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在郊區租了一塊菜地,種上櫻桃蘿卜、白蘿卜、油麥菜等家人愛吃的蔬菜,自己種著開心,家人吃著放心。春天一到,63歲的李欽德就來到了自己在天津市郊區租種的家庭菜園子,除草、澆水,忙得不亦樂乎。他花了六七百元租了這約60平方米的菜地,種什么完全由自己定,出租土地的蔬菜公司負責提供農具、農藥、供水等服務,如果忙不過來就交給蔬菜公司代種、代管、代收,直至代送。
像李先生這樣的“城市農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他們更看中的是收獲一種人生經驗,滿足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據說,租地的“城市農夫”中三分之一是退休者。
李欽德說,自從開始種菜后,他再也從不會覺得“怎么一天時間這么長、過也過不完”,也不會過那種“起床等天亮、白天等晚上,一天就這樣糊里糊涂地過去”的生活。而是起得比太陽早、跟太陽比賽看誰動作快。他通常是一大早起來,先把家里的植物澆好水,做好必要的工作后就去菜園。完全采用有機耕種的菜園收成豐富,他種了8棵茄子,每次去采收都果實累累,到處分贈親朋好友,大家都贊美說好吃。種菜也不只是為了觀賞或者拿來吃,有人用薄荷做香包,有人用絲瓜汁做成天然面膜。
夏天時天氣太熱,李欽德就起大早去菜園,工作到10點多休息,傍晚再去。農友中更有頂著月亮去種菜的。有人覺得奇怪,問:“怎么會迷成這樣?”李欽德說:“只有親自來種了才知道,不只是勞動,還有一份責任感在里面,覺得這些菜很需要照顧,不能丟下它們不管;還有,菜園排在一起,哪一畦菜長得瘦瘦小小的,一看就知道這位仁兄有點懶惰!”
如果退休者覺得自己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不妨考慮種種花草、種種菜,又勞動又健身還能交朋友,尤其是看到植物在你手上欣欣向榮,這種感覺,真的很棒。不要怕家里不夠大不能種花、種菜,其實只要有一方小陽臺,就可以在家里開辟一個小園藝空間。
北京的晏女士也是一個喜歡種花的退休教師。她還有一個“絕活”,專門收集人家丟棄的南方花卉,那些奄奄一息的蝴蝶蘭、鳳梨、杜鵑,到她手里都能起死回生。晏女士說,一般來說,春節前后觀賞的蝴蝶蘭多是無土栽培,花期一過,自然枯萎。主人因為不會調養就把花往垃圾箱旁邊一丟。晏女士把那些沒有完全枯萎的花撿回家,修去枝條,移栽至自制的營養土里,如此調養過幾個月,蝴蝶蘭就長出新芽,杜鵑也吐出新葉子。盛夏,當晏女士把開出新花朵的蝴蝶蘭再還給鄰居的時候,鄰居們都是又驚訝又感謝。
晏女士提醒想養花的老年人,一開始可以選擇非季節性植物,對陽光不敏感的植物比較省事,也容易種植,如蔓綠絨、百合竹、常春藤等。如果不想老是只看綠色,想更花團錦簇些,也可以考慮秋海棠、鳳仙花和矮牽牛等。特別是一些扦插植物,一盆可以分出好多盆,很省錢。如果自家陽臺的陽光充足,像圣誕紅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是沒有光線直射的地方,不妨選擇繡球花等。
退休以后投入園藝、種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益于調節心理。退休者時間較為充裕,要學園藝就不妨學得扎實些。晏女士說,懂得愈多,就愈能種出好成績,也愈開心快樂。李欽德也說,上了年紀的人總有時光流逝、生命漸漸在枯萎的感覺,但看到植物成長讓人有一種充實感和好好生活下去的動力。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