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司整體贏利、講求員工個人績效,這是企業用人的目的所在,也是經營事業的指導原則。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黃石公三略 上略》)。以獎賞攏絡人才,顯然是中國自古就有的觀念。有關曹操卓越人才觀、其評核人才的方法,都很出色,值得企業主學習。
曹操在考核官員時曾說:「從沒聽說沒本事、沒武藝的人在接受俸祿及獎賞后,還可以建功立業、振興國家的。所以賢明的君主不任命沒有政績的官員,不獎賞沒有戰功的軍人;治世注重官吏的德行,亂世則重賞有功勞及有能力的官吏?!埂浮绰劅o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魏武帝曹操《論吏士行能令》,輯自《三國志#8226;魏書#8226;武帝紀》)。
賞罰不但是企業主的籌碼,從來就是管理階層的無上至寶;應用得宜,自是有效管理;運用失當,只怕一敗涂地。勞臣不賞,不可勸功;死士不賞,不可勵勇。企業主手握獎懲大權,若再輔以公平客觀的考績評核制度,績效自然蒸蒸日上。
獎罰分明刺激發展
曹操又說:「古代的將軍,在外作戰失利,身家要受國家議處。將領受命出外征戰,若只是獎勵有功而不罰有罪,不是國家上軌道的應有作法?!咕腿诵韵操p畏罰的心態上,應積極的就個人績效表現獎勵,再消極的就個人錯誤缺失處罰。對現代企業主而言,員工沒有工作表現,頂多就是辭退而已;至于能為公司賺錢的員工,企業主自然要給予優渥的獎勵,這樣才能鼓舞企業整體士氣及激勵員工工作意愿。
韓非說:「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韓非子#8226;顯學》)」這是說:明主的官吏,宰相肯定出身基層官僚,猛將務必選自行伍士卒;有功者必賞,則爵位俸祿愈豐厚就愈能鼓勵眾人力求表現;能破格錄用,則用以吸引人才的職位愈大,人才就愈兢兢業業。
就像重用有銷售經驗及績效優異的主管,除了讓第一線業務人員心服口服外,更能把主管自身的經驗及專業傳承下來。不論政府還是企業同樣切忌人事空降、起用與本業無關的人員,因為這只會打擊既有工作團隊的士氣。試想一位完全沒有基層歷練、工作表現、甚至無關本業資歷的干部,如何得以專業領導、深入產銷環節,從而貼近基層需要,甚至了解弊端所在??沼辛钊朔Q羨的學歷或顯赫的人事背景,絕非工作表現的保證。所以干部有完整的工作資歷和實戰表現,才是健全企業競爭力的底蘊,才是公司贏利的勝券。