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心目中,中歐關系似乎一夜間問題多了起來,而現在似乎又突然間變好了#65377;究竟應該如何看待當前中歐關系及其發展前景?
春節剛過,溫家寶總理就開始了他牛年的第一次出訪,而這次訪問的目的地是歐洲#65377;溫總理的歐洲之行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65377;輿論和公眾對溫總理在達沃斯論壇的精彩致辭#65380;劍橋大學的深情演講,以及多場記者招待會均給予了高度評價#65377;
溫總理對瑞士#65380;德國#65380;西班牙#65380;英國以及歐盟總部的訪問,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信心之旅”#65377;一方面,提升了歐洲國家對于中國戰勝危機保持經濟增長的信心,給被危機籠罩著的世界經濟帶來了希望;另一方面,中國總理將2009年出訪的第一站定在歐洲,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歐洲的高度重視,極大地改善了中國與歐洲的關系,給去年以來跌宕起伏#65380;一波三折的中歐關系帶來了信心#65377;
在許多人心目中,中歐關系似乎一夜間問題多了起來,而現在似乎又突然間變好了#65377;究竟應該如何看待當前中歐關系及其發展前景?
問題增多,事出多因
在筆者看來,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一年中歐關系之所以麻煩不斷,摩擦增多,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65377;
首先,中歐之間的經貿關系出了問題#65377;經貿合作是歐洲在對華關系中最看重的#65377;翻翻歷年來歐盟發表的對華政策文件,這一點十分清楚#65377;可以說,歐盟發展對華關系的原動力正在于此#65377;但近年來,中歐經貿關系的競爭性開始突出,表現為: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上升,對歐洲制造業形成一定挑戰;歐洲國家對華出口趕不上中國對歐出口,歐方貿易赤字快速上升#65377;歐洲輿論因此大肆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形成了對中歐關系不利的大氣候#65377;
其次,歐洲調整了“拉中制美”戰略#65377;美國單邊主義一度引起歐洲極大的不安,歐洲的憂慮隨著2003年布什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達到了極點#65377;布什在第二任期政策有所調整,單邊主義收斂,對傳統盟友的重視程度增大#65377;而歐洲方面隨著德國和法國領導人的相繼更迭,對美國的政策也作了務實的調整,歐美緊張關系開始緩和下來#65377;歐洲對中#65380;俄等大國一起牽制美國單邊主義的需求程度隨之下降#65377;
第三,民主#65380;人權等所謂“價值觀”分歧一直存在#65377;這方面的分歧一直是干擾中歐關系的重要因素之一#65377;中歐人權對話已開展十余年,歐方雖也承認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了進展,但仍對中歐發展階段等差異未能充分理解,偏見頗深#65377;
第四,“新問題”考驗中歐關系#65377;近年來,中歐關系又遇到了不少新問題新挑戰#65377;氣候變化問題首當其沖#65377;歐洲在國際上高舉氣候#65380;環保大旗,不僅使中#65380;印等新興大國感到很大壓力,連美國也被置于十分被動的地位#65377;奧巴馬上臺后,隨著美國氣候政策的重大調整,中國等發展中大國將面臨更大的壓力#65377;此外,隨著中國在非洲影響的擴大,歐洲在非利益面臨挑戰#65377;最后,能源#65380;資源競爭也是中歐關系近年來出現的新問題#65377;
最后,歐洲自信心下降#65380;受挫感增大,也是導致中歐關系不暢的原因之一#65377;近年來,歐洲經歷了一系列危機和挑戰:恐怖襲擊#65380;巴黎郊區騷亂#65380;《憲法條約》和《里斯本條約》接連被否#65380;移民問題日益突出#65377;許多人不由地驚嘆“歐洲怎么了”#65377;去年以來人們又開始發問“中歐關系怎么了”#65377;顯然,二者之間是有一定關系的#65377;“歐洲怎么了”與經濟全球化對歐洲的沖擊有直接關系,因為歐洲老百姓把對全球化的不滿轉變為對政府的不滿和對一體化的反對#65377;由于中國被看作是經濟全球化的代表,中歐關系也就成為對現實不滿的歐洲人的替罪羊#65377;
中歐關系將在曲折中
繼續向前發展
盡管干擾中歐關系的因素增加,導致雙方摩擦上升#65380;問題不少,但合作作為中歐關系的主流這一點并未改變#65377;
在中歐經貿摩擦增多的同時,雙方的合作也一直在不斷擴大#65377;2004年,歐盟首次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07年,歐盟又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65377;迄今歐盟不僅保持了這兩項記錄,而且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經貿伙伴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65377;同時,中國對歐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增大#65377;中國已成為歐盟27國除美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場#65377;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歐貿易總額超過4200億美元,比中美#65380;中日分別多出920億和1500億美元#65377;
在應對全球新型挑戰#65380;地區及全球熱點問題等方面,中國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中歐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日益上升#65377;歐洲是國際多邊主義的大力倡導者和推動者#65377;歐洲領導人意識到:世界已進入“相對大國時代”;即使像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不能夠獨自應對世界面臨的問題;僅靠西方也不行;惟有將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接納在內,才能有效應對21世紀人類面臨的危機和挑戰#65377;可以肯定,國際合作在中歐關系中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重要#65377;中國與歐盟現任#65380;下任輪值主席國,以及歐盟委員會代表組成的歐方“三駕馬車”所進行的定期戰略對話的重要性也將會不斷提高#65377;
中歐合作機制日益健全#65380;成熟,對中歐關系的發展起到了有益的保障作用#65377;隨著中歐關系的不斷發展,雙方建立了政治#65380;經濟#65380;文化#65380;科技#65380;教育等多領域合作機制#65377;2008年拉薩騷亂發生不久,中歐首屆高層經貿對話在北京舉行#65377;歐盟委員會有近10名委員參加了此次對話,這是歐盟委員會有史以來派出的級別最高#65380;人數最多的一個代表團#65377;可見,對話和合作機制對中歐關系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5377;
金融危機對中歐關系
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目前仍在不斷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機,既增大了中歐關系面臨的挑戰,也蘊涵著新的發展機遇#65377;
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本已受經濟全球化沖擊的不少歐洲國家“雪上加霜”#65377;歐元區經濟在去年第三季度已進入衰退#65377;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2009年歐盟27國經濟增長將出現1.9%的負增長,其中英#65380;法#65380;德分別將負增長2.8%#65380;1.8%和2.3%#65377;經濟衰退對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產生了新的刺激作用#65377;中歐貿易摩擦有增大的可能性#65377;歐盟對華反傾銷案可能進一步增多#65377;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金融危機使得經貿合作在中歐關系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65377;溫總理此次訪問歐洲實際上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背景下進行的一次“經濟之行”#65377;經濟合作在中歐雙邊關系中的地位再度大幅凸顯出來#65377;一方面,歐洲國家想知道中國對于當前金融危機如何看,中國的“診斷書”是什么,中國希望如何改革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等等#65377;在歐洲頗具影響的英國《金融時報》2月2日這樣寫道:正在倫敦訪問的溫家寶備受各界關注#65377;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保守黨領袖卡梅倫都在酒店的側翼恭候,等待與他會晤#65377;“而上周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與會代表不放過他演講中的任何一句話#65377;”
除了希望知道中國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之外,另一方面,對于歐洲國家來說,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知道歐洲企業是否能夠以及如何在中國刺激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獲益#65377;作為全球出口第一大國的德國,保持對華出口增長勢頭至關重要#65377;正因為如此,溫總理在訪德期間與默克爾會談后,雙方一致將推動雙邊貿易投資穩定增長作為下一步共同努力的首要目標#65377;中方決定盡快派采購團赴德,增加進口德國設備#65380;技術和商品#65377;德方表達了積極參與中國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65380;加大對中國中西部投入的意愿#65377;
英國對于溫總理的訪問給予了更大的期待#65377;首相布朗稱,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為英國所提供的增加出口機會“對幫助世界經濟復蘇至關重要”,因為它“表明世界只有通過相互貿易來走出這場經濟衰退”#65377;溫總理到訪前,英國外交部于1月22日罕見地發表了題為《英中合作框架》的對華政策文件#65377;英外交大臣米利班德承認,專門發表針對一個國家的政策文件,在英國外交部還是第一次#65377;該文件列舉了英國對華政策的三大目標,其中第一條就是“使英國從中國發展中獲得最大利益”#65377;另外兩項目標為:促使中國成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和推動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65377;日本《產經新聞》對此評論道:英國把同中國的分歧擱在一邊,以尋求兩國更緊密的經貿關系#65377;
總之,經貿合作在中歐關系中最為重要#65377;當經貿關系進展順利時,其他方面的分歧和矛盾盡管存在但一般不突出;而當經貿關系出現比較突出的問題時,其他分歧也跟著全出來了,甚至可以說都派上用場了#65377;這一現象反映了歐洲存在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傾向#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