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是山東人,生性耿直。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做了一家單位的保衛(wèi)科長。去年退休后,小兒子舉家移民去了國外,他把老房子賣了,帶著老太婆“投奔”到我這個女婿家養(yǎng)老來了。
六十有二的岳父身板硬朗,說話生就一副大嗓門,啥事也掖不住,脾氣還犟。猛地閑下來,老爺子還真憋不住,就在街頭亂轉(zhuǎn),看有沒有發(fā)揮余熱的地方。
那天,老爺子回來后,興奮地說:“女婿,給我籌萬把塊錢,我要把路邊那家雜貨店‘盤’下來,當老板。”這話讓我們吃驚不小。知父莫如女。妻子對他戲謔道:“爸,就您這性子和嗓門,還能當老板?您準備賣什么吧?”岳父脖子一擰,說:“我已經(jīng)考察過了,周圍百十米還沒有糧油店,我就賣米,滿足周圍街坊、機關團體和學校的需要。”
拗不過岳父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我們?nèi)χС炙^k好了手續(xù),除按正常渠道進了貨源后,他還特地從老家組織回一批優(yōu)質(zhì)早稻米和精磨小麻油,像模像樣地開了張。
一周下來,岳父只做了三單生意。這樣下去,必虧無疑。可沒想到,還碰上個來扯皮的。
那天,岳父邊看報邊耐心地等顧客上門。一個婦女氣呼呼地叫人把一袋80斤的大米往店門口一擱,接著大呼小叫起來,說袋裝米分量不夠,整整差1斤。岳父把沒拆開的7袋米再往秤上一稱,果然與標量不符,最多的相差1斤半。像受了奇恥大辱,岳父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當即給她退了款,還給10元錢作為補償。回頭他叫了輛面包車,拖上貨找了批發(fā)市場的老板。那人嘻皮笑臉地說,差斤把秤是這行的潛規(guī)則。岳父不管那么多,打了工商的電話,來人查實后,對這個“上家”作了處罰。從此,旁邊的幾家批發(fā)行都知道了這個較真的犟老頭,再也不敢用短量貨來忽悠他了。
進了貨真價實的大米,零售價每斤自然要比別的店略高一點兒。岳父不懂營銷,就按實情給別人作介紹。時間一久,周圍的顧客對這個不善言辭、實實在在的老頭子有了好感。一次,有人看見他把推銷低價散裝地溝油的業(yè)務員轟了出去,一度被引為佳話。來店里的顧客慢慢地多了起來,幾所學校和機關食堂也把供米的業(yè)務交給他做。今年春節(jié),他的店還被居委會指定為困難職工糧油物質(zhì)的發(fā)放點呢!
現(xiàn)在,岳父擴大了營業(yè)面積,雇了3名店員,他談生意仍直來直去。雖然賺得不多,但從沒有虧過顧客。岳父說,這就是快樂。他認死理,一根筋犟到底,實際上就是講誠信。看到他精神愉悅,生意紅紅火火,我們感到十分欣慰。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