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忠喜燒餅”是新鄉知名小吃。誰料想此后十幾年中圍繞商標權和姓名權,飲食服務公司和牛忠喜的家人打起了官司,從1997年開始,直到2005年燒餅創始人牛忠喜去世也結不了案。2008年11月,雙方再次對簿公堂……
“牛忠喜燒餅”成金字招牌
牛忠喜1920年1月出生在豫北輝縣,12歲時他跟隨伯父在輝縣西關學打燒餅,20歲時牛忠喜的燒餅在新鄉一帶有了名氣。
1957年公私合營,牛忠喜將打燒餅的技術帶到了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同時成為該公司一名員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牛忠喜的燒餅已是不少群眾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1980年春,鄭州市舉辦河南省名菜點和風味小吃評比展銷會,牛忠喜代表單位參加比賽,他打制出的燒餅被評為著名地方風味小吃,榮獲河南省優質產品。就在這一年,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將該燒餅正式命名為“牛忠喜燒餅”。此時牛師傅決定自己辦一個燒餅店,培養一批徒弟后退休。1983年,牛忠喜開了一家燒餅店,店址就是今天的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所在地。3年內,他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了徒弟,燒餅店能獨立經營了他才退休。退休后,公司又返聘了牛忠喜。
“牛忠喜燒餅”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認證為中華老字號;1996年4月,被新鄉市人民政府授予“新鄉一絕”;2001年10月,被河南省十家省級單位評定為“河南名吃”……名氣越來越大。為適合顧客的多種口味,牛忠喜和技術人員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又研制開發出填有各種餡點的小燒餅,深受人們喜愛。
“牛忠喜燒餅”漸成一塊人人皆知的金字招牌,蘊藏著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官司十幾年間打打停停
1989年,“牛忠喜燒餅”獲金獎后,牛忠喜工作的市飲食服務公司找到了他,打算以他的名字給燒餅命名,在征得了他書面同意后,公司隨即到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進行了商標注冊。1990年5月國家商標局確定了“牛忠喜燒餅”的注冊商標。不久,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設在解放路上的“牛忠喜燒餅店”開張營業。然而,讓牛忠喜意想不到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商品名稱和注冊商標會給他和家人帶來一系列的官司——
1995年,牛忠喜的一子三女大多下崗在家,迫于生計,牛忠喜帶領子女在家打起了燒餅。在新鄉新樂路74號自家門前,牛忠喜的兒子牛貴生打通了臨街的門面房,以牛忠喜的名字開了一家燒餅店,起名“牛忠喜燒餅店”。 牛貴生的店開業不到一年,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的經理劉福強突然找上門來,說公司已注冊“牛忠喜燒餅”商標了,牛家就不能再使用“牛忠喜”三個字了。
牛忠喜家人問公司注冊商標是咋回事,牛忠喜弄不明白,自己怎么會在同意商標注冊的協議書上蓋了手章,他只記得那次是拿手章領工資,公司領導都在,蓋過章了才說是要辦什么手續,是給他傳名的,即使他百年之后,“牛忠喜”這個名照樣萬世流傳。
1997年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以侵犯商標權為名,將牛忠喜推上被告席,要求牛忠喜及其子女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牛忠喜及家人想不通,一方面申請撤銷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的商標,一方面為自己的“牛忠喜燒餅店”申請注冊專用服務類商標。
在這場官司中,新鄉市新華區人民法院經過調解,雙方都作出了適當讓步,“牛忠喜燒餅店”改名“牛氏燒餅店”,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撤訴。
事后,牛忠喜及家人從律師那里得知,商標注冊的有效期限為10年,到期后,如果不經過牛忠喜本人同意,商標就不能繼續使用。牛忠喜牢記這句話,他和子女多次向飲食服務公司負責人表明態度,商標一旦到期,堅決不讓再用自己的姓名了。
2000年,牛忠喜及家人意外得知,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又瞞著他們續注了商標。牛忠喜及家人非常氣憤,將自家的店名重改為“牛忠喜燒餅店”。隨后,牛忠喜委托河南省商標事務所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撤銷此商標。2001年12月,牛忠喜以侵犯其姓名權為由將飲食服務公司起訴至新鄉市新華區人民法院。法院開庭不到20分鐘,飲食服務公司代理人提出反訴,雙方的拉鋸戰開始了……
2005年4月牛忠喜去世。病重期間他一再向家人交代,一定要把名字要回來,把他創制的燒餅技術在牛氏家族世代傳承下去。后來,牛家的燒餅已糕點化,增添了多種口味,銷量大增。
2008年8月8日,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判定:牛忠喜之子牛貴生停止在其牌匾、產品包裝上或以其他形式使用“牛忠喜”三個字;牛貴生賠償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經濟損失5000元,賠償“牛忠喜燒餅店”負責人劉福強5000元。
然而,雙方對此判決均表示不滿,分別上訴到省高級人民法院。
商標注冊后的法律空白
2008年11月13日“燒餅案”在河南省高院開庭審理,案件爭論焦點仍為“商標侵權”。法庭上,牛貴生認為,自己沒有侵犯商標權,“牛忠喜燒餅”只是燒餅名稱并不是商標,至于自己開的“牛忠喜燒餅店”,已于2005年將店名申請注冊為專用服務類商標,其外包裝也一起被申請外觀設計專利,所用的燒餅外包裝上,并沒有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所申請的字圖商標外形。
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牛忠喜燒餅店”經理劉福強說,按照相關法規,只要是注冊了商標,商標持有者就享有使用商標的權利。飲食公司的燒餅店在1990年5月注冊了商標,續注商標后,商標的有效使用期限從2000年5月30日到2010年5月29日,但牛貴生也在燒餅店鋪外掛上了“牛忠喜燒餅店”字樣的招牌,還在燒餅外包裝上印制“牛忠喜燒餅”字樣,這些都屬于商標侵權。劉福強說,雖然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燒餅店是以牛忠喜的名字命名的,但并沒有侵犯牛忠喜的姓名權。
新鄉市飲食服務公司還認為,牛忠喜過去制作的燒餅是單一的牛舌形油酥燒餅,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司技術人員一起努力研制,再加上牛忠喜的參與,這才烤制出現在的牛忠喜系列燒餅。牛忠喜參加的多次大賽,也是在公司的幫助和籌備中反復烤制才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術,奪得一個個大獎。牛忠喜沒有文化,僅憑他個人是研制不出來的,作為公司的員工,他打燒餅的技術是職務技術的成果。
對此,牛貴生的辯護律師王鼎成說,牛忠喜燒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被正式命名,牛忠喜的后人開“牛忠喜燒餅店”是為了不讓牛忠喜老人的這門手藝失傳,可以說是先有了牛忠喜燒餅,而后才有了牛忠喜燒餅店。專利權維護的是技術,而商標法維護的才是信譽。
牛忠喜同意以其名字為燒餅命名,并注冊商標是19年前的事情,當時,只有王福印代寫的牛忠喜同意使用其名字作商標的文書,卻沒有對牛忠喜補償條件的文字協議,緣于商標法剛剛開始實施,人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較差,加上牛忠喜又沒有文化,這才造成了之后的一系列麻煩。王鼎成認為,商標持有者無權禁止本人和后人使用這個人的名字。比如說,《商標法》規定,地理名不能獨占使用,地理名屬公共資源,不能獨占使用,那么姓名的專有權更不能允許他人完全霸占。
庭審后,合議庭對雙方進行了調解,由于雙方分歧較大,最終調解無果,將擇日判決。針對此案,鄭州大學法學博士李靜認為,這是一起涉及人名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很典型,不多見,并且官司一打就是十幾年,令人深思。整個案情的糾紛都是緣于牛忠喜這個人名的商標注冊,商標持有者用別人的名字對商品進行注冊后,是否有權禁止其本人及后人繼續使用自己的名字,這在法律上目前還是一個空白。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