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多年前,我就患上了痛風。初為單發性,多在下肢遠端跖趾關節,后由急性轉為慢性,逐漸發展至踝、膝、腕、肘、肩、頸等關節。患處灼熱腫大,畸形僵硬,嚴重時手指腫脹,連飯碗、筷子都抓不起來,甚至耳殼部還出現痛風結石。劇痛使我日夜坐臥不寧,雙腳無法站立,寸步難行,嚴重影響晚年生活。連續幾年,看過多家中西醫生,服用過秋水仙堿、丙磺舒、別嘌呤醇、保太松等多種降尿酸的處方藥,但均治標不治本,見效甚微。一直拖到2003年冬,病情仍然時輕時重,苦不堪言。
為了戰勝病魔,2004年春,我決心采取下列兩套“自病自醫”的方法:一是嚴把“口”關,防止“痛”從口入。痛風有“游走”的特點,是血尿酸過高沉積在關節或其鄰近組織所引起的一種特殊疾病。血尿酸是由人體中的嘌呤堿經風化代謝生成的。而嘌呤堿又主要來自食物。因此我首先調整飲食結構,忌食動物內臟、蝦蟹及貝類軟體等含嘌呤高的海鮮食物,適當吃些嘌呤低的肉類,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并大量飲水以利尿酸鹽排出,防止痛風發生。二是進行自我保健鍛煉,增強體質。采取針對性的按摩,以求舒筋活血之功效。具體做法:起床前,仰臥床上,由上至下,做半小時按摩。順序為①雙手手心、背、腕、指縫、指尖,相互按摩各100次;②雙手按摩面、耳部各100次;③右手順時針、左手逆時針交替按摩胸、腹部各100次;④雙腿模擬踩單車動作100次后,再屈膝、舉足活動36次;⑤取坐姿,雙手左右按摩腰、背各100次;⑥雙手合抱左腿,從股溝至足尖,來回按摩100次后,隨后用右手再按摩左足心300次,然后對右腿和足心依樣進行按摩。起身后再做半小時深呼吸,并配合以頭當筆寫“米”字及慢步等活動。
由于堅持內外兼治,使筋骨老健,半年后奇效出現了,困擾了我多年的痛風頑疾竟不藥而愈,迄今已4年多未復發。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