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的構思
本課是剛升入二年級的小朋友,孩子的好動、好奇、好仿、好勝,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對通俗上口的東西記得陜,對表揚鼓勵的話樂意聽,對新穎有趣的活動愿意參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征,通過“故事”、“情境”、“唱游”的形式對教材進行處理和再創造,使學生在身心處于負荷較寬松、歡快的氛圍中,接受體育的啟蒙教育,使之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承受力,促進身心正常發育。
二、教材處理
在本課教學中,我將教材與動物的動作聯系起來,通過“模仿”、“森林賽跑”,“動物爬行”、“動物跳躍、”“動物走”、“森林運動會”等多種形式施教。 將教材與“童話故事”聯系起來,組織學生在故事的情節中練習,提高練習興趣,并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力。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兒童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根據故事的情節,逐步引導學生感知動作,使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通過場景的布置,音樂渲染的配合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單純的機械模仿到學會掌握前腳掌用力蹬地的技能。同時通過啟發談話,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使學生懂得謙虛使人進步、驕做使人落后的哲理,從而加深對故事內涵的理解。 將教材與學生邊唱、邊做的游戲,集體舞蹈或小群體(幾個人)的協調動作聯系起來,在練習中實施美育,促進學生情感交流和人際關系的發展。
將教材與創設的富于教育意義的“情境”聯系起來,通過練習鍛煉身體、增長知識、陶治情操、培養行為規范。這節課,我針對低年級的兒童興趣廣泛,模仿力強,活潑好動的天性,有意識地將寓言故事中的情境,通過音樂的渲染、語言的描繪,賽場的安排等多種形式,去啟發學生觀察情境、體會情境、捕述情境和再現情境。我認為這樣教,能使兒童逐漸從玩的心態中向有意識的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鍛煉身體,發展思維的狀況過渡,使育人的意圖及時有效地轉化為兒童渴望并主動參與的內在要求,使學牛既滿足兒童玩的心理欲望,又不陷入“為情境而情境”的境地,避免了把體育課上成沒有教育意義的“快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