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面積0.48平方千米,是我國南沙群島的主島,也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它見證了南海的百年滄桑……
太平島與其他南沙島礁一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圣領土的組成部分。過去我國海南島漁民每年都來這里捕魚,在島上臨時居住和生產。
然而這種和平開發利用的局面在20世紀初被打破了。1885年中法戰爭和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法、日兩個列強分別以越南、臺灣為基地,開始在南海爭奪搶占我南海諸島。
1907年,日本人宮崎等竄至南沙群島活動。1917年,平田末治等人又對南沙島礁進行非法礦產調查。次年,退伍軍人小倉卯之助率16人竄至太平島等南沙島礁進行勘查。1919年,日本開始在太平島開采磷礦,島上磷礦開采殆盡后,除少數留守人員外,日本人大部分撤走。日本人前腳剛走,法國人后腳就跟了過來。
自1930年起,法國派炮艦竄至太平島等島活動。1933年7月13日,法國宣布正式占領太平島等九島,引起我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抗議,造成歷史上有名的“九小島事件”。
1939年日軍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并乘法國忙于在西線應付法西斯德國無暇東顧之機,于3月30日以武力驅逐太平島等島礁上的法國人,宣布太平島等南沙島礁為日本帝國領土,屬臺灣高雄縣管轄。其后日軍在島內大興土木,把該島作為侵略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基地。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軍飛機炸毀了島內的設施。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政府于1946年12月9日派軍艦“太平”號、“中業”號赴南海接收南沙群島。12月12日“太平”號等軍艦抵達太平島。接收官兵在島上豎起主權碑,碑身為方錐形,四面刻字。正面刻“太平島”三個大字,背面為“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立”,碑左刻“太平艦到此”,碑右刻“中業艦到此”。并在島上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宣布該島及整個南沙群島歸廣東省管轄。這是有史以來中國政府首次在南沙群島派兵駐守,設立駐島行政管理機構,結束了南沙群島沒有中國政府駐守的歷史,揭開了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的新的歷史篇章。
為紀念接收艦“太平”號,更是為了讓后人銘記中國政府1946年12月派“太平”號等軍艦接收南沙群島,恢復行使對南沙群島的領土主權,1947年12月1日中國政府正式將該島命名為“太平島”。
1949年國民黨兵敗大陸。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6月8日,臺灣當局從太平島撤走了守島部隊。
從此,太平島乃至整個南沙群島再次回到了沒有中國軍隊駐守、沒有常住人口的狀態,只有我國漁民季節性地到太平島等南沙島礁附近海域捕魚,暫時性居住在太平島上。這種狀況給南海周邊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南越侵占我南沙島礁提供了可乘之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南越、菲律賓開始蠢蠢欲動,特別是1956年3月至5月菲律賓航海學校校長托馬斯·克洛馬等人前往我南沙群島“探險”,登臨包括太平島在內多個島嶼,建立所謂“自由邦”,造成轟動一時的“狂人克洛馬自由邦”事件。菲律賓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加西亞隨后公開宣稱,太平島等島嶼“理應”屬于菲律賓。與此同時,西貢政權也叫囂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
在此背景下,臺灣當局決定再次派兵進駐太平島。先是派遣由“太和”、“太倉”兩艦組成的“立威部隊”于1956年6月6日登上太平島進行偵察,并巡視南沙群島。7月6日,又抽調護衛艦“太康”、“太昭”和坦克登陸艦“中肇”組成“威遠”特遣支隊于7月11日進駐該島,舉行升旗典禮,宣布在島上重建“南沙群島管理處”,后改為南沙守備區,隸屬臺灣當局海軍。從1956年7月11日起,太平島就一直由臺灣當局海軍駐守,再次回到中國的懷抱。此后臺灣海軍每隔三四個月即巡航南沙一次,運送和補給太平島南沙守備區部隊。
自1956年7月11日臺灣軍隊恢復駐守太平島,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期,在太平島上的臺灣軍隊是南沙地區惟一的駐軍。
2000年元月,臺灣海軍正式裁撤南沙守備區,其地區防務交由新組建的“行政院海岸巡防總署”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