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是課的上位概念,即若干節課組成一個教學單元。體育課的教學單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整體性、連續性和階段性。在高中體育模塊教學中,一般以不同運動技能(課題)為依據劃分若干個單元,它們之間可以是遞進的關系也可以是并列的關系。單元教學計劃是模塊教學計劃的深化和具體化,保證了各運動技能教學有目的、有步驟、系統地進行,也是教師制定課時計劃的依據。然而,筆者近幾次參加公開課活動時卻發現一些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單元設計的整體性,造成課時計劃教學目標不盡合理,進而影響了教學組織、學練方法及有效糾錯等一系列問題。
一、課例二則
例1:一次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上,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要求參賽選手同課異構。該技術要求從蹬地開始,伸臂、抖腕、指撥球,全身協調用力。準備活動之后,有兩位選手先進行了原地雙手胸前動作的講解、示范,然后組織學生兩人一組相距5m左右進行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練習。課堂上,不少學生出現了肘關節外展形成擠推球的共性錯誤。但兩位老師卻視而不見,未能很好地予以糾正。不僅如此,學生稍加練習后兩位教師又組織學生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學習。結果是學生原地動作還沒掌握好,行進間練習時更加手忙腳亂、錯誤百出。
例2:某學校的一日公開課,開課的也是一位青年教師,課題是三級跳遠。在課的基本部分,該教師分別用“一只腳受傷仍要前行”和“跨越小河溝”引出單腳跳和跨步跳,然后組織學生散點練習。接著教師完整示范、講解要領,組織學生成四路縱隊進行完整練習,全程助跑、跳進沙坑,男生起跳線距沙坑9m遠,女生7m。為了提醒學生跨步,還橫擺了墊子,為了最后跳躍的高度,在沙坑前沿還拉了橡皮筋(高約3 0cm)。但不少學生都跳不進沙坑,有的則因害怕受傷致使動作不敢做或動作出錯。
二、課例分析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模塊的基本技術,該技術又可以分為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和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一節課既學習原地動作又學習行進間動作顯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將該技術進行單元設計,第一次課應該是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著重解決動作結構問題,只要大部分學生能知道要領、基本上做出動作(肘關節不外展、不擠推球),第二次課復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著重解決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用力問題;第三次課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著重解決手上動作與腳步動作的配合問題(跨步接球、邁步傳球);第四次課復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提高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第五次課便可以進行單元考核。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劃分,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進行調整。但每次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教學目標)必須是明確的,而且還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教學目標不同所選擇的學練方法和手段就不同,教學組織、學練指導、錯誤動作的預設和糾正等一系列問題也就不同。觀摩的兩節籃球課上,不少學生肘關節外展形成擠推球是第一次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容易出現的問題,而教師又讓學生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看不出教師究竟是想帶領學習什么。如果是學習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的話,前面的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就只能是復習內容,也就不該出現部分學生擠推球的動作。
三級跳遠課中教師想解決的問題太多,教學目標不切實際、教學設計不盡合理。第一次課就全程助跑,既浪費教學時間又解決不了助跑問題,如時間花在助跑的學習上不就跑題了嗎。學生還沒掌握好動作,男生9m進坑、女生7m進坑造成很多學生跳不進沙坑,做不出完整動作,有的則緊張害怕忘了動作。學生跳躍能力不一樣,做跨步跳的地點當然不同,擺墊子提示學生跨跳顯得多余。學生動作都沒掌握,拉橡皮筋逼學生收腹舉腿以強調最后跳躍騰空高度,顯然也沒必要。三級跳遠一般需要4、5課時才能完成,前面著重解決結構問題,讓學生知道三級跳遠由單腳跳、跨步跳、跳躍組成并正確做出動作即可,下面才逐步提高動作質量,解決三步的比例、節奏,最后跳躍的高度以及助跑的準確與節奏等。基于此,本次課的完整練習應該是中速助跑(7、8步左右),三跳不過分用力(70%~80%的力),只要學生能正確做出動作就行了。起跳線男7m、8m各一條,由學生選擇,女生5m、6m各一條,這樣,降低難度以便于學生掌握動作結構。
三、反思小結
1.單元教學是體育教學原則的體現
循序漸進是體育教學的原則之一,它是由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知識、技術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決定的。任何運動技能從初步學習到熟練掌握都必須經歷一個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因此,對于很多具體的運動技能,如籃球單手肩上投籃、排球正面雙手墊球、三級跳遠、背越式跳高等等,必須要進行幾課時的學習即單元學習才能較好掌握,達到模塊教學發展專長的目的。
2.單元教學是課堂有效教學的保證
教學目標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有效教學必須是圍繞明確的教學目標開展的,評價一節課的好壞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教學目標不合理,有效教學就無從談起。在多元的教學目標中,運動技能的教學目標是一根主線,這就要求我們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按照體育教學循序漸進等原則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單元教學中,每次課在技能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注重運動技能的單元教學,制訂單元教學計劃、確定合理的課堂教學目標,明確一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后再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從實際出發優化教學組織,安排場地器材,進行有效糾錯……這樣我們才會離有效教學越來越近。
3.單元教學能幫助青年教師理解教材和教學
部分青年教師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工作時間短、教學經驗缺乏,對教材的理解不深、對學練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不熟悉,二是體育教學內容龐雜,一些版本教材及教參上只有教學內容的呈現,沒有學練方法介紹、組織與教法建議等,讓沒有經驗的青年教師很難把握。縱觀筆者工作以來接觸過的教材和教參,有人教版、高教版、華師大版、蘇教版幾種。在這幾種版本的教學工具中,當屬蘇教版和人教版比較全面,不僅有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還有教材分析、教學安排和建議,并且列舉出很多教學內容的單元計劃,對教學有具體的指導和幫助,便于青年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材、教法,有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
4.單元教學在高中模塊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在模塊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中,單元計劃處于中間位置并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模塊教學目標影響著單元計劃的制定,單元計劃的完成又反過來促進了模塊教學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單元計劃決定了課時計劃的制定,課時計劃的落實又反過來影響了單元計劃的實現。目前,我們省、市組織的教學評比和教案評比都要求參賽選手報送上課時的課時教案及該課時所在模塊的教學計劃及模塊下單元教學計劃。列出課時在單元教學計劃中的課次位置,以便于評委評價課(教案)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然后再評價學練方法、教學組織等是否有效。
因此,體育教學尤其是模塊教學中必須要重視運動技能的單元教學,以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模塊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