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從招聘選拔、人才評價、崗位設計、培訓規劃、薪酬管理、績效考核、員工關系等各個環節,HR管理工具正在被廣泛地開發和使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已經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們需要捫心自問:現在HR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如何?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么?
盡管國內外經濟形勢正在趨好,但企業經營層面依然沒有感受到春夏的溫暖,社會就業工作還有重重的壓力。企業在反思,在尋求各種咨詢和培訓;大學生在奔波,在祈求一份就業合同和一個落腳點。這些年,到處在倡導管理和學習,販售制度和知識,企業紛紛把戰略構架、流程建設、制度管理、培訓學習都看成是競爭制勝的利器、永續經營的法寶。但斗轉星移,潮來潮去,當風起浪涌時,呼喚救命的卻是穿戴齊整、懷抱泳圈的人們。我們要問:什么是個人和組織最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哪里?
這些都是本期雜志專題和大家分享“人崗匹配”看法的原因。“人崗匹配”是個掛在人力資源經理嘴邊的老話題,也是HR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根據企業發展趨勢顯示,人力資源管理正在從一個專業化、獨立的職能向一種更廣泛的公司能力轉化,在這種公司能力的建設中,人力資源經理和直線經理通過培養起一種伙伴關系來獲取競爭優勢,并且達成企業的總體經營目標。因此,在管理咨詢專家程建崗看來,如果人崗匹配的工作沒有各級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和參與,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位;沒有一種戰略視野來研究人崗匹配問題,也難以完成個人與組織的協同發展。還需要制定個人發展計劃,來不斷提升員工的能力狀況,使其逐步滿足崗位的要求,從而提高人崗匹配度。
總之,人崗匹配的核心還是崗位需求和員工能力的匹配。企業需要什么類型的人,員工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這是HR工作者永遠需要思考的問題。但現在不少公司和個人在發展中作繭自縛,深深墜入科學數字管理的軌道,墜入ERP、六西格瑪等數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他們過多地受制于先進的制度和完備的工具,很難再有氣勢如虹的創造性,甚至在現實問題面前居然變得束手無策。他們具備邏輯上的能力,但失去了更重要的實踐能力——地頭力。
為此,本刊特邀國內著名的管理思想家王育琨先生撰文詳解《地頭力真相》,這也是本土2009年最具原創性的管理理論。隨著企業、個人對地頭力的探究和打造,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也將得以適當的糾偏和回歸,無疑,這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