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為了推動冰雪運動的發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制定了“北冰南移”戰略。2002年吉林體育學院于立強教授提出“北冰南展”戰略理論,并承擔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基金課題。經過實踐證明,此項理論研究對我國冬季運動的全面開展和戰略布局很有價值。南方一些經濟發達城市也都看好冰雪文化產業這塊市場,紛紛投資建館、組隊參加比賽,同時開展了群眾性,娛樂性的冰上運動,擺脫了只有北方地區才能開展冰上運動的地域限制,為我國實施“北冰南展”的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物質條件。逐漸形成了“南北對抗,互相競爭,共同提高”的戰略布局。
本文結合我國冰雪運動開展的現狀,研究分析實施“北冰南展”戰略給我國冰雪運動帶來的影響,為提升冰雪項目的文化內涵,拓寬冰雪文化產業,推動冬季項目的整體發展提供依據。
2、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我國冬季項目的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我國冬季項目開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以及實施。北冰南展”戰略的理論依據。 2.2.2對比分析法 從冰雪運動的項目布局和南北城市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分析冬季項目開展狀況。
3、結果與分析
3.1競技項目布局的發展現狀 3.1.1競技項目原有布局 多年來,由于我國冬季項目一直在北方地區開展,所以項目基礎和人才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三省。另外,還有解放軍隊在遼寧開展冰雪項目,其運動員也多靠吉林、黑龍江二省輸送。開展城市和項目也不均衡,花樣滑冰主要集中在長春、吉林、哈爾濱和齊齊哈爾四個城市,冰壺項目主要在哈爾濱開展,冰球運動主要集中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和佳木斯三個城市開展,短道速滑和大道速滑開展得較為普及。由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氣候條件,使得冰雪運動在東北三省開展得較早,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短道速滑:從大楊揚到王蒙,花樣滑冰:從申雪、趙宏博到張丹、張昊,大道速滑:從葉喬波到王曼麗,以及自由式滑雪冠軍韓曉鵬等優秀運動員,他們都為中國的冰雪事業鑄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因此,劉鵬局長在都靈冬奧會總結大會上說:吉林、黑龍江和解放軍隊支撐了一屆奧運會。但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現象的不斷加劇,北方地區室外冰期逐漸縮短,部分雪場多靠人工造雪維持,單純依靠自然氣候已經不能滿足冰雪運動的需求問題,這就凸顯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吉黑遼三省同屬經濟欠發達地區,室外雪場、室內滑冰館的基礎硬件設施需要大量資金來完善,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冬季項目開展的瓶頸。那么,要想全面開展我國冬季項目,“北冰”就必須“南展”。

3.1.2南方城市冰雪運動開展層面
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制訂了“北冰南移”戰略,南方許多城市都先后建起了規格不等的室內滑冰館,冰雪運動已覆蓋了南方大部分省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除東北外,現有室內滑冰館30余個,群眾性的滑冰運動在南方一些省、市快速發展起來,而且參加滑冰運動的人數持續攀升,特別是1對1、1對3等指導性消費項目很受人們歡迎,節假日排隊等候滑冰更是室內冰館常見現象,滑冰運動已經成為一種體育產業,并具有一定的社會市場。事實上,在其它一些城市,個人投資練習冰雪運動的現象并不少見。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北京已相繼成立了多家花樣滑冰俱樂部,目前注冊參賽選手達到400余人。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出哈爾濱、長春等花樣滑冰的傳統城市。
因此,實施和推進“北冰南展”戰略,通過多種政策手段引導南方省市開展冬季項目,實現冬季項目真正意義上的“舉國體制”將是我們體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3.2探索冰雪項目在南方開展的因素
3.2.1人才因素
從室內冰上項目(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冰壺等)特點來看,基本都是屬于技巧類和技能類項目,從對參加者身體形態要求來看,身材適中動作輕巧的南方小巧型運動員具有優勢,為。北冰南展” 奠定人才基礎。
3.2.2物質因素
從冰上項目對場地器材的使用要求來看,都是在室內滑冰館里進行練習和比賽,不受場地、季節限制。南方省市經濟發達,資金寬裕,修建了條件優越的滑冰館,為“北冰南展”創造物質條件。
3.2.3人文因素
室內冰上項目以她特有的技巧性和競技性,以及很高的藝術觀賞性和較激烈的競爭性,越來越受到南方觀眾的喜愛和關注,參與的熱情逐漸提高,提升了“北冰南展”的人文條件。
3.2.4文化因素
冰雪文化就是指在冰雪自然環境中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以冰雪生態環境為基礎所采取的或所創造的,具有冰雪符號的生活方式。其內涵包括:思想文化、方式文化、物質文化。(圖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逐漸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渴望回歸自然的愿望就越強烈。“北冰南展”給長年見不到冰雪的南方帶來室內滑冰館,給人們提供一個可以放松的機會和平臺。人們通過人工模擬自然的環境,感受到冰雪項目的獨特魅力,讓人體會到那種無拘無束、回歸自然的感覺。冰雪運動已經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通過這一載體,宣傳冰雪文化,提高冰雪文化品位,培育冰雪市場。
競技體育“為國爭光”只有在“公平競爭,教育青年,崇尚和平”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公平、友誼、團結的競爭,才能進行高水平的體育文化產業推銷,才能彰顯人性。否則,單純宣傳體育為國爭光,將會助長體育的“種意識”,淡化了體育的“類文明”。由此可以看出,優勢項目和弱勢項目之間的區別不僅在于運動成績的優劣,更在于項目文化的差異。為了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就要提高冰雪文化品位,宣傳冰雪文化,我們不僅要看到冰上健兒大楊揚、韓曉鵬等優秀運動員忘我拼搏,奪得冠軍,破零增金的輝煌戰績,還要感到冰雪運動帶給人們的激情和愛國主義情懷。
因此,通過“北冰南展”,讓冰雪運動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冰雪運動技術創新、獎牌生輝、賽事增值,從而帶動冰雪產業的發展。
3.3國家政策推動“北冰南展”戰略的實施
事實上,室內冰場并沒有南北差異,只是由于地方經濟發展不同,在場館基礎設施上存在差別。在實施“北冰南展”戰略過程中,國家主要使用政策性的扶持來促進南方冰雪運動的發展。比如:七運會將短道滑冰、速度滑冰列為比賽內容,增設兩個大項4個小項;第八屆全運會開始新增設了短道滑冰、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變成三個大項10個小項。第九屆又增加對這三個項目的金牌數,十運會在花樣滑冰項目中還特別增設了比較適于南方的所有項目的金牌。這種政策性的“優惠”以及人才交流的措施,對南方冰雪運動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實踐證明,冰雪項目在北方開展得較好,不是只有北方人適合從事冰雪項目,而是北方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地域優勢,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南方修建了條件優越的場館,南方人也同樣可以從事冰雪運動,并且在競技上可以取得好成績。正是“北冰南展”使得冰雪運動的原有布局發生了質的改變,同時應該看到的是韓曉鵬是在沈陽出的成績,十冬會冰舞的冠軍選手是北方人。這種人才交流,優勢互補,為冰雪運動奠定堅實的政策保障。
3.4以冰雪文化為載體,宣傳和打造冬季項目的文化產業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北冰南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人們不但通過冰雪項目的場上競技,了解冰雪運動的工具理性一競技的競爭性,也就是金牌效應,叫做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即冰雪運動的價值理性一冰雪帶給人們的人文關懷。體育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冰雪項目則是冰雪文化的載體,人們通過欣賞高水平的精彩的競技表演,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提高參與冰雪運動的意識,同時對場館環境、學習條件、服務質量上也都提出新的要求。因而,娛樂性強、服務水平高、靠價格調整的經營性冰雪運動項目將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冰雪運動的社會體育產業也會隨之獲得較快的發展,提高了冰雪市場的地位和經濟利益。
可以說,冰雪產業是一個城市的重要名片,冰雪文化就是一個城市的品牌形象,文化與冰雪的有機結合,就為冰雪賦予了靈性、活力與魅力,使文化融入冰雪,就為冰雪運動營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北冰南展”讓冰雪文化給南方城市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魅力,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增加了經濟實力。
3.5“北冰南展”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應注重發展冰雪文化
2006年在南京舉行中國杯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價值一二百元的門票10元就能買到,即便是這樣,花錢進場的觀眾也不多。事實說明, “北冰南展”的意義不在于南方城市建幾個可以舉行冰雪賽事的場館,而在于冰雪運動項目的進一步開展和普及,更在于對冰雪運動文化的宣傳,提升對冰雪運動文化內涵的理解,也就是說:全面的發展冰雪運動,重要的是拓展冰雪運動文化內涵。冰雪運動以她獨特的運動方式,精彩的競技表現力,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形成了一定的冰雪市場,“北冰南展”發展戰略的實施,又賦予冰雪運動更多的人文思想,從而推動和帶動了市場經濟利益,又擴大了冰雪運動的發展空間。
4、結論與建議
4.1冰雪運動的發展,注重傳播冰雪運動文化
4.1.1冰雪能夠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4.1.2冰雪能滿足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
4.1.3冰雪能娛樂身心,緩沖心理壓力;
4.1.4冰雪能使人強健體魄,為國爭光。
4.2冰雪運動的發展,提升冰雪運動文化水準
4.2.1冰雪運動的科技思想及其競技,健身和娛樂等工具理性的認識,是淺層次文化。(謂之筋骨)
4.2.2冰雪運動的人文思想,即人們欣賞的、競技者參與的價值理性等終極關懷的理解,是深層次文化。(稱其靈魂)
4.2.3“北冰南展”,不能使冰雪運動只為了競技而競技。摒棄了它本身的文化內涵,拋棄了體育最原始的初衷——奧運宗旨——公共體育精神
4.3冰雪運動的發展,推進冰雪文化產業
4.3.1以冰雪文化為載體,宣傳和打造冬季項目的文化產業,實現“用有形換無形”,提高我國冰雪運動的軟實力。
4.3.2冰雪項目則是冰雪文化的載體,人們通過欣賞高水平的精彩的競技表演,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提高參與冰雪運動的意識。
4.3.3場館設施完善、娛樂性強、服務水平高、經營性冰雪運動項目將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冰雪運動的社會體育產業也會隨之獲得較快的發展,提高了冰雪市場的地位和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