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期待與歡呼聲中,6月24日,《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或譯“卷土重來”),在全球同步上映!
劇情承接上集,表現手法則更加肆無忌憚,地球已經完全變成“金剛們”的戰場,數不清的鋼鐵巨人從天上打到地上,從美國打到埃及甚至中國……影片結尾一如既往地毫無懸念:在鋼鐵斗士的生死搏擊中,人類數千年積攢下來的文明遺跡雖然悲慘地化做巨大的瓦礫場,但是推動地球文明延綿不衰的基本價值觀——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仍然像火種一樣被保留、傳承。好萊塢的這一套邏輯,盡管“地球人全知道”,但是全球同步公映當天,影院仍然一票難求。影片所到之處,除去火燙的票房,熱賣不休的擎天桂、大黃蜂、通天曉、威震天和紅蜘蛛等偶像道具,還讓無數70后和80后重溫了兒時舊夢——肯定也包括在變形金剛玩具初到中國的年代,許多中國小男孩都會喊的那句話:“汽車人變形!出發!”
公映五天,《變形金剛2》從北美地區(美國和加拿大)總共4234塊銀幕上掠回2.01億美元,雖然沒有打破《黑暗騎士》此前創造的公映五天的票房紀錄,但是這個成績仍能躋身好萊塢同期歷史三甲之列。公映五天,《變形金剛2》從北美以外58個國家的9910塊銀幕上總共收回1列寧墓背62億美元。
1983年的某一天,日本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可以變換成汽車或飛機形狀的機器人玩具。第二年,美國孩之寶公司(Hasbro)找上門來,他們買下一部分玩具并加以改造,在玩具間分出“好人”和“壞人”,“汽車人”和“霸天虎”的故事由此展開。前者是和平的象征,后者則崇尚暴力。到1985年,變形金剛已經是孩之寶公司旗下第二大賺錢的玩具,僅次于星球大戰系列,而在后來的五年時間里,擎天柱們給孩之寶公司帶來至少十幾億美元的利潤。
從1983年到今天,“老戰士”相繼離去,“新戰士”不斷“變形”出現。擎天柱之后,有通天曉和補天士;威震天之后,有驚破天。不斷變化、重組的是金剛戰士,永遠不變的是躲在它們背后的美國文化和價值觀。有人曾說,假如仔細考察第一代變形金剛,不難發現誕生于上世紀∞年代初的“汽車人”和“霸天虎”的身后,其實隱藏著濃濃的反戰情緒,恰好和那個年代的美國社會思潮相合拍。“擎天柱們”多是體現民用色彩的越野車和卡車,而“威震天們”則是手槍和戰機這樣的軍用裝備。在民用與軍用的反復較量中,既有民間與政府在“黃油與大炮”這個古老命題上展開的痛苦博弈,也隱隱傳來美國社會不愿回首越戰泥潭的挽歌。
一眨眼就有了2007年電影版的《變形金剛1》。燈光暗下去,銀幕亮起來。在卡塔爾,一支美軍特種部隊被霸天虎逼到村莊的角落,他們剛剛通過手機向五角大樓發出求援信號,美軍快速反應機制已經全速啟動。幾分鐘之內,無人偵察機飛抵戰場,怪異而兇悍的霸天虎圖像實時傳到五角大樓。再過幾分鐘,兩架美軍戰機呼嘯而來,把霸天虎淹沒在密集的炮火中。看到這里,誰有理由不去相信,今天的美軍早巳洗盡越戰陰影,重新變成一支“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能勝”的勝利之師?在昏暗的影院里,人們暫時忘記了伊拉克的恐怖襲擊,忘記了本·拉登仍在逍遙法外的現實。在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主題下,美國永遠都是拯救世界的主角。在《變形金剛1》里如此,在《獨立日》里如此,在《地心歷險記》和《天地大沖撞》里,也是如此……錢,源源不斷涌進投資者的腰包;美國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侵入地球人的大腦。
兩年之后,美國海軍、空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再一次集體亮相《變形金剛2》。在影片最后的大決戰中,五角大樓心甘情愿地出動了A-10攻擊機、F-16戰機、裝甲悍馬軍車、“金騎士”軍方跳傘隊和M1A1主戰坦克,就連跑龍套的群眾演員也都是剛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撤回的美軍,貨真價實的百戰之師。最后一戰的拍攝地點,更是鮮有劇組涉足的美軍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試驗場,導演邁克爾·貝真是呼風喚雨,“萬千寵愛集一身”。在擎天柱與威震天的殊死較量中,人們仿佛再一次聽到美國國防長羅伯特·蓋茨在公布2010年財年軍費預算之后所做的那番聲明:“在今后相當長時間里,無論在常規武器還是進攻性戰略武器方面,美國都不會遭受外來挑戰。”看過《變形金剛2》之后,誰還會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