,話已經說不清楚,耳朵更聽不清,可是無論誰說話,他都會側過戴著助聽器的耳朵一遍遍重復詢問,實在聽不見時就像祥林嫂一樣反復講述自己被騙得如何凄慘。周老伯拿出自己的“棺材本”投資一直是瞞著家里的,怕被家人知道,矛盾就會爆發。
劉女士正經歷雙重煎熬,她的丈夫現在天天和她吵架,女兒女婿快要鬧離婚了。劉女士最初投入11萬元后,第二天她就把錢拿了回來,張俊川當時爽快地把錢退還了她,讓她徹底放松了警惕,此后的一年里,她把家里的錢全部投入到了峻聯公司。2007年,在加拿大工作的女婿交給她用來償還銀行購房按揭貸款的28萬元現金,錢寄回來后,她和女兒一起來到銀行存錢。當女兒離開后,她又跑回銀行,借口以后再還,辦理了抵押手續,瞞著女兒把錢拿了出來。劉女士盤算一年后拿到分紅,就把錢取出來還到銀行。但沒想到,不久峻聯公司就出事了。
幾個月后女兒聽到她打電話給其他受害者,事情才曝光。女婿為此不肯再寄錢來,女兒本要移民,此時也拖延下來。劉女士每個月還要向銀行還1萬多元的房屋按揭貸款。劉女士哭著說:“我不知道,怎么去面對以后的生活,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去賺錢了,受騙最慘的就是我們這種人。”
還有老人說,把親朋的錢也拿來投資了,結果兄弟姐妹生病時卻拿不出錢來,不得不放棄治療。一想起此事,懊悔萬分的老人就痛哭不已。
部分老人心存幻想
可是也有部分受害者通過寫投訴信、意見書、信訪等方式多次向公檢法及政府部門反映,峻聯公司不是詐騙公司,張俊川也并未行騙。所謂詐騙、非法集資其實只是普通的民間借貸,請求能盡快為張洗清罪名,盡快盤活峻聯公司。
來自某高校的退休教授表示,在峻聯公司3000多名投資債權人中,很多是公務機關的離退休人員,更有不少是處級干部,他們都有一定的判斷力,并且也是經過認真的考察和調研方才投資的,并非完全只是被高回報所迷惑。
對此有知情人表示,一些不懂法律的老年人聽信了某些別有用心的蠱惑,認為把“峻聯”告倒肯定血本無歸。這些人有的是“峻聯”員工,有的是曾拿過分紅的早期投入者,他們擔心法院追繳“非法分紅”,自然不希望“峻聯”垮掉。于是就出現了被害人“保”被告人的滑稽場面。投資人中三成堅持要對張俊川進行制裁追討,三成堅持要盤活公司拿回投資,另外則是在兩頭游走。
有錢也沒有安全感
據悉,該案受害人絕大部分為離退休的老人,他們有的拿出畢生積蓄,有的拿出供樓款和治病的錢,還有的甚至借錢投入峻聯公司。是什么讓他們這么沒有安全感?其中不外乎老年人的擔心沒有保障和生活空虛的心理。
時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心理平衡不如以前,退休者對保障的擔憂則更多一層,很多老人相信“養兒防老不如靠自己”。一位老人說,投資不是刻意要瞞著子女,但怕家人阻撓自己支配辛苦攢的錢,所以很多老人都選擇不告訴家人,“即使心痛收不回老本,但耳邊也可清靜些”。此外,生活空虛的老人們大多希望找點事情做,或多認識些朋友,這個念頭讓他們紛紛落入“峻聯”的投資圈套。
披著高科技的外衣,打著上市融資的幌子,以高額回報贈送原始股為誘餌,投資者最終血本無歸……解剖峻聯公司的發展史,它的詐騙手段實際上同以前披露的集資詐騙案件沒有本質區別——不同的是,它行騙的主要對象是離退休老人,活動也是專門方便向老人推廣業務而設計的。
詐騙第一步:小恩小惠打前站。邀請老人聚會聯歡、免費旅游;有專人陪同,待若上賓。業務員口若懸河,承諾“每年25%的分紅”。
詐騙第二步:“高科技公司”塑殼,宣稱技術總顧問是“工程院院士”。這個“工程院院士”實際上只是一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當時張俊川與他達成協議,承諾給他一定的技術股份和高額工資。
詐騙第三步:“實地參觀”下圈套。峻聯公司曾買地建“科技園”,舉行了隆重的動工奠基儀式。根據受邀參加奠基儀式的投資者回憶,“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幾套班子領導到場,酒席擺了上百桌”。
詐騙第四步:在中央級大報上刊登“美國上市”重大新聞,令許多人“排隊給峻聯送錢”。
詐騙第五步:加大宣傳攻勢,噱頭不斷。僅在2006年10月間,峻聯公司就連續贊助了兩次關于老年人的社會活動,據報道,參加活動的老年人達到上萬人次。
也許這些騙人手法十分“老套”,但這些老人卻因一次被騙,生活完全變樣,其實這些在痛苦中掙扎的老人,更需要社會和家人的關心與幫助。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