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將對中國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一些制約因素也會抑制這些影響的深化與擴大。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提出的819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計劃,已經于1月28日在美國眾議院以244票對188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他的這項經濟刺激計劃將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美國的傳統——
經濟危機時高舉保護主義?

美國政客、特別是國會議員們歷來就有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主張獲取選票的傳統。在1930年通過的《斯穆特-霍利法案》中,美國政府對進口商品提出征收高得異乎尋常的稅率,盡管當時有1028名經濟學家上書反對,胡佛總統還是簽署了這一法案。隨后,法案所代表的貿易政策引起其他國家的報復,美國貿易萎縮、股市崩潰,終于演變成了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經濟大衰退。沒想到在77年后,歷史又在重演,保護主義再次抬頭。針對于此,美國一家民間組織增長俱樂部征集到1028名經濟學家的簽名,反對國會中“似曾相識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尤其是針對中國的法案”。
近20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使得美國國內的一些利益集團倍感威脅。隨著中美經貿交往規模的擴大,中國成為了全球最大貿易順差國之一和美方統計的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遍及紡織品、服裝、農產品、反傾銷、知識產權、人民幣匯率安排等諸多領域,美國成為與中國發生經貿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世界性經濟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加助長了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還在競選期間,奧巴馬某些頗有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言論(如壓迫中國提高人民幣匯率、監督和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等)就在中國商界和政府中引起了不安;那么,在他“登基”之后,其經濟刺激計劃是否會加劇對華貿易保護主義呢?
根據美國歷史上這一最大的經濟刺激方案,美國國會將授權聯邦政府獲得8190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的5440億美元用于投資,另外2750億美元用于退稅,目標是通過大規模投資和退稅為美國創造300萬至400萬個就業機會,進而促使美國經濟復蘇。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基礎設施建設、對特定產業的財政投入和減稅拉動經濟,這雖然不會直接加劇實質經濟部門的經貿爭端,但會從以下途徑間接引發爭端,中國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鋼鐵業——
“購買美國貨”惹爭議
首先,其經濟刺激計劃、特別是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的巨大市場,必將吸引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廠商參與角逐,這樣一來他們與早已虎視眈眈、志在必得的美國國內廠商的矛盾必將加劇,美國國內廠商勢必會動用包括貿易保護在內的一切手段阻止中國等其他國家企業分肥。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耗用大量鋼材,美國本土鋼鐵行業蕭條已久,視之為自救良機;中國鋼鐵工業則早已是全世界遙遙領先的生產大戶,競爭力也日益增強,與美國本土鋼鐵企業爭奪美國基建市場的競爭激化是必然的。鑒于美國鋼鐵工業慣于訴諸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的前科,他們必定會操弄貿易保護主義工具。正是在他們的游說之下,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經濟刺激計劃中規定,除少數例外之外,凡在這項計劃下取得資金支持的基礎設施項目,其所使用的鋼鐵產品必須在美國生產。這項鋼鐵業“購買美國貨”條款已經在世界上激起了廣泛尖銳的抨擊,美國的眾多盟國也不例外。近日,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對此公開提出了批評,稱其將在全球范圍煽動貿易保護主義。日前,世界五大經濟組織負責人在德國柏林發表聯合聲明,抑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美國產業——
在中國將遭遇阻擊
其次,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對可再生能源、IT等行業提供大規模財政投入,這樣,依靠美國政府的財力支持,美國相關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開展傾銷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這與我國發展自主先進制造業的努力和意圖產生了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轉換思維,不要僅僅將自己當做被動的受害者,而是要盡可能積極主動地為我們的產業爭取公平待遇。目前我們就應該立刻開始分析奧巴馬經濟刺激計劃中產業發展政策中有是否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內容,為我國國內發展先進制造業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預計我國在這兩年將適度增加運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工具為國內產業(特別是重點發展的先進制造業)創造有保障的國內市場,實施傾銷的美國商品撞上中國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槍口的幾率正在上升。
保護主義——
在國內受到制約
不僅如此,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還有可能對中國產生以下負面影響:
即使不考慮奧巴馬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2009財年財政赤字也可望達到1.2萬億美元,奧巴馬的計劃如能在參議院順利通過并付諸實施,美國政府也只能通過發債籌資。新發行債券規模太大,對于像中國這樣的老債權人是不利的。
由于其經濟刺激計劃籌資規模空前巨大,在國際信貸和債券市場上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擠出效應日益顯著,其經濟刺激計劃可能導致我國重點開拓的新興市場進口支付能力進一步萎縮,對我們的市場多元化戰略不利。
盡管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對中國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一些制約因素也會抑制這些影響的深化與擴大。如美國進口品銷售商與制造商之間的利益往往對立,以至于前幾年美國家具廠商申訴發起限制進口中國家具,某些美國銷售商就宣布斷絕與發起者之間的商業往來,甚至將那些發起廠商的貨物丟到了大街上。這次,紡織品進口商協會就明確表示希望奧巴馬政府徹底免除紡織服裝進口稅,他們的主張會形成制約制造業部門保護主義的力量。
匯率議題——聞出火藥味
奧巴馬政府在匯率議題上的態度同樣引人矚目,不僅他本人在競選時主張提高人民幣匯率以便為美國制造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近日,其提名的財長蓋特納在接受國會聽證時還用刺耳的言詞指責中國“操縱匯率”,讓人感覺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雖然奧巴馬政府在事后由白宮發言人出面淡化蓋特納言詞的影響,奧巴馬本人也親自出馬與胡錦濤主席通話打圓場,但是其產生的火藥味遠未散去。
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原因不在人民幣匯率。無論奧巴馬本人如何主張提高人民幣匯率以便為美國制造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他的這項主張既不符合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而且也與他的終極目標相互沖突,不可兼容。從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基本特征來看,美國的貨幣霸權是經濟霸權的最高體現,經濟霸權是其政治和軍事霸權的基礎,政治和軍事霸權又反過來鞏固其經濟霸權。這樣,當次貸危機局限于美國國內之時,市場參與者們紛紛“逃離美元”,它對美元匯率發揮的是削弱作用;可是一旦危機擴大成為全球危機,由于美元霸權的存在,市場參與者們必然要重新“逃向美元”而抬高美元匯率。另外,處于經濟危機之中的機構投資者大力變現抽回投資,進一步加大了美元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貨幣的升值壓力,這顯然與奧巴馬政府的匯率政策背道而馳。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2008年次貸危機初起時,亞洲和“金磚四國”貨幣兌美元顯著升值;2008年第二季度以來則恰恰相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也是如此。2008年前九個月,人民幣市場匯率上升,10月份在次貸危機急劇惡化背景下,雖然中國國內經濟走勢橫向比較還不錯,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反而逆轉,就是這個道理。此外,奧巴馬的終極目標是盡快結束次貸危機,重振美國經濟,但他如果真能做到改善美國經濟,美元匯率還將進一步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