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改革中創新
學校運動會的創新發展已是當今學校體育界的共識。許多學校在運動會的組織、項目設置、名次錄取和激勵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拓寬,創造了豐富多彩、實用性較強的多種形式運動會。
如我縣一所學校把傳統的田徑運動會改造為田徑類年級比賽的運動會,仍沿用了跑、跳、投的項目,但在競賽方法和錄取名次上有改革創新。以100m項目為例,規定每班均以30—50名學生參賽,6人一組×n組,每班比賽時間約為8—10分鐘,然后把每班每人的成績相加形成班級100m跑的班級總成績,再按各班總成績排出年級名次,給予獎勵;又把各班前六名的學生單列出來,按個人成績取出年級優勝者名次。長跑、跳、投項目依次類推,這種改革創新的田徑運動會體現了大眾性、全體性、個體差異性、較好地解決了傳統與創新、少數與多數、普及與提高、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問題,更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團結協作精神、競爭意識、高度責任心的優秀品質,也滿足了尖子學生展示取勝的欲望,高度詮釋了“健康第一”、陽光體育、新課改的內涵,很值得借鑒、推廣。
有的學校因勢利導將體育知識、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有的學校開學初就將各種競賽計劃、運動會規程下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去自我鍛煉、備戰,不搞賽前突擊訓練等,這些做法都是正確、有效之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著改革學校運動會。
1.有鮮明的主題
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一樣,學校運動會也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一方面表現學校的文化主流,一方面突出運動會的宗旨。可以面向全校征集,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集思廣益,不斷擴大影響,把準備過程變成一個學習的過程、創新的過程。
2.增加集體性、娛樂性項目
集體項目更能體現出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盡可能使每個賽場都有集體項目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賽率。同時讓每個項目的比賽都與全體學生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密切相連,息息相關。娛樂性項目,可以滿足學生求動、求新、求趣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常性的體育活動。
3.增加表演項目
把運動會開幕式作為展示學生精神風貌的大舞臺,可組織年級小型團體操、優秀班級團體操、舞蹈、健美操等。可以根據學校的特色,進行特色項目的表演。在閉幕式中增加大合唱或街舞表演,使更多的學生直接參與學校運動會。
4.與時俱進、應時出新
每屆學校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都要有一定的變化,學生感到新奇,才能踴躍投身于運動會。比如結合重要的紀念日、中國和世界的重大體育賽事,及時設立象征性的、時興的比賽項目,既可以增加運動會的新鮮感,又可以利用體育運動的特點進行優良傳統教育,傳播奧林匹克精神。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精彩就可以融入學校運動會,以此激勵學生拼搏進取。
5.增加教師、師生共同的參賽項目
學校運動會是學生的體育盛會,也是教師的體育盛會。教師的表率參與作用是一種無形的吸引力和推動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學校體育發展的核心因素。增加教師參賽項目,既可以增強教師的身體素質和參與意識,又十分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6.改革競賽組織
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校運動會。諸如編排、宣傳、主持、講話、器材借還、場地布置、獎品發放等放手讓學生辦,使運動會成為增加學生體育知識,培養學生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展現各種才華的綜合性舞臺。
7.與學校日常體育活動有機結合
除了學校運動會之外,還要開展小型比賽作為補充。小型比賽更加關注體育運動的群體性,它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都能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小型比賽不僅參與人數多,受益面廣,而且時間安排更加靈活充分,更容易培養學生體育骨干,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學校場地器材的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改革創新學校運動會的問題上,一定要正確確立舉辦運動會的宗旨,鎖定不同類型運動會的本質、特征,挖準、找清其功能與內在聯系。改變目前少數學校在改革創新學校運動會的口號下,把學校運動會變得不倫不類,無正確目的無規范要求,只求“歡快”的形式主義、極端主義現象。學校運動會要力求學生身體得到鍛煉、心靈得到碰撞、承受考驗、獲得體驗,在苦、累、汗、樂中得到各種錘煉、洗禮、升華,促進青少年學生對健康的理性認知,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形成一生健康的生活觀念,學校運動會也在改革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學校運動會的組織與管理
學校運動會是學生與老師展示運動風貌、促進交流的一次盛會,牽涉到方方面面,必須進行嚴密的組織。
1.要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周密的程序安排
學校運動會是在校委會領導和主持下召開的。各部門組織機構的設立要根據運動會規模大小來確定。一般情況下設為:組織委員會、仲裁委員會、學生安全委員會、競賽委員會、大會辦公室(主任、副主任及宣傳組、競賽組、后勤組、場地器材組、保衛組、醫務組等相關部門),其中競賽組各部門的裁判長應為體育教師或有該專業特長、執裁能力的老師擔任。總裁判長必須是仲裁委員會成員,便于開展工作。
1)提前公布競賽規程。競賽規程應提前1—2個月向學生公布,必須包含以下內容:比賽時間,比賽項目,報名及參賽辦法,參賽人數,比賽規則,錄取名次及獎勵辦法等。秩序冊要提前3天下發,便于糾正編排中出現的錯誤,也利于學生熟知參賽的時間、組別、號碼。運動會一般有三大程序,即開幕式、競賽、閉幕式。開幕式包括:運動員、裁判員入場,升國旗、奏國歌,領導致開幕詞,運動員、裁判員代表宣誓,團體操表演,領導宣布運動會開幕。競賽日程安排要科學合理,同時還要考慮學校場地器材因素進行布局安排,既不能出現冷場,更不能出現擁擠的現象。閉幕式包括:裁判長宣布比賽成績、頒獎、領導宣布運動會閉幕。
2)做好相關培訓。首先,要對參加裁判工作的老師、學生進行培訓。培訓應分批、分項目進行,讓每個參加裁判的師生掌握正確、規范、安全的執裁技能,努力保證準確裁決、秉公裁決。第二,要對參加比賽的學生進行培訓。體育教師要組織學生學習競賽規程,并組織學生按競賽項目學習有關技術,掌握運動技能及參賽技巧,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及課外練習。
2.關注運動會的動態,調控運動會的進程
在比賽期間,學校領導及總裁判長要在主席臺縱觀全局,指揮比賽。針對天氣或其它突發情況,應及時進行時間、內容、進程等方面的調整,從而保證運動會井然有序地進行。比賽期間,各班要在指定位置就座,不得隨意離開。班主任應作合理安排,各盡其責。運動員要充分發揮其運動競技水平,宣傳報道員應及時追蹤競賽新聞,迅速報道本班競賽戰況或成績,為班級吶喊助威。增強班級凝聚力、烘托大會氛圍、形成我與運動會同行,實現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教育目的。
比賽期間的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務措施要全面具體,激烈的競爭與對抗,不可避免會出現運動損傷的現象,此時裁判員、醫務人員要臨場不亂,正確處理。并根據傷情將傷者送衛生室或附近醫院,使之得到有效急救或治療。后勤組應保證充足的飲食、飲水、場地、器材及供電的正常運行。
總之,學校運動會的改革和創新要立足于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
“陽光體育活動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比賽活動或游戲之中,使他們在通過努力與付出之后,可以體驗到成功、團結協作、共同參與的樂趣,使學校運動會真正成為有全體學生參與的體育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