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滿腹文采,一表人才,而母親卻識字不多,脾氣暴戾。
自打母親進了門,和睦安寧的家里,就變得雞飛狗跳,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鬧。奶奶、姑姑們為了息事寧人,都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凡事繞過母親。而對于這一切,母親更是不依不饒,借題發揮。
那一年,姑姑出嫁會親。奶奶擔心母親言語、舉止不當惹新親家笑話,就沒同意母親去姑姑的新房。誰知,姑姑回門那天,母親作為長嫂非但不幫著主事,反而像祥林嫂一般又哭又鬧,拽住新姑父和姑姑的婆婆,唾沫飛濺、手舞足蹈地細數奶奶的偏心、姑姑的離間。
姑姑顏面盡失,傷心嚎哭;奶奶氣得捂著胸口,渾身抖得說不出一個字;父親怒不可遏,和母親干了一架,嚷嚷著要離婚……由此,家里的任何大事小情,再不敢讓母親曉得半點風聲。
而今,幾十年過去了,母親的壞脾氣非但沒有收斂,卻隨著年齡的增長,愈演愈烈。
有時,和父親單獨在一起,聊起母親的壞脾氣。我說:“爸,有些事,你得說說媽。所謂近朱者赤,只要你耐心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時間久了,媽自然會耳濡目染,被你‘赤化’、改變。”不料,父親無動于衷地說:“我懶得管她。不是為了你,我早和她……”
我的心,像被人抓了似的生疼。父親雖和母親朝夕相處,卻無法溝通交流,不能相互安慰、相互溫暖。可以想見,父親的內心,是多么地無奈、凄楚。但是,為了給我一個完整的家,他一直隱忍著、隱忍著。真是難為他了!
盡管我非常心疼、理解父親,可是,我還是想對父親說:爸爸,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了老了,我不想這個家“三足鼎立”,勞燕分飛。對于媽媽的壞脾氣,我們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敬而遠之,這樣,既助長了她的囂張氣焰,同時更會使她感到孤獨無助,更加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進而越發地我行我素。
爸爸,一日夫妻百日恩,人心都是肉長的,用你們幾十年的夫妻情去感化媽媽,她總有被感動的時候。一個人總有長處,我們要多看到媽媽好的一面,主動靠近她、融化她,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
當然,作為女兒,我也做得很不夠。俗話說女兒是娘的貼身小棉襖,作為媽媽一脈相承的血肉,我沒能真正體恤媽媽、理解媽媽,走進她的內心世界,今后,我一定改。我要盡力給二老營造一個快樂、溫馨的晚年,創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
爸爸,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幫助、教化媽媽,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方法得當,我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媽媽一定會有所覺醒。
爸爸,只有您和母親有個幸福、寧靜的晚年,女兒才能心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