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既可以保留傳統教學的長處,又可以克服教學手段簡陋、不能有效表達教學內容的缺點。運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對教師個人的教學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講授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工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智力勞動效率。”教師的教學語言技能水平,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應具備淵博的學科專業知識,講授要邏輯嚴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重點突出,注意使用啟發性教學語言,克服“填鴨式”教學方法;還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口齒清楚,語言流暢,沒有不必要的重復,沒有口頭語和多余語氣助詞。這幾方面都是對教師的基本技能要求,在這里不再贅述。
多媒體教學可以彌補教師在語言上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教師在備課階段,自己或通過集體勞動,在語言上字斟句酌后確定內容,用多媒體課件提前準備好教學內容,并力求完美,彌補教師個人能力的不足。2.多媒體信息量大,比口講省時省力,能提高教學效率。3.多媒體可以重復播放,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可以反復闡述、強調,加深學生的印象。4.使用多媒體可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并不受時空限制展現大量事物,如變化很快的可以人為地放慢,變化慢的可快速呈現,便于教師講授。
使用多媒體教學后,當然不能簡單地用多媒體代替講授,應該注意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具體要注意四個方面的問題。1.多媒體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具體的感性材料,教師必須在直觀形象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抽象,作進一步的講解。解說可以復述媒體呈現的內容,對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加深理解與記憶,也可以從內容中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2.對只有圖像沒有聲音的內容,教師必須邊演示,邊進行對應的解說。解說必須與畫面密切配合,語言準確、簡練。對學生看得清楚明白的內容,不要過多地重復,否則會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對畫面中不能清楚呈現的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3.在播放一段視聽教材時,畫面往往一晃而過,所以在播放之前,可先向學生作必要的介紹,或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4.把握講授的時機。教師不應隨便在媒體有解說音時插入講解,這樣不但不能增加傳送的信息,反而互相干擾。
二、板書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白板)以凝練的語言文字和圖、表、符號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板書的要求包括書寫規范、語言準確、有條理性、重點突出等。人們把精心設計的板書稱為形式優美、重點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書。板書可以增強口頭語言效果,有利于傳授知識,又便于學生作筆記,加深記憶。缺點是傳遞信息慢,板書差會破壞教學效果。
使用多媒體教學會使板書大大減少。尤其是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大量軟件應用于課堂教學。如使用最廣泛的微軟辦公軟件中的(Powerpoint電子幻燈片)制作電子教案,不僅可以達到原來板書內容的要求,而且可以播放插圖、動畫、聲音等;各種繪圖軟件不但可以制作平面圖形,還可以制作立體圖形、惟妙惟肖的動畫等。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板書的量,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板書了呢?有的學校為了讓教師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室里不安裝黑板,這是完全錯誤的。好的板書設計會給學生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在講解重點、難點教學內容時進行板書,在關鍵的地方圈圈點點,或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都能起到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記憶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書寫板書時的動作、“圈圈點點”時的身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是使用多媒體無法做到的。另外,不考慮教學成本,盲目使用多媒體也是錯誤的。有的教師把講稿用實物展臺放映代替板書,可以說是一種偷懶,是對教學不負責任的表現。
對教師的“板書”要求除了練好“粉筆字”,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軟件知識和一定基礎的美術知識。在用計算機設計電子教案時,應注意三點。1.每一幅電子幻燈片內容要適量,字的大小應適當,以讓后排學生看清楚為原則。2.慎用色彩。使用色彩太多易造成教學內容不突出,尤其底色與內容對比反差要大一些。3.注意給學生留出做筆記的時間。使用電子幻燈片,教師的時間節省了,有的學生忙于記筆記,卻耽誤了聽老師講解,因而要留出一定時間給學生。
三、演示
演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結合有關內容的講解把各種直觀教學教具及實驗展示給學生的示教方法,是出現較早的輔助教學的一種方法。它符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一認識規律,因此受到了許多教育家的重視。傳統教學演示主要是教師示范表演,要求教師課前反復練習,課上熟練操作,演示與講解結合。演示順利,教學效果好,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威望;演示不順利或失敗,就會使學生產生疑慮,教師也很難堪。多媒體的演示功能特別是電腦動畫特技幾乎無所不能,使人有時對屏幕上的內容產生疑惑,而一些科學實驗、實驗標本、教具模型等是學生真實所見,可以觸摸得到,更易于學生接受。因此,對那些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演示還應繼續保留。
多媒體用于課堂教學可豐富演示教學,使可演示的內容范疇大大拓寬,傳統媒體做不到的多媒體幾乎都可以做到。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些原本在課堂上要教師親手做的演示現在可以用媒體播放的形式代替,但對教師的演示基本功要求更高了。1.教師在課前要從大量素材中篩選符合教學要求的多媒體教材,選用的教材要有較高的圖像和聲音質量。2.教師要懂得熟練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必須懂得各種多媒體設備的基本功能,掌握操作方法。盡量避免在課堂上設備不能正常演示或演示不出來,延誤教學進度。在播放有聲教材時,要注意音量大小適中。3.懂得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上的功能和教學方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4.不斷學習,掌握多媒體教材的制作方法,尤其對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要預先制作出課件。對制作好的課件應在課前反復試驗,以防在課堂上演示失敗。5.重要的課件應注意及時備份,防止文件意外丟失影響教學。6.制作課件中插入的聲音要使用恰當,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盡量少用或不用鼠標點擊,在課堂上,教師每點擊一下鼠標就響一串聲音,本意是引起學生注意,如果聲音太多了,實際上非常影響學生聽講。
四、調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調控構成教學系統的各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媒體)之間的關系,使教學保持穩定和有序,按照預定目標前進。調控要求教師有好的導入學習和結束教學的技能、信息反饋和課堂組織管理。這是一種綜合能力,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人修養,通過不斷的實踐磨練出來。
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現代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教師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導入方式,可使用聲音、圖像、動畫等生動形象的信息引起學生的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樣,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重放等功能如概括總結、引申、拓寬等來結束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語言、姿態、作業等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和進度,如計算機播放時的聲音、速度、畫面大小等。課堂組織管理的內容包括引導學生注意力、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和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達到教與學的目的。現代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受社會影響大,喜愛新鮮事物。多媒體教室內的各種設備使課堂具有現代氣息,能夠強烈吸引學生們的目光,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使用多媒體可以提供典型、規范的示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投影儀,使講解操作的過程一目了然,學生掌握起來非常容易。這些都為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多媒體教學不但把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入了課堂,更重要的是引領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管理理論與方法,促進教學改革和發展。教師應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作者單位:1.山東大學 2.山東財政學院)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