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中大陸市場機會更多
依托大陸內需市場振興計劃,不少臺商在這波危機中獲得了逆勢成長的機會。
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半年來,既有倒下的大企業如科弘,亦有企業在危機中抓住一線生機、打開市場,如美妝購物網站「喜樂遞」。對于企業來說,危機中更能折射出一家企業的生存本領。盡管市場一片低迷,但優勝劣汰中亦有不少臺商淘得真金,謀求逆勢成長。
危機反而有更好機遇
「生意人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李茂盛認為,在危機中有更好的機遇。「如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碰到危機,轉行后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而且現在大陸政府投入了數以億計的資金,到市場上來就是很大的商機,會給很多廠商、企業帶來客觀的利益收入。」
就他個人企業來講,世界范圍經濟不景氣令許多原料價格下降,他的手套事業亦在這個時機研發了不少新產品,將成本支出大為減少,「成本降低,又有機會,對我自己的企業來講,往后的機會會越來越好。」
但他也提醒說,金融危機中不少企業確實會有倒閉的風險,要避免倒閉,建議臺商可從「生產技術、資源援助等方面尋求幫助。」臺商更應該抓住經濟不景氣之機,動腦筋去開拓內需市場。
內需市場機會多
面對外銷出口的寒冬,大陸內需市場成為不少臺商轉戰的主戰場。不僅是制造業,服務業、保險業等亦存在不少可讓臺商抓住的「轉機」,實現逆勢成長。
「如何切入大陸市場的商機?可以從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保護三方面入手。」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分析說,大陸的經濟發展靠內需,目前大陸有超過7億的農村人口,政府明確提出要繼續支持「三農」政策,農業市場值得臺商關注。
在早前采訪中,真鍋咖啡中國連鎖總部總經理張振德曾表示,金融危機讓許多高級酒店客源大為減少,經濟型酒店卻迎來成長機會。亦有某經濟型酒店跟他進行合作洽談,看看是否能夠在其旗下每家酒店開咖啡店。
他與朋友聊天談到金融危機,大家都認為「這是人生難得碰到的一次,是危機也是轉機,有人崛起有人沒落,就看能否抓住這個機遇了。」
金融危機也是產業調整期
「市場不會永遠興旺,也不會永遠衰敗。」這是弘耕鞋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忠平的感受,對于金融危機,他覺得是一次產業調整的好機會,「這次金融危機其實也是產業調整期,企業首先要能平穩度過,才能占有在未來加快發展的先機。」
他對媒體介紹說自己的企業亦有進行調整,「一邊采取穩住市場,穩住員工、穩住產能、降低風險的策略」,一邊則根據大陸市場的動向,調整產品結構,取得的成績十分喜人:弘耕鞋材在2008年第四季度里訂單曾持續減少,但經過調整,進入2009年后來自內需市場的訂單開始增多。
羅馬瓷磚董事長黃維祝亦對媒體指出,在經濟不景氣因素導致下,企業要有策略才能拓展大陸市場,并非一味只憑著過去的經驗就能逆勢成長。「應該要有所不同。」他認為,臺商現在更需要生存力與財務支撐能力,要改變過去單打獨斗的方式,去整合各方資源,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實現逆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